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天缺 1980 觀音跳夕照
夢里孤山:丁天缺紀念展
798 ICI LABAS藝棧
策展人:石建邦
展 期:2018年7月15日至9月12日
開幕酒會:2018年8月18日,下午三點
地 址:798東街藝術區 #D10 法國館,中國北京朝陽區酒仙橋路2號

丁天缺
謾道經年不遇,英雄自古坎坷
石建邦
在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上,丁天缺先生的名字越來越被人注意和發現。
丁天缺,原名丁善庠,1916年出生于江蘇宜興,1935年考入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受教于西畫系主任吳大羽,令他終生服膺。

一九三八年同學們在沅陵郊外寫生后野餐情況
丁天缺的一生,坎坷蹭蹬,備嘗艱辛。抗戰爆發,臨國難而播遷,他隨學校轉輾江西、湖南、貴州、云南等地。期間,他曾因慷慨仗義參與學潮而離開國立藝專,應邀來到成都西川藝術職業學校任教,并先后在當地多所中學兼職授課。1947年,他回到杭州母校,擔任吳大羽先生助教。新中國建立后,各種運動降臨,他先被指為“新派畫”頭頭,遭學校除名,不得已棲身于浙江醫學院。誰知不久,更大的風浪接踵而至,先后被兩度戴上反革命帽子,他被囚禁、管制、勞教、抄家,最后押送原籍監督改造,前后蒙冤將近三十年。直到1980年,丁先生才獲初步平反,返回母校,暫任《美術譯叢》編輯。人間愛晚晴,先生至此方始重拾畫筆,留心文藝,逐步回歸正常的創作生活。

丁天缺與好友趙旡極合影
丁先生晚年曾說,同學趙無極的畫“似是而非”,而他自己的作品則常常“似非而是”。尤其表現在山水風景上,他化山林為怪獸,更是“自作主張”。實在說來,丁先生的畫作,郁勃縱橫,奇崛古厚。他的人物畫不求形似,不尚柔媚,但入木三分,形神兼備,令人難忘。他的靜物花卉,深得印象主義三昧,更富東方主義美學。他又善于用擬人化的手法描繪山川風景,似乎萬物有靈,啟人深思警醒。而有幾幅以玩偶布娃娃為題材的畫作,則是畫外有畫,引人哲思。三十多年來,他的創作雖然數量有限,但卻多姿多彩,可圈可點。

丁天缺工作照
繪事之余,丁先生筆耕不輟,翻譯介紹西方畫家作品及藝術理論,曾譯作《畢加索》、《趙無極自畫像》等書。同時,他又醉心法國文學,譯有《莫泊桑中短篇小說選》和《魏爾倫詩選》。而他晚年出版的《顧鏡遺夢》自傳和《繪事瑣談》畫論,更有別樣的價值。

丁天缺 1999 人生
“夢里孤山醉倒”,“西湖舊夢不勝續”……丁天缺還具備非凡的古典文學造詣。今天重讀他困頓之際書寫的舊體詩詞,字里行間,滿溢著他對西湖,特別是對母校那份魂牽夢繞的情感。“謾道經年不遇,英雄自古坎坷。種竹西園勵志節,學畫南樓圖枕戈”(丁天缺《調寄破陣子》),先生實在是一位滿腔熱忱,有著濃郁家國情懷的知識分子。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藝術無法被遮蔽,更不會被遺忘。令人欣慰的是,丁先生的藝術成就,在今天越發顯現出其真摯可貴的光華來,并成為吳大羽體系中不可或缺的堅強一分子。

丁天缺 1993 羊腳蹄花

丁天缺 1989 歌劇導演谷風先生

2006閑庭寂寞露華濃80×60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