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譚全昌·藝術簡介
1949年生于遼寧東港,畢業于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吉林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徐悲鴻畫院副院長,原軍旅畫家,吉林省美術家協會秘書長,吉林省畫院院長,被授予全國慈善美術家榮譽稱號。
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大型展覽,部分作品被收藏。巨幅作品《寒江雪柳》被人民大會堂收藏,現陳列在吉林廳;國畫《冰雪山水》被榮寶齋作為畫譜多次出版,應邀繪制了巨幅畫作《長白千里圖》百米長卷,被多家報刊雜志發表,并由人民美術出版社編輯出版畫集。
參加了由中國美術家協會舉辦的朝鮮、印度、埃及、西班牙、葡萄牙、俄羅斯,法國等歐洲國家寫生采風活動,并在法國巴黎等地舉辦個人畫展。組織策劃了各類大型書畫展覽并被聘為評委。傳略與作品被編入《世界》名人和《中國國家美術名家》大辭典等大型藝術辭書。先后出版了《譚全昌國畫集》、《中國國畫20家——譚全昌》、《中國當代畫家譚全昌國家館藏作品畫卷》。

胸中丘壑 筆底云煙——譚全昌的關東山水畫藝術
中國山水畫源于六朝而光大于北宋,繼之元明清各代以文人筆墨寄興于山水,形成了中國山水畫獨特的表現形式和筆墨個性,成為中國繪畫史上獨樹一幟的畫種,其影響之深、成就之大、蔚為大觀。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山水畫更是在繼承古人技法傳統俄前提下,呈現出形式多樣、百花齊放的新局面。在關東畫壇上由一批畫家熱衷于對東北圣山長白山的描繪,其中中西兼顧的畫家譚全昌也是關東山水畫在表現長白山題材上的高手。

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以來,中國山水畫出現了以寫生為主的新創作模式,這對于改造舊山水畫的程式化無疑是一大進步。以李可染、傅抱石、錢松山等北京及江南畫家的萬里寫生活動為契機,改變了沿襲千年之久的中國山水畫面貌。他們以傳統功夫,劃出山河新貌,漸漸成為新中國山水畫的主流,繼而更多的畫家沿著這一現實主義藝術之路,描繪祖國的壯麗山河,把中國當代山水畫創作水平推向了時代的巔峰。有人畫三山五岳,有人畫云貴高原,有人畫巴山蜀水、越秀鳳光,更有人畫北京名旺。而東北的畫家們均傾心于對長白山鳳光的描繪,表現長白山雄偉壯麗的博大景象。對長白山雖然有冰雪山水探索,關東風情的專注,然而譚全昌對長白山冬韻的描摹,在東北畫家中漸成時尚而別具風采。他筆下的《長白云?!?、《霜露秋山》、《長白人家》、《北國雪飄》、《林海雪原》等系列作品,都是以突出長白山的雪景為中心,描繪長白山莽原的雄渾與神奇,長白林海的浩瀚與蒼莽,以及長白人家的幽深與恬靜,而沈山莽原中紅燈高掛的農戶,更是靜中寓動,別具一番詩情畫意。

譚全昌曾十幾次深入長白山體驗生活,讓他迷戀的依然是冬天白雪皚皚的長白山區,這一直是畫家關注與研究的題材。2007年長白山下了50年來最大的一場雪,整個山區都被大雪覆蓋著,農戶的草屋在白雪中閃爍著喜慶的紅燈,這一景觀感染了畫家,于是譚全昌筆下一系列表現長白人家冬景的“大紅燈籠高高掛”出現在他的長白雪域山水系列中。由于有生活、有情感的注入,這批山水畫成為收藏家追逐的藏品。故此“生活是藝術的源泉”完全體現在譚全昌的長白山水風情系列中,他成功的根源是由生活的根基,有“三貼近”的理念,有中西藝術的技巧做支撐。

