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當代寫意,為時代塑魂。8月8日,由中國國家畫院主辦,云岡石窟研究院和中國國家畫院雕塑院承辦的“寫意中國——2018中國國家畫院雕塑院研究員‘我的十年’文獻展暨作品巡展”開展儀式和“陳云崗雕塑藝術館” 揭牌儀式在云岡美術館舉辦,來自中國國家畫院17位雕塑研究員的27件作品及文獻集體亮相。
此次展覽以“寫意中國”為學術主題,作為中國國家畫院每年學術活動的總名稱,“寫意中國”已堅持多年,形成了中國國家畫院多項品牌展中的重要展事。中國國家畫院院長楊曉陽表示:“大家有緣在有著一千六百年歷史的云岡石窟舉行此次巡展,是一次很有意義的活動。這是一個古今雕塑家的對話展,也是一個現代雕塑家們向古代雕塑大師們的匯報展,同時還是一個古今藝術家們思想與精神的交流展。”
透過此次展覽作品,我們可以看到雕塑家們在近十年所進行的極富個性語言的藝術探索和創新。如87歲的老一輩雕塑家盛楊以望九之高齡仍出新作,這是對全體雕塑院研究員們的極大鞭策與鼓舞。他帶來2017年的新作《張老三》,用錘煉的藝術語言為人民塑像,在巍然堅實的山巖和涌動奔騰著的江河中人物形象突出,目光堅定,象征著人民頂天立地的精神。中國國家畫院雕塑院的其他雕塑家們或雕塑禪宗師祖,或塑造守護中華文化藝術遺產,或做出重要貢獻的人文學者,或刻畫古代歷史上的眾先賢文人,或描繪老一輩革命家、精神領袖,或少數民族人民等普通人物,是雕塑家們以飽滿的熱情深入歷史研究和體驗當下生活的藝術結晶,其洗練的藝術語言和高度凝結的象征意味,讓我們在作品觀賞的愉悅中細細體悟了“寫意中國”的精神。

本次展覽除雕塑作品之外,還展示了很多珍貴的文獻資料。一個個人的文獻是構成一個個人歷史的信息與成分,一個團體及一個領域的文獻往往就成為構成一個方面歷史的資料與基礎。中國國家畫院雕塑院希望通過“我的十年”文獻作品展的舉辦,能夠引起諸多藝術家們的重視,進而擴展至“我的二十年”“我的三十年”等文獻意識的寬廣范圍,從一點一滴的積累開始,使后來的了解者少一點猜測與推斷,多一點毋庸置疑的資料,這便是展覽的初衷。
近幾年來,隨著山西省大同市城市建設事業的發展,若干年前即提出了創建“中國雕塑之都”的文化發展戰略,而中國國家畫院雕塑院也曾與大同市共同舉辦過“師道-中國國家畫院雕塑院研究員師生展”等活動,得到了大同市人民政府領導的大力支持。

中國國家畫院雕塑院執行院長、中國美協雕塑藝委會副主任、雕塑家陳云崗表示,中國國家畫院雕塑院自成立至今雖然僅僅八年多時間,而且又是以外聘為主要參與方式的一個創作集體,但在各位在聘研究員的大力支持下,共同走過了成績斐然、成果豐碩的八年。雕塑院研究員皆為各院校的知名雕塑專家、學科帶頭人,都有在各自單位長期從事藝術創作實踐的豐碩成果,創作出了許多優秀的藝術作品,在業界具有較大的影響。
談到此次展覽,陳云崗認為,自國家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中國國家畫院認真策劃實施了“一帶一路”美術創作工程。研究員們紛紛對此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積極投入到體驗生活、進行藝術創作的活動中去。“為了展示研究員們長期以來的藝術歷程與學術成果,國家畫院雕塑院于2017年舉辦了名為‘我的十年’的文獻展。‘十’是一個整數,既是上一個十年的結束,也是下一個十年的開始。我們的藝術團隊走過了值得珍視的路,留下了值得銘記的足印,這是文獻也是歷史,因此我們要把它記錄下來。這次我們的文獻資料得以來到山西大同云岡石窟的面前進行巡展,也是今日中國具有代表性的雕塑家們向偉大的中國古代雕塑藝術家們一次匯報與對話。”
湖北美術學院雕塑系原主任、中國國家畫院雕塑院研究員項金國教授表示:“雕塑是藝術類的‘重工業’。雕塑創作是勞心又勞力的過程,涉及幾乎金、木、水、火、土、石的全部材料,但是它又是經得起風雨侵蝕,年代久遠風化的藝術樣式。雕塑家們的文獻資料整理不易,因為雕塑制作周期長,資料分散,往往一個完整的文獻資料需要一生的積累。作為一名雕塑家,在云岡石窟璀璨的佛教雕塑藝術群面前,我的耳邊仿佛有一種劃時代與時空對話的天籟之音。同時也更激發出在當下,我們更應該在繼承人類傳統藝術的基礎上,更好地發展作為精神食糧的中國當代藝術。這也是我們當代雕塑家的歷史責任與擔當。”
同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云岡石窟研究院內云岡美術館中設立的“陳云崗雕塑藝術館”舉行了揭牌儀式,雕塑家陳云崗的中小型作品共計90件同時進行了預展。
來到約一千平米的展示空間,可見展出的多為鑄銅作品,分為若干作品系列。陳云崗作為卓有建樹的雕塑家,作品風格獨特,具有著濃郁的中國傳統文化精神。本次展覽中的作品《大江東去》與《中國老子》是其第九屆、十屆全國美術作品展上的最高獎-銀獎獲獎作品;另有《高山流水》《竹林七賢》《逍遙游》等代表性作品。陳云崗曾長期生活于陜西西安周秦漢唐故地,長期任教于西安美術學院,也長期受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歷代優秀雕塑藝術的影響,所以其作品中充分地體現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印跡。
陳云崗今年為云岡石窟捐贈了其創作的“梁思成和林徽因銅像”,并安置在云岡石窟內,彌補了云岡現代文化歷史。陳云崗雕塑藝術館的設立,是云岡石窟研究院暨云岡美術館通過向陳云崗發出邀請,并以借展作品的方式而設立的。借展簽約期為五年。雖然限于室內環境的條件,本次預展作品絕大多數為中小型作品,但基本上包括了作者各個時期的作品,時間跨度逾三十余年,故本展也具有一定的文獻性。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