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著名國畫家婁師白誕辰一百周年。婁師白1918年出生于北京,原名紹懷,后齊白石為其更名少懷,號師白,遂以號行世。婁師白是“齊派”的重要傳人,也是齊白石唯一的一位入室弟子。他自14歲起便跟隨齊白石學習詩、書、畫、印,直至齊白石過世,前后長達25年之久。多年來在齊白石身邊耳濡目染,受其言傳身教,婁師白在繪畫上花草兼效,魚蟲皆成,作品在沿襲齊白石繪畫風格的基礎上,又加入了自己對于生活的觀察和體驗而有所創新。婁師白畢生都在不遺余力地學習、研究和傳播齊白石的繪畫藝術,他全面繼承和發展了齊派的繪畫藝術,是齊白石弟子中最杰出的一位。他的繪畫作品筆墨雄厚,意境清新,用色鮮而不艷、雅而不俗,師法自然,突出質感,給人以豐富多彩、生機勃勃之感。
在中國畫壇,人們每每提及婁師白的名字自然就會聯想到他的恩師齊白石。吸收民間藝術中色彩強烈的特點是齊白石花鳥畫藝術的一大特色,“紅花墨葉”是齊白石晚年拋棄清雅、孤淡的傳統文人畫風,而自創的一種濃烈、豪放的大寫意繪畫風格,它把中國花鳥畫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峰。婁師白繼承了齊白石的特色,曾大膽嘗試過色彩的使用,他自述:“色彩方面,我以水墨為基礎,摻進了水彩和水粉。我畫溫哥華的楓葉首次使用了紅色丙烯顏料。我畫蜜蜂也破例采用了熒光色彩,找到了一種新的色彩感。”婁師白的作品用色鮮亮、強烈,特別是晚年結合水粉畫用色,使畫面更為厚重、明快、簡潔,不作細部的輕微過度和過分的修飾,用墨上則大黑大白,拉開距離。畫面給人高簡大器的感覺。婁師白在繪畫藝術上受齊白石的影響最大,他在運用傳統寫意畫的章法和筆墨程式、繼承齊派的藝術特點的同時,還注意表現自己的個性,表現自己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他牢記齊白石“學我者生,似我者死”的教導,深諳“膽敢獨悟”之理。
《蜻蜓牽牛圖》(見圖),是婁師白以齊白石“紅花墨葉”法繪制的一幅花卉畫佳作。作品以寫意筆法描繪蜻蜓和牽牛花。畫面數朵爭芳斗艷或盛開或含苞待放的牽牛花以飽滿的洋紅直接寫出,色彩鮮而不艷,雅而不俗,牽牛花的藤蔓以草書的筆法為之,用筆挺拔瘦勁,并染以濃淡不同的墨色,整幅作品在紅與黑、濃與淡的對比變化中形成了鮮明奔放的視覺效果,沉穩中透著鮮活的用色,與瘦勁的藤干纏繞在一起,相得益彰,表現出濃郁的民間審美趣味,傳達了強烈的生命勃發意識。空中掠過一只翩翩起舞聞香而來的蜻蜓,給畫面增添了幾多情趣,使人賞心悅目。婁師白學習齊白石的繪畫,不只是追摹形貌,更重要的是在神采格趣、筆墨韻味上得其精髓,使作品能于高位立品,超凡脫俗。此幅作品中的牽牛花比齊白石筆下的牽牛花畫得更鮮明、色彩更豐富,畫面中突出的葉子也更加寫實。畫主藤時采用篆隸的筆法,筆墨渾厚。畫面在用色、用墨、布局及格式上也與白石老人迥異。
從婁師白的繪畫作品上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在詩、書、畫、印等方面修養全面的藝術家。婁師白在我國當今花鳥畫壇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其畫名和影響不僅在國內畫壇而且波及至海外。他的畫作明朗、清新、簡練,洋溢著鮮明的民族特色。作品把詩人的靈氣、文人的逸氣、筆墨的神氣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達到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境界,可謂將水墨功夫發揮到了極致。今選取其《蜻蜓牽牛圖》與大家共同欣賞,誠當以此紀念婁師白先生百年誕辰。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