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柔軟、純凈、追尋光明,記憶中千百只紙飛機,徐徐上升,如少時的追夢,向上,再向高處飛翔。我們旨在以童年為線索,試著引導人們進入一個由藝術作品構成的過去、現在、未來或想象世界。多件展品有著首展性與高度的學術價值,展陳方式體現一種視覺新潮。展覽致力呈現一段歷史截面的同時,構建藝術在當下的表現方式和存在理由。
“六十六號——童年的六種溫度”我們不再采用年代、風格或主義的分類陳列,而是以貫穿童年的六種溫度——“愛”、”智慧”、”探險”、”純真”、"夢想"、"朋友"為主題,尋找一種普遍性與整體性的敘述,包容多元的藝術風格與藝術觀念,也旨在為不同參與觀看的個體輸送不一樣的意義與詮釋。我們試著通過營造觀者與作品之間所產生的微妙互動與戲劇性張力,讓觀者向童年更深處尋夢,回味童年的溫度。
一、愛
眼是第一個圓圈,
所形成的地平線是第二個,
宇宙是第三個。
在彼此的眸中尋找自己。
—— 余光中《 凝望 》

2018西泠春拍
Lot 2909
圣·埃克絮佩里(Antoine deSaint-Exupéry,1900~1944)?“在中國上空”的小王子畫作,及《戰爭飛行員》簽贈本
洋書 一冊(附證書)
1943年6月23作
說明:《小王子》作者圣·埃克絮佩里不僅是偉大的作家,也是圖盧茲機場的一名飛行員。他的故事由藍天啟航,他的愛由藍天播灑,最終也因飛機失事而消失在藍天里。此書正是描述飛行的篇章,由作為飛行員的作者畫贈給他的飛行員同事。畫中的小王子說:“我覺得我正在中國上空”。埃克絮佩里從未到過中國,或許這些贈言是他遺留下的最美心愿。
此為圣·埃克絮佩里手繪《小王子》插圖與《戰爭飛行員》官方初版,該書于1942年4月由紐約出版商Reynal & Hitchcock出版,插圖作于1943年,左下角有作者親筆簽名。《戰爭飛行員》一書系作者于美國期間所作,講述的是1940年在法國戰役中他和戰友執行一次從法國本土飛往北部城市阿拉斯的低空飛行偵察任務。埃克絮佩里被編入只有50人的2/33偵察組,這次任務中同組有17名隊員犧牲,埃克絮佩里在本書中形容他們“如被潑在森林大火中的水一樣”。埃克絮佩里在這場敗戰中幸存后即前往紐約開始本書的創作。
19×12. 5cm(冊)
RMB: 300,000-500,000

2018西泠春拍
Lot 2905
豐子愷(1898~1975)家家扶得醉人歸?
設色紙本 立軸
49×33cm
RMB: 150,000-250,000

2018西泠春拍
Lot 2921
雪 萊(Percy Bysshe Shelley,1792~1822) 致葛德文親筆信及《雪萊遺詩》初版
信箋一頁 書本一冊(附證書)
1824年作
說明:英國著名政治學家葛德文(William Godwin)上款。
雪萊有嚴重的肺結核,近乎因此喪命。雪萊英年早逝,親筆信較為罕見,提及肺結核的更是鳳毛麟角。《雪萊遺詩》1824年初版由其夫人瑪麗·雪萊整理,包括雪萊生前最后一文《生命的勝利》。瑪麗為此書作過一個簡單的介紹,這也是她第一次公開回憶詩人雪萊,回憶雪萊對自然的熱愛、對事業的熱情、善良和智慧。?
21×10cm(信)?22×14.5cm(冊)
RMB: 120,000-180,000
二、朋友
朋友這種關系,
最美在于錦上添花;
最可貴,貴在雪中送炭;
朋友中的極品,便如好茶,淡而不澀,
清香但不撲鼻,緩緩飄來,似水長流。
——《 親愛的三毛 》

