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鳴東藝術檔案
雷鳴東,滿族,號三樂廬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書法家,國畫家,古玩鑒賞家,收藏家。教授,博士生導師。
現任文化部中國書畫院副院長、中國國學書畫院院長、中國書法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兼中國畫委員會主任、中國書法家隸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書畫藝術報社社長、司法部中國法律援助基金會名譽理事兼藝術委員會主任、道教協會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大學等七所大學客座教授、中國民間文物藏品鑒定委員會顧問、美國中華藝術學會終身顧問。
曾以中國文化、美術書法及體育代表團團長,秘書長或成員,出訪一百多個國家。2012年應應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邀請,在聯合國舉辦書畫展,書法《蘭竹清風》被聯合國收藏。2016年中華佛教書法展,小楷書法長卷《金剛經》榮獲唯一金獎。

高雅的藝術品味 凝練的筆墨語言——著名書畫家雷鳴東先生的藝術追求
十月的北京,風景秀美,氣候宜人,是京城一年中最美的季節。十月中旬的一天,我應約前往著名書畫家雷鳴東先生的工作室進行采訪。這是一處位于京西一個大院內的建筑,屬于院中院的結構。在主人寬大的工作室內,盡管因書畫、書籍及各類藝術品較多占據了半壁江山,但主人仍鬧中取靜的開辟出一塊喝茶聊天的“圣地”,令我們在享受藝術熏陶的同時仍可愜意的品茗聊天。

《唐詩六條屏》隸書
雖然是慕名前往,但畢竟是第一次見面,雷鳴東先生的豪爽和平易仍大出我之所料。坦率、真誠、沒有架子,不盛氣凌人,兩個多小時的接觸,讓我對這位在書畫藝術方面成就卓著的中原漢子有了全新的了解。雷鳴東,滿族,河南開封人,號三樂廬主。這位集書法家、國畫家、古玩鑒賞家、收藏家、教授、博士生導師于一身的藝術奇才出身于書畫世家,受家學熏陶,自幼便打下了堅實的書法與繪畫基礎。雷鳴東先生的書法自唐楷入手,上溯漢魏,其書法善行草,精篆隸,用筆老辣,瀟灑飄逸,章法布局十分嚴謹講究;其隸書特色尤其鮮明。我們知道,隸有二分,一乃端莊整飭、工仗勻實之類,如乙瑛如禮器;一乃龍蛇飛走、揮斥疏放之類,如石門如西狹。雷先生的隸書當屬前一類。其起筆含蓄蘊藉,中行遒緩,穆肅敦厚,收筆復以回鋒,園勁流暢。運氣雄健有力,筆鋒深藏不露;意蘊內斂,筆力含蓄蒼勁。通覽全篇,書風細勁雄健,端嚴、峻逸,方整而秀麗。頗謹嚴、富素樸之趣。于清新端莊中見功夫,于變化中顯氣象,可謂筆筆有來歷,字字出新意。頗得乙瑛、禮器之精髓。

眾所周知:書畫作品的鑒賞主要是從立意是否高雅;氣韻是否生動;用筆是否老練;形象是否傳神;設色是否和諧;布局是否合理等方面去著眼。一件藝術作品總會留下畫家本人和所處時代的烙印,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個人風格和時代風格。所謂時代風格是指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和風俗等在書畫創作中所留下的特征及痕跡;而個人風格。則是指書畫家由于各人思想觀點的不同、性格修養的不同、師承關系和審美觀的不同以及使用工具與運用筆墨習慣的不同,反映在作品上形成了的特點。當然,不管是時代風格,還是個人風格,都是通過作者的筆墨運轉而反映出來的。繪畫大師黃賓虹曾經說過,“畫中三昧,舍筆墨無由參悟”。因此,筆墨才是鑒定中國書畫的核心與關鍵。雷鳴東先生的繪畫亮麗清新,真情自然,于平凡處抒寫動人的美。他做畫題材廣泛,無論古今人物,動物,瓜果蔬菜,還是現代花鳥,都以取傳統兼中西,大膽創新,以敏銳捕捉生活一瞬,著力內有情感, 外有情趣的表達方式,引起觀者的共鳴。 特別是他創作的紫藤花與鵪鶉,筆墨自然,構圖精美,充滿靈氣,更寓含著“紫氣東來”與“ 和諧平安”的美好意愿。


