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家 :林風眠 、 蘇天賜
開幕時間:2018.7.13 15:30
展覽時間:2018.7.13-8.3
地點:逸空間
地址: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鳳熙路27號中海鳳凰熙岸二期北門東側
“人類的生活能力高于一切生物,所以人類不僅能欣賞美,且也能創造美。”——林風眠《什么是我們的坦途》,1934年
“于是我站在畫布前,猶如浪子回頭。隨手打開我的行囊,探取我之所有,不管是得自東方、西方,不問其是油是水,我隨意涂抹,鋪墊我的行程。我著意與讓大自然的靈魂領路,尋尋覓覓,往何處以求?”——蘇天賜《我站在畫布前》,2006年
林風眠與蘇天賜都是中國現代美術史上重要的藝術家和美術教育家,林風眠被譽為“中國現代美術教育和現代繪畫的奠基人”,蘇天賜在繼承林風眠藝術精神的同時開創了獨特的藝術天地,在中國現代美術史上的地位也愈加矚目。早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創建杭州國立藝專時林風眠就提出“介紹西洋藝術、整理中國藝術、調和中西藝術、創造時代藝術”的理念。蘇天賜更直接的理解為“東方的意趣,西方的實感;西方的繽紛,東方的空靈。”這不僅對油畫民族化、中國畫現代化等概念產生了直接的影響,更重要的是構筑了獨特的美學高度和精神維度,創造了中國現代美術史上不可或缺的藝術遺產。

林風眠 漁舟泊岸 紙本彩墨 65.5x65.5cm

林風眠與蘇天賜的藝術之路是一條坎坷之路,蘇天賜在文章中對老師這樣評價:“他所選擇的途徑似乎是為了達到一個新的高峰,卻先入谷底,從一個密如叢莽的區域頑強地向上攀登。”林風眠不僅是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理念的繼承者,還是“以美育代宗教”思想的踐行者。“藝術的第一利器,是他的美。”(《致全國藝術界書》1927年),“現在的藝術不是國有的,亦不是私有的,是全人類所共有的,愿研究藝術的同志們,應該認清楚藝術家偉大的使命。 ”(《藝術的藝術與社會的藝術》1927年),,這一系列宣言式的呼吁讓我們感受到林風眠內心的使命,也使他的繪畫超越了一般意義的技法與美學。但是,這樣的理念在當時的境遇,注定是一條充滿荊棘與陷阱的道路,注定會讓走過的人九死一生,遍體鱗傷。“林風眠來到天堂門口。‘干什么的?身上多是鞭痕?’上帝問他。‘畫家!’林風眠回答。”這是黃永玉悼念林風眠文章中的結尾,一位手拿畫筆披荊斬棘的藝術斗士躍然紙上,骨髓里流動的都是堅韌與不屈。

林風眠 秋塘 紙本彩墨 34x34.5cm

蘇天賜 春日池塘 布面油彩 33x40cm 1994
林風眠與蘇天賜在畫面上永遠給人留下的都是美的感受與意象,他們最偉大之處就是把苦與難隱蔽在心中,在畫布上轉化成繽紛的色彩和空靈的意境,但是悲劇的力量重新構筑了美的厚度,折射出精神的力量,熠熠生輝。

林風眠 黑衣少女 紙本彩墨 32.5x33cm

蘇天賜 瑤家姑娘 紙板油彩 42x27cm 1976
面對眼前的作品,回溯百年歷史,林風眠與蘇天賜的貢獻不止于創作了哪些作品,也不止于培養了哪些著名的學生,最重要的是為我們的民族與時代創造了可以不斷回望和品味的歷史以及源源不竭的精神力量和進取的勇氣。這樣講似乎有些冠冕,但又確實是管窺他們藝術與精神世界之后的涌上心頭的真切感受,同時也讓我不斷去思考“是什么造就了偉大的藝術家和偉大的藝術作品?”理想、真誠、勤奮、毅力與才情,縱覽林風眠與蘇天賜的藝術生涯,這些關鍵詞可能只是其中的必備條件,而非全部。
文 / 陳瑞
2018年夏日感于南京雨夜

林風眠 夜色生風 紙本彩墨 49.5x58.7cm

林風眠 野渡 紙本彩墨 31x31cm

林風眠 漁舟唱晚 紙本彩墨 68×59cm 1979

林風眠 雙鷺 紙本彩墨 69x69cm

蘇天賜 夏日的瓶花 布面油彩 73x50cm 1993

蘇天賜 夏日的瓶花 布面油彩 73x50cm 1993

蘇天賜 春日隨筆之四 紙板油彩 30X41cm 1993

蘇天賜 玫瑰與百合 布面油彩 27X31cm 2006

蘇天賜 漁家女 紙板油彩 37.5X26.5cm 1974

蘇天賜 春意 布面油彩 59.5X71cm 1992

蘇天賜 初雪 布面油彩 50x65cm 1993

蘇天賜 春風掠過的太湖 布面油彩 35x60cm 1993

蘇天賜 春雨霏霏 布面油彩 60x80cm 1992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