2018西泠春拍
Lot 2931
三 毛(1943~1991)致潘素琴罕見長信
信箋一頁(帶信封一枚)、照片三幀
1986年作
說明:潘素琴上款。?附三毛與潘素琴1987年合影等舊照片三幀。
三毛似與人不太傾吐,如此長信極其罕見,談及如此自剖身心的,更是鳳毛麟角。這是市場所見最重要的三毛書信:談到其一生最后一次加納利羣島之行的計劃;談到去世的丈夫荷西;評論自己的著作《談心》、《隨想》、《傾城》,還有將她自己從臺灣到美國的心境,以及折磨人的失眠之心。
寫信時,三毛正在美國華盛頓州一所小區大學(Belleuve Community College)念書。名為念書,實則為修養身心。因1985年三毛患失眠癥,“每天都睡四小時就謝天謝地了”,“ 常常因為壓力太大,動不動就偷哭,后來我去看醫生,他說“一定”要休息了,我真的休息了,心情就好得多。”
這一次的美國之行,使三毛重拾了許多生活的信心,以至其在寫信時已經打算在夏天前往加納利羣島,“去西班牙看老朋友,也去看看荷西的墳”。之后,確實如三毛所計劃,當年夏天,三毛最后一次前往該羣島,賣掉了島上的房子,并為荷西遷墳。同時,在美國期間三毛遇到了許多來自大陸的讀者,更增強了其前往大陸尋根的愿望,為后來的大陸之行埋下伏筆。
同樣重要的,是三毛對自己三部著作的評價,以為“不太喜歡《談心》這本書,也不喜歡《隨想》,比較偏愛的是《傾城》中的《紫衣》那一篇”。其不喜歡《談心》之原因,則在過于“一本正經”、“ 一直對人講道理”。從中,亦可管窺三毛對著作的趣味所在。
另,三毛亦在信中寫道,其“最心愛的男學生,叫黃文賜”,并對拜訪潘素琴、黃文賜共同的家鄉彰化縣頭鄉充滿了向往。黃系三毛在臺灣中國文化大學的學生。三毛曾在該校講授小說創作、散文習作課程。
27. 5×21cm
RMB: 80,000-120,000

2018西泠春拍
Lot 2942
李小龍(Bruce Lee,1940~1973)?有關“功夫”的罕見信札
信箋 一張一頁(附證書)
1967年作
說明:這是一封李小龍講述“功夫”的親筆信,英文寫就,英文名落款,并花押“龍”字。
李小龍直接談及功夫的親筆信較為罕見。
從信的內容可以看出,此時李小龍之名和他所推廣的中國功夫尚未在美國造成巨大影響。據李小龍在信中所說的電視節目,此信當作于美國電視連續劇《青蜂俠》上映后的1967年左右。信件使用上海“滬江大學”專用信箋。
1966年,美國ABC播出電視劇《青蜂俠》(The Green Hornet),盡管播出時間不長,但李小龍卻因此成為美國家喻戶曉的明星。《青蜂俠》每集30分鐘,每集的故事相對獨立,情節比較緊湊。但由于故事情節老套,在美國ABC電視網首播后沒有引起轟動,而出演“青蜂俠”華人助手加藤(Kato)的李小龍在片中展現了靈活的拳腳身手,受到美國觀眾的追捧,成為美國家喻戶曉的明星,也讓他本人在美國站穩腳跟。
20. 5×13cm
RMB: 100,000-150,000
三、夢想