透過中國繪畫史可以發現,自古至今,“禪意”便是多數有成就的畫家所追求的一種至高境界。對中國繪畫有著頗多參悟的雷鳴東先生便是這樣一位有成就的書畫家。在他的墨跡中滲透著一種淡泊、清逸的情操。他的畫充滿韻律,恰到好處地把“禪意 ”的寧靜心境融入其中。他將清新、恬淡、超塵脫俗的理念流露于筆端,率意中透出秀美 ,給人以自然適意、平淡幽遠的藝術氣息。頗有一種飄逸瀟灑的大家之風。他對寫意花鳥畫傳統的繼承,抓住了本質,從而形成了作品品格高、氣質佳的特點。其作品以滿腔的熱情謳歌自然和生命,以淋漓酣暢、清秀飄逸的筆墨語言,描寫花鳥畫的形神意趣。在他的畫面中,不以形似為目的,旨在表達畫家的情感與精神。借物抒情,狀物言志,是其花鳥畫最顯著的特色。雷鳴東的寫意花鳥畫如同一泓明澈的清泉,畫家的品格和心性透過筆墨在紙上一覽無余,赤裸裸展現于觀者面前,沒有半點掩飾;所有的法度都依靠日常的修煉,兔起鶻落之間,文化積淀盡在其中。有“禪意”、有“道法”、還富含哲理,華夏文化的精髓盡攬其中。

藝術不是快餐,絕沒有速成品。成功的藝術家是數十年如一日知與行高度統一修為的結果。透過一件好的繪畫作品,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在藝術上的豐富積累和厚重的藝術功底。雷鳴東先生屬于那種全能而又激情四射的畫家,他一旦構思成熟,便會縱情揮毫,一氣呵成。他可以放筆在巨幅長卷上游刃有余,亦可以收筆在寸縑尺牘上放馬千里。他能夠揮毫潑墨,氣勢磅礴;亦能夠使墨如彩,千筆萬筆不顯繁雜,三筆兩筆不露疏淺。他師法自然,揉古人法度于今人手法,又用現代手法書古人神韻。在他的墨跡中,我們既可以看到荊浩、范寬的精細謹嚴,亦能夠發現八大、石濤的飄逸豪放。雷鳴東先生對齊白石老人“畫貴在似與不似之間”的名言理解尤深,他認為:畫貴神似,忌模仿,畫家要對具像中之核心精神進行提煉,形成自己獨特的繪畫語言,來表達對繪畫的理解,寄托對事物的寓意。寫意畫尤其要注重神似,才能夠表達事物的本質,求的畫與人思想境界的高度融合。

舉凡每一位藝術大家,都有自己獨特的經歷和人生軌跡。正是這種獨有的特性,磨礪和造就了不同于他人的藝術輝煌。豪爽中不失儒雅之風的雷鳴東先生,以他謙謙君子的處事風格,令人倍感親切,一見如故。大家知道,知性的思考能夠成就人生的輝煌。雷鳴東先生的畫和他的為人一樣,簡約、平靜、質樸。其花鳥畫在施色上不濃不淡,不艷不俗,求神韻,講意境,外柔內剛,神似逸韻,造型嚴謹,畫風凝練,典雅清麗,挺秀工致,不媚俗,不附庸,一花一葉,一鳥一石都達到安閑、平和、寧靜的生命狀態,形成清麗典雅、優美深遠的的藝術境界。在傳達光、色、意、韻的同時,更自覺地表達出其文化內涵和生活體驗,把花鳥畫不可言傳的內在神韻一覽無余的展示在我們的面前。

