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晉先簡歷
吳晉先,號苦丁,福建上杭人,1942年出生于福建上杭書香門第,居廈門。
1962年畢業于福建工藝美術學院,工藝美術師,中國包裝協會會員,中國包協裝璜委員會會員,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印刷協會會員。古田會議紀念館圣地書畫院副院長。在從事裝璜設計的同時,幾十年乃鐘情中國畫的學習和研究筆耕不輟。人物畫、花烏畫、山水畫、書法均有涉獵。書得力于二王顏柳,畫受益于青藤老缶。作畫以篆隸真草之筆,以書入畫,隨意互用,尤對吳昌碩畫風情有獨鐘,畫風有渾厚傳統功力,傳野逸之氣,行君子之風,筆墨精微,求品位又瀟灑渾重。
前 言
吳晉先先生文氣見于書畫,釅墨賦彩甘寂寞,筆游硯池暢心懷。多繪梅蘭竹菊,或老干繁花,或清馨幽貞,或勁節凌霄,或抱香傲霜,畫求書卷氣,追求畫掛墻站得住,筆筆寫出,力擯匠氣,“書畫同源,貴在筆法”,故古人備六法者,無不精于八法。作畫以篆隸真草之筆,隨意互用,以書法為畫法也。
先生早年學畫,對山水、花鳥、人物都有涉足。更在古稀之年能善用網絡資源,廣讀歷代名畫及畫論現多著花鳥、山水畫。
先生的花鳥畫從老缶入手,旁及白石,進而遠追青藤、白陽、八大等諸大家。在眾多的前輩畫家中,先生對老缶的畫用力最多。在學習古人畫法的時候,他總是把自己和古人換位思考,以達“忘我”的境界,想古人所想,思古人所思,力求傳達出古人精神。按先生自己的話說就是“知其人,悟其行,仿其思,識其畫,才能為已所用”。這種學習方法不僅夯實了他的傳統根基,也使他把前人的筆墨程式“化”成了自己的創作語匯。
清代畫家王學浩《山南論畫》云:“有人問如何是士夫畫?曰:只一‘寫’字盡之。字要寫,不要描,畫也如之,一入描,便為俗品矣”。在作畫的時候,先生就很注重書法用筆,筆筆寫出,因此便少了許多俗氣和匠氣。最難能可貴地是他作畫不拘成法,以畫竹為例:“元代畫家柯九思曾提出:“寫竹用篆法,枝用草書法,寫葉用八分,或用魯公撇筆法””,但先生卻從徐渭的《竹石圖》中受到啟發,用草書行筆寫竹葉。芥子雖小,可見大千世界;事例雖小,卻可以看出他的創作理念,可以知道他能師古不泥古,能自出機杼!陸游曾經說過“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文藝相通,陸游的這句話同樣也適用于繪畫。先生就非常注重“畫外功夫”。
工書法,書法從顏柳及二王入手,對《玄秘塔》和《蘭亭序》用力尤深。喜讀書,經史子集,釋老歧黃,無不涉獵。愛作詩,他的詩不以工拙計,純抒真性情。“腹有詩書氣自華”,這些畫外修為使先生的作品能夠擯盡匠氣,在花鳥畫這一領域出古入今,自成一家。用短短的時間完成了許多畫家三十年甚至窮其一生也難以達到的飛躍。
“真正的藝術品,不在于取悅別人,而在于取悅自己,取悅別人是俗,取悅自己是真”。這句話我已經忘記了是誰說的,但在品讀先生的作品時,我又重新想起了它。我覺得用這樣一句話來概括吳晉先先生的畫作是最合適不過了。作畫純以自娛,毫無市儈功利之心“無求品自高”,自然就少了時下許多畫家作品中的浮躁氣,多了幾分清新和清靜。
吳晉先作品欣賞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