2018年8月12日,在千高原藝術空間,3場展覽--吉磊個展:越渡之地、馬文婷個展:去荒野、1000+項目:等待一片藍色的到來集中亮相。
一樓展廳展出的是藝術家馬文婷的最新個展《去荒野》。展出二十余件繪畫、攝影及裝置作品。作為她今年的第二次個人展覽,如果說《惶然錄》側(cè)重于對當下社會現(xiàn)實的個人生存體驗,《去荒野》則來源于藝術家早期創(chuàng)作中對荒蕪之地精神維度的偏愛和內(nèi)心潛意識的表征。

馬文婷作品

馬文婷作品

馬文婷作品
畢業(yè)于畢業(yè)于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的馬文婷是一個極其有力量的青年女性藝術家,她的作品在關注社會現(xiàn)實層面的基礎上,充滿著沉重的生存體驗和精神表達。馬文婷用詩意化的語言來呈現(xiàn)了時代背景下人類的情感缺失和精神痛感,通過對現(xiàn)實的肢解與重建,來跟這個時代背景下的各種真實與荒誕交織、戲劇與現(xiàn)實并存、扭曲與束縛共舞,她總能以意想不到的方法強制性地把破碎的現(xiàn)實重新拼裝起來,把人生戲劇性的荒誕穿越處理得舉重若輕。在她的繪畫作品中摧毀與重建總是不斷地糾纏反復,不斷地斗爭和解,她為我們理解藝術和現(xiàn)實的深度提供了很好的樣本。

馬文婷作品

馬文婷作品
在本次展覽中,她的作品通過對荒野美學意象的描繪,隱喻著二十世紀人類社會遭遇現(xiàn)代性危機以來,我們所普遍面臨著的生存焦慮和精神困境,對我們每個當代人而言,無力面對的死亡與救贖、矛盾與糾結(jié)、絕望與空虛,它是和我們今天時代情境下意義的缺失、精神的焦慮和生活的無力感所直接相關的。

馬文婷作品

馬文婷作品

馬文婷作品
三樓展廳展出的是藝術家吉磊的繪畫作品,此次展出作品的展覽名字為《越渡之地》。
"越渡是動詞。這是一個在字典里沒有的詞。最早看見它是在惡鳥的《越渡敘述》中。第一眼看到這個詞就本能的一顫,詞語和心靈產(chǎn)生了共振現(xiàn)象。讀了文章后有很多共鳴,當然也有認識的不同。沒關系,詞語本就有生長和變遷的過程,如同這個世界一樣。于是,我想以自己數(shù)年的體會和理解為理由,分享這個新詞。"--吉磊

吉磊作品

吉磊作品

吉磊作品
吉磊的作品很強調(diào)繪畫語言,而對他來說繪畫是一種反復的操練,是為了穿透日常圖景的表層,是在心理--視覺的(創(chuàng)造記憶形態(tài)的)語言探索之路上反復練習。為了將隱藏其中的新世界一點一點地找出來,繪畫的動作成為了尋找和剝離。

吉磊作品

吉磊作品

吉磊作品
"一個人是否可能通過畫畫尋找和世界及自己的相處之道?《失眠鎮(zhèn)》將我?guī)У揭庾R-潛意識、時間-空間含混重疊的地帶,"不安的共同體"的力量通過夢境獲得了新的建構(gòu);《天象》系列,從古至今、現(xiàn)實和想象的各種天象都成為我的曼陀羅,畫的過程中隱然獲得了能量;《越渡之地》是從現(xiàn)實的瞬間出走和偏離,在起稿階段感覺看到了岔路口,就試著走過去,可依仗的只有黑白灰、點線面、色彩、筆觸……像迷路也像挖掘。"--吉磊

吉磊作品
同樣,在三樓的另一側(cè),1000+ 項目展區(qū)的"等待一片藍色的到來"選擇放映童文敏、徐琳瑜、余果三位年輕藝術家的實驗影像作品,三位藝術家均生活在重慶市,項目題為"等待一片藍色的到來",來自藝術家童文敏的一件作品名。

童文敏,金色的火,行為、影像,5分鐘,2016,作品截圖

徐琳瑜 ,兒子, 影像,彩色,16分16秒,2017, 作品截圖

余果,長焦攝影師,數(shù)字錄像,10分15秒,2017,作品截圖
據(jù)悉,三場展覽將持續(xù)至10月16日。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