雷鳴東深知:中國花鳥畫的發展與進步,應該在當代畫家的探索歷程中,不斷彰顯一種創新思維、一種轉型思維、一種個性張揚的花鳥風尚,而不是一味地重復和模仿、照搬或沿襲古人花鳥畫的筆墨技巧;畫家創作的題材不應著眼于古人的花鳥圖式或繪畫語言,而應當選材畫家生活中耳濡目染的自然花鳥,體現一種從自然到藝術的提升、再從藝術到自然升華的歷練過程,從而臻于一種具有生命活力的花鳥藝術境界?;B畫大家王雪濤在創作上主張“師法造化而抒己之情,物我一體,學先人為我所用,不斷創新”的理念。畫家作畫,并非是在復制目中所見之物,而是在進行情感的傾訴和心性的抒發,比拼的是畫外功夫。如同宋代詩人陸游所說“功夫在詩外”是一個道理。雷鳴東先生深知繪畫要求“神似”,求“不似之似”的重要性,他贊同石濤等人的觀點:“予更欲以不似之似似之,真在氣,不在姿。”他深諳莊子的“虛靜恬淡寂寞無為,是天地的基準,是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也認定博修、守真、戒躁是通往大師境界的必由之路。

《和諧和平富貴昌盛 》

《春雨一夕鳴乘興寫新竹》
古人云:詩言志,文載道。繪畫又何嘗不是呢?畫家通過其作品記錄和反映當時社會的現狀、人們的理念和追求。雷鳴東先生以他高尚的人格魅力詮釋著自己的繪畫藝術,其作品展現出催人發奮、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孫過庭在其《書譜》中提到:筆者,形質也;墨者,氣韻也。藝術作品,“一要虛懷若谷,只有高尚的人格才能創作出高尚的作品;二要學無止境,只有不斷進取才能有所超越;三要持之以恒,畫風的形成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辯證否定的過程。”藝術的精妙之處,便是懂得如何將這天地神韻通過其一招一式精深的筆墨功底,呈現于觀賞者的面前。仿若古代的劍客用神奇的劍法肅清世間邪惡,雷鳴東先生正是把一種生命的豪氣注入筆墨之中,使物質的筆墨轉換成精神的“神韻”,滌清人們的精神世界,使之回歸寧靜、安詳的自然之中。如同他揮灑于紙上的筆墨,坦率真誠,卻直指藝術的真諦。讓觀者不由自主的去尋覓那畫作背后久遠、曠達的自然世界以及這神奇世界內在的思想及情感。

雷鳴東先生屬于性情中人,他在刻苦鉆研繪畫技藝的同時,亦在不斷地修煉自己的品行。他性格率真、為人坦誠,北方漢子的豪爽和中原人的細膩在他的身上都一覽無余,我喜歡他的藝術,亦欣賞他的為人。他那“淡薄為懷,豁達處世,情義無價,笑對人生”的處事原則和人生宗旨,令他在繪畫界和藝術圈內享有較好的口碑。他明凈的心境、坦蕩的性情表露于其作品中,便是一種強烈、雄健、奔暢、蒼厚的藝術風貌。雷鳴東先生的繪畫依托著中華文化的深厚背景,在筆墨意趣間向我們傳達著他的精神境界和思想情感。如同綻放在黎明的美麗花朵,雷鳴東先生在萬籟俱寂的深夜里默默地播種著,在晨曦微露中靜靜地收獲著。
冷傳訓
2013.10.25

讀雷鳴東花鳥畫有感——黃玉海
當今社會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令人為瑣事所累,情思意緒嘈嘈雜雜不免落俗。而求心境暢達,情思激昂,品格高古,卻因了俗事煩擾,少了一份耐心與禪定。近讀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隸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書法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兼中國畫委員會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聯誼中心副理事長、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美國洛杉機大學特聘教授、美國內申大學暨北京國大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中國藝術學會終生顧問雷鳴東的花鳥畫,似重新找到這種久違的感覺,心路豁朗,鳥語花香,曲徑通幽處,禪境悠然來。

翻開由書法大師啟功先生題寫書名的《雷鳴東書畫作品集》、步入畫家所營造的花鳥畫藝術空間,體味其真摯精美的個性化語言,不由感受到怡情怡神怡心之魅力,驀然覺其畫面產生了“養眼提神”的成份。于是心曠神怡,陶然自樂之余,聽取畫家透過畫面所呈現的心靈獨語,感受其所表達的自然情態,精神律動,頓悟到這其實反映出的正是畫家那“淡泊為懷,豁達處事。情義無價,笑對人生”的處事態度。