2018西泠春拍
Lot 2949
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 為學生作《c小調賦格曲(作品號506a)》珍貴原稿
文稿 一張二頁(附證書)
1785年作
出版:《莫扎特全集(Neue-Mozart-Ausgabe)》,卷十之30之1,P152;卷十之30之2,P12-13;卷十之33之2,P35),德國騎熊士出版社(Breitkopf & H?rtel),1965-1969年間。
參閱:《莫扎特家書集(The Latters of Mozart and hisFamily)》,艾米·安德森(Emily Anderson)著,P905-906,1985年。
說明:這是一首莫扎特生前從未發表過的賦格曲原稿!一首31小節的三聲部賦格曲,后被權威《莫扎特全集》收錄,并編號為K. zu 506a。作品作于維也納巔峰時期的1785年,作于學生阿特伍德賦格作業的背面,右下為阿特伍德親跋。背面中也有莫扎特的批改:暗棕色墨水三聲部賦格(《莫扎特全集》中也稱《卡農曲》)為阿特伍德所作,由莫扎特在平行五度和八度處以淺色墨水進行修正,接著阿特伍德又添加了四小節看似無關的音樂。
同樣類型的練習稿可見大英圖書館阿特伍德文獻,于紙張、于書寫均為同出一源。
據題跋,該曲為莫扎特為阿特伍德示范時所作,之后將此贈送給英國小提琴家、劍橋大學音樂教授海牙先生。阿特伍德為英國著名作曲家、管風琴家,1783年得英國威爾士王子贊助出國深造,成為莫扎特的學生。阿特伍德在他的著作以及日記中記錄了他在音樂理論和莫扎特作曲方面的研究。在對阿特伍德研究過程中發現,莫扎特是對位教學史上最引人注目的篇章之一,這些研究與阿特伍德的和諧運動(治療音階、三和弦、提花低音)和自由組合練習(包括四部分小步舞、慢動作和隆多動作、聲樂和管弦樂運動)一起進行的。
值得注意的是,這篇手稿是莫扎特于維也納時期所創作的,也是其聲望的巔峰時期。這一時期的莫扎特靈感源源不斷,創作出了一系列經久傳世之作:次年《費加羅的婚禮》問世;再次年,歌劇《唐·喬萬尼》橫空出世,一大批形成莫扎特風格的弦樂四重奏在此間誕生;藝術與人文在莫扎特手中完美相融。
27×21.5cm
RMB: 1,800,000-2,800,000

2018西泠春拍
Lot 2953
李斯特(Liszt Ferenc,1811~1886)《圣母頌》樂稿原稿
文稿 一張三頁(附證書)
1862年5月1日作
說明:這是李斯特一首鋼琴改編曲的完整原稿。靈感來自于16世紀作曲家阿卡德爾特(Arcadelt)的《圣母頌(Ave Maria que les hommes,1554年作)》。這首改編曲出版于1865年,與另一首《哈利路亞》合并刻版。
33.5×26.5cm
RMB: 180,000-280,000

2018西泠春拍
Lot 2955
肖 邦(Fryderyk Chopin,1810~1849) 《夜曲》等早期重要作品簽名合同
文稿 一頁(附證書)
1836年4月6日作
說明:此為肖邦早期重要作品的重要文獻:轉讓協議簽名合同原件,1836年4月6日作于倫敦。包括《夜曲》作品15號三首、《瑪祖卡舞曲》作品17號四首、《克拉科維克音樂會用大回旋曲》作品14號、《回旋曲》作品16號、《波蘭主題幻想曲》作品13號共五部作品。
此合同為肖邦認證倫敦出版商克里斯蒂安·魯道夫·韋塞爾公司支付了20英鎊,用于在英國范圍內包括《夜曲》等五部作品的著作權和所有權。見證人為肖邦的助理以及好友朱莉安·豐塔納。
這是肖邦簽署的最早的版權轉讓協議之一,也是這五部作品第一次由倫敦C.F. Wessel公司出版。1934年4月《波蘭主題幻想曲》Op.13倫敦、萊比錫和巴黎同時發行,同年5月發行《克拉科維克音樂會用大回旋曲》Op.14,8月《夜曲》Op.15與《回旋曲》Op.16、《瑪祖卡舞曲》Op.17同步發行。
37.5×23.5cm
RMB: 280,000-400,000
四、智慧
我已經是確切的相信:
將來的光明,
必將證明我們不但是文藝上的遺產的保護者,
而且也是開拓者和建設者。
—— 魯 迅《引玉集》

2018西泠春拍
Lot 2974
趙延年(1924~2014)?《狂人日記》全套木刻版畫(50 版之第40)
紙本(蟬衣宣)木刻版畫
1985年作
版數:40/50。
簽名:40/50,《狂人日記》卅八圖,趙延年,木刻,1985。
出版:1. 《〈狂人日記〉—趙延年木刻插圖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
2.《畫說魯迅—趙延年魯迅作品木刻集》﹐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年。
3. 《狂人日記》趙延年木刻插圖本﹐香港三聯書店﹐2005年。
4. 《中國美術館藏趙延年捐贈作品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
5. 《浙江美術館藏趙延年捐贈作品集》﹐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10年。
6. 《浙江美術館藏趙延年作品—魯迅<狂人日記> 三十八圖 》,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10年。
7. 《〈狂人日記>卅八圖》﹐人民美術出版社﹐2010年。
29.5×19.5cm×38
RMB: 500,000-600,000