譚全昌曾以油畫創作取得豐碩的成果,這并不影響他的中國山水畫的長白山風情的魅力。大家知道,當代山水畫大家均是中西兼能的兩棲畫家。以“李家山水”的李可染而言,他是從學習西畫入手,轉而拜齊白石、黃賓虹為師學習中國畫,他開中國山水寫生之先河,由寫生轉而創作,在繼承筆墨上逐漸形成自己的繪畫面目和藝術個性,成為一代大家。譚全昌的山水畫創作正式由這一規則起步,以寫生形式入手來描繪長白山鳳光,以西畫焦點透視法,破傳統的山水畫“三遠法”,使他的長白系列山水以氣勢旺。正如1946年黃賓虹所言:“不出數年,畫無中西之領域,有新然者。”(引自《黃賓虹書簡》)老藝術家的預言再十年之后,中國一大批畫家開始走出書齋,面對祖國壯麗山河,創作出一大批現代山水畫,涌現出李可染、傅抱石、錢松嵒、關山月、魏紫熙、宋文治、石魯等一大批當代山水畫家。

他們的作品一反古人因循守舊的模式,千里壯游、寄情筆墨,開中國山水畫新面目。譚全昌的長白山水系列,正是沿著老一輩畫家開創的寫生之路、中西融會之路而步其后塵。他的長白山雪域山水,承繼古人技法,破當代山水俗套,重描繪而輕制作,形成自己繪畫的個性特征。他的山水雪景以西式構圖為主,注意塑造體積和渲染氛圍,我們可以從山水畫構成的三要素,即山、樹、云水來欣賞譚全昌長白山水的特點,他把淡墨、重墨、留白豆恰如其分地運用到畫面上,濃濕枯焦墨的運用得十分得體,他的山水重在表現東北山村的樸實特征和冰雪后長白山區的氣氛。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畫家表現其斯土斯情,古今亦然。譚全昌以表現關東山水、畫長白山雪域風光見長,這是出自一個東北畫家的鄉土之情。譚全昌在總結了前人表現山水的特點后,找到了自己描繪的方位,那就是長白山、長白山的雪景。古人對山水畫的總結,歸納出畫家描繪的特點,譬如“嵩山多好溪,華山多好峰,衡山多好別 ,常山多好列 ,泰山多好主峰,天臺,武夷、廬、霍、雁蕩、岷、峨、巫峽、天壇、王庭、林慮、武當,皆天下名山巨鎮。”(引自《山水訓》)故東北畫家多驚羨長白山奇偉博大,尤其是白雪皚皚長白山更是北國風光的神奇所在。這就猶如古人“李思訓寫海外山、董源寫江南山,米元暉寫南綠山,李唐寫中州山,馬遠、夏圭寫錢塘山、趙吳興寫茗山, 子久寫海虞山”一樣,(引自董其昌《畫旨》)東北人畫長白山,譚全昌傾注全力寫長白山亦與古人神契矣。

中國古代山水畫發展到元代之后,經過元畫家為代表的文人畫洗禮,山水畫開始注重筆墨、注重圖式的書意性,即對山水表現得意趣化,程式化,以干筆淡墨表現中原山水,呈現出一種專注的陰 之美的范式。到了明清山水畫出現了純現與筆墨情趣的遠離自然的低 化狀態,遠離了宋代山水壯觀的氣象。于是,當代畫家在對中國傳統進行改造時,出現了黃賓虹的陰面山水,李可染的寫生山水,傅抱石的寫意山水。而錢松嵒、石魯對陜北黃土高原的塑造,開當代山水畫嶄新的時代氣象。
山水畫在近二十年中,出現了意象山水,潑墨山水、疊積山水、冰雪山水各種技法、材料并用,使中國當代山水畫新意疊出、多姿多彩,多元化的創作傾向鼓勵了畫家們對當代山水畫的研究與探索,畫家的個性被淋漓盡致地展示出來,成功者的山水畫光彩奪目,失敗者的山水畫暗淡無光。在張揚個性的時代,譚全昌的現代山水畫赫然登場,為關東山水畫創作增添了新機,可謂“胸中丘壑,筆底煙云”的長白雪域山水,成為一個時代的山水畫特色。讓人難以忘卻。

《高原春風》

《草原祥云》

《牧歸》

《高原吉祥》

《圣水》

《圣山春曉》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