《紫氣東來安居樂業》

《紫氣東來富貴平安》
古人作畫講“傳神寫照”、“遷想妙得”,“意在筆先”、“畫盡意在”。清賞《心曠神怡聽濤聲》、《紫氣東來吉祥如意》《紫氣東來安居樂業》、《蘆花芙蓉寄深情》等作品,筆畫面的“鸕鶿”、“紫藤”、“ 小雞”、“鵪鶉”“水草”等具象,只是畫家用來營造情境“搜妙創真”的藝術符號,其象征意味僅遵從于畫家的靈妙照佛,以強化畫面的藝術表現效果并豐富其空間感覺而產生強烈感染力,弘揚復活其和生命內在跳躍的精靈,提升作品的人文內涵和潔尚品質。

五代后梁山水畫家荊浩言畫之“六要”:“一日氣,二日韻,三日思,四日景,五日筆,六日墨。”很顯然,雷鳴東十分汲取傳統繪畫精髓,功力深厚,其度物象而取真,故作品氣質俱盛,達到了“似”與“真”的高度統一,形神兼備,行思通達,筆簡意豐,情境裴然。觀《心曠神怡聽濤聲》,《紫氣東來吉祥如意》《紫氣東來安居樂業》、畫面雖幾只墨團鸕鶿、小雞、鵪鶉,幾簇紫藤、幾簇疏疏纖草,幾片勁挺竹葉,然一抹碧水,山光水色,似乎于不經意間,流露出胸次灑脫景象,呈現出的是畫家匠心獨運的幽邃禪境。

景中有我,物我相諧,托物言情,情景交融,物我互為觀照而又瞬息兩忘,一派神往姿態,激越萬千情思意緒,氣象意闊肅然之間,心境頓融入大自然之詩情畫意。在這里,畫家所展現的是一種事外桃源式的恬淡意境,而非刻意表現何種景致物事,故其墨語言十分簡練,運用寫意手法,以點、線、墨、色勾勒出景物,不重細節之刻意,而求取意之傳神。粗線條用筆從形式上看狀景寫物雖略顯粗豪,精細不足,然在傳神寫照、營造氛圍上卻因刪繁就簡的筆法,收到了“寄至味于淡泊,索天趣于毫端”的效果。閱之紫藤茂密之貴氣,纖草之清挺,竹葉之秀撥,鸕鶿之怡然,小雞、鵪鶉之安然,在各種色彩的烘托中,凸顯了畫家熱愛生活,生性豁達,處世灑脫魄力。

大約古人無論為文作畫都是極為崇尚禪定境界的。在雷鳴東的花鳥畫中,這種意境亦得以充分表現。因作品的品格高下體現在人的思想境界和文化修養有,其匠心獨運亦即為傳達這一品格與思想,決定著作品的格調與成功。唐代張彥遠語:“草木敷榮,不待丹碌之采;云雪飄揚,不待鉛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鳳不待五色而粹。是故運墨而五色具,謂之得意。”雷鳴東是十分注重這一點的。在其大量的作品中,他往往窮變態于毫端,含情調于紙上,縱橫馳騁,揮灑自如。其妙筆出塵,慧至靈心,彩就之圖,高低暈淡,品物深淺,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用墨線條之粗細、方圓、輕重、快慢、深淺、干濕、頓挫、轉折變化多樣,和諧統一,心隨筆運,取象不惑,畫盡意在,悠然成趣。

好作品激揚真性情。雷鳴東雖筆墨著意于花鳥,吟詠自然,然借助生活中美好意象傳達意趣情籟,描繪出的確是感人至深的精彩畫面,其畫卷或境界宏闊,或精神入微,妙韻傳神,靈魂飛度,透出絲絲書香和儒雅之氣。以心為筆,筆墨寫精神;以情取韻,風骨壯乾坤。雷鳴東筆下的花鳥,或靜或動,張弛有度,如思似語,栩栩如生,與人的精神是如此親近,和人的情感是如此相通,令人讀之不覺心靈通達,心神如洗,情思朗暢,神采飛揚。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