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瑛(Wen Ying)
中國畫學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畫院畫家、王雪濤紀念館館長、中國女畫家協會顧問、北京女美術家聯誼會名譽會長、北京文史研究館館員、北京九?三書畫院院長。
1964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微博)。師從著名版畫家彥涵先生。與后來成為美術史家的附中同學王瓏結婚,成為小寫意花鳥畫大家王雪濤先生兒媳。近三十多年活躍于北京畫壇,成其王雪濤花鳥畫派的重要傳人。并形成富時代氣息的個人風格。回歸傳統、融西入中,從一個版畫家成為成功的寫意花鳥畫家。

《繁華盛壽》68cm×136cm
名家點評
溫瑛畫牡丹得雪濤心法,作花頭色彩濃郁,落筆磅礴而飽滿豐厚,氣度恢宏,在似與不似之間,方與不方之間,勾筋點葉由濃而淡,落筆迅疾而力度頗重,后作枝干則審計黑白疏密、或直或曲或實或虛信筆由之。端莊輝煌有大國之色。——孫克

《三角梅詠》68cm×96cm
這里花兒分外美
文-秦嶺云
看到溫瑛的畫作格外高興,我們都是在出版編輯崗位上流過汗水的人,個中甘苦,很有同感。美術編輯這個行業,天天要為他人編織嫁衣,而自己卻沒有功夫穿針引線,縫件稱心的衣衫。天長日久,好不懊惱!所以有些畫界朋友認為沒啥油水,避而遠之。按我說:事情并不盡然,當美術編輯,工作逼你東奔西跑,又寫又畫,唱、唸、做、打,文武雙全,編創相長,互為促進,反倒事半功倍“半路殺出一個程咬金來”。不少文藝界前輩像魯迅、黃賓虹……不都是編創齊舉,左右開弓么?從這些罕見而精美的作品來看,確實水平不凡,也證實了我堅持已久的編輯工作既出人才亦出畫家的觀點。

溫瑛一九六四年美院畢業后做新聞美編,一九八零年北京畫院《中國畫》復刊,成為專業美術刊物的美術編輯,一九八七年獲高級職稱。近三十年中可稱得上是國畫界最領軍的刊物中重要干將,用主編潘絜茲先生的話說:“《中國畫》今天的成就,溫瑛功不可沒”。因此,大家對她非常熟悉,而她親手所畫,特別是新近的作品,二十多年來也從鮮見而達到了很高的知名度。她作品的出版,定會轟動九城。她畫得扎實、細膩,有情有趣,功底深厚,勇于探索,出新意于法度,顯示出她的才華和水平。

《題詩牡丹》68cm×136cm
她天資聰穎,生活上平和低調,然藝術品位極高,無論從生活還是藝術的角度她都是一個善學者、攀登者。中國畫大師王雪濤、北京市文史館館員徐佩蕸夫婦為其公婆,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史家王瓏是其夫君,出身這樣的家庭,成為一個成熟的花鳥畫家是很自然的。

《一任庭花日影移》68cm×136cm
我以為溫瑛的花鳥畫顯示了兩個明顯的特點:一是大氣雄強,二是自然天真。其大多畫作風骨強健,率意落成,均顯出用筆的力度,經營的氣勢。然而,畫家并不以雄強為唯一的追求目標,即使強健風骨、雄渾氣魄也經常以濕潤華滋的筆墨抒寫。尤其畫嬌嫩之牡丹,滴翠雨露,更顯淋漓盡致。是見溫瑛在學院期間已學得苦禪的大寫意蒼潤之長,又兼承家學王雪濤的小寫意雅麗之風。強勁風骨,為體于內,華滋筆墨,為用于外,集蒼潤、雅麗于筆下,可謂剛柔相濟也。

《野趣》120cm×144cm
中國寫意畫恪守儒家哲理,“發乎情而止忽理義”、“隨心所欲不逾矩”,故強而不悍,急而不歷、枯而不躁,或者,秀而不薄、潤而不肥、華而不俗,是為中國寫意畫之妙理。溫瑛深悟此中三味,金針自藏,將此理貫穿于作畫過程之中,用傳統的藝術方式,表現自己的現實感受,因而,從根本上說,她的作品以灌注時代精神而取神。
在這里星光一樣閃爍!
在這里花兒分外爛漫!

《黃鸝翠柳》68×68cm

《古都春色》138cm×68cm

《風香》68×68cm

《寧靜祥和》68cm×68cm

《爛漫花時》68cm×68cm

《紫房日暖》68×68cm

《彤霞競發》68cm×68cm

《紫霞迎陽》68cm×68cm

《信步秋庭》68cm×68cm

《案上春光》68cm×68cm

《灼灼凌霄》106×68cm

《麗枝錦屏》138cm×68cm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