2018西泠春拍
Lot 2975
朱自清(1898~1948)西南聯大時期致羅常培信札
信札一通一頁、文稿一冊
1939、1940年作
說明:羅常培上款。1940年3月,曾在西南聯大任教的施蟄存離昆赴港,朱自清作此信致時任中文系主任的羅常培,以商定由浦江清暫代施蟄存“詩選”一課。
所貼之處為西南聯大中文系系務日記一冊,自1939年11月21日至1940年12月31日,是研究抗戰時期西南聯大的珍貴史料文獻。
28×18.5cm(冊)
RMB: 100,000-180,000

2018西泠春拍
Lot 2984
高爾基(Maxim Gorky,1868 ~1936)?致霍費爾有關重要作品《小市民》的親筆信
信箋 一張一頁(附證書)
1902年作
43×28cm
RMB: 120,000-200,000

2018西泠春拍
Lot 2992
牛 頓(Isaac Newton,1643~1727)?珍貴數學演算手稿
手稿 一張二頁(附證書)
約1699年作
刊載: 本拍品即將刊載于《中國科學院大學學報》。
說明:就此份手稿而言,這很可能是如今存世的唯一一份所有人都能讀懂的“牛頓式”演算。在這些數學手稿中,大部分運算都是加法和減法。他通常在稿紙背面列出分類賬目表,以標記數月以來的賬目情況,此件即包括: “July、Aug、Sept、Octob、Novem、Dec”(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牛頓僅在任職英國皇家鑄幣廠期間才有此類數學手稿存世,而皇家鑄幣廠的工作對牛頓一生都頗有意義。1699年,牛頓通過了當時的財政大臣查爾斯·孟塔古的提攜,遷到了倫敦作皇家鑄幣廠的監管(Master of the Royal Mint),一直到去世。此職位一般都是閑職,但牛頓卻非常認真的對待——他主持了英國最大的貨幣重鑄工作。這份演算手稿即是對這段歷史的嚴謹的詮釋。
牛頓是偉大的數學家,其中最卓越的成就是創建微積分,與萊布尼茨分享了發展出微積分學的榮譽。他證明了廣義二項式定理,提出了“牛頓法”以趨近函數的零點,并為冪級數的研究作出了貢獻。1687年其巨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問世,在數學、物理學、天文學和哲學等領域都產生了巨大影響。《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中全部的論述都以命題形式給出,每一個命題都給出證明或求解,所有的求證求解都是完全數學化的,必要時附加推論,而每一個推論又都有證明或求解。2005年,英國皇家學會進行了一場名為“誰是科學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人”的民意調查,牛頓被認為比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更具影響力。毫無疑問,牛頓是科學史中的巨人,他的數學手稿更是收藏界的珍品。
14×7.5cm
RMB: 280,000-400,000
五、探險
我環游世界為了尋找美,
卻發現是美帶引領著我環游世界。
—— 凡爾納《八十天環游世界》

2018西泠春拍
Lot 3016
嚴定憲(1936~ )等?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供稿《哪鬧海》連環畫原稿
紙本 水粉十幀
70至80年代作
出版:《哪吒鬧海》,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1980年。
說明:著名動畫導演嚴定憲等人繪制《哪咤鬧海》連環畫原稿十幀(包含封面及扉頁各一幀),由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直接供稿,該連環畫由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于1980年初版初印。
18×25cm×2(封面、扉頁)?11×25.5cm×8
RMB: 350,000-500,000

2018西泠春拍
Lot 3015
趙宏本(1915~2000)?《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大幅水墨設計稿
紙本 水墨線描
125×173cm
RMB: 70,000-100,000
六、純真
嚴伯伯那么老又那么小。
在哲人和頑童間變化無常,真快樂。
我挺想學的也許學不會。
我多么希望有那樣的一樣呀,永遠不會真老,可又會思想。
—— 顧城致嚴文井信札

2018西泠春拍
Lot 3037
威廉 · 格林(Wilhelm Grimm,1786~1859)早年有關歌德的重要長信
信箋 一張四頁(附證書)
1899年作
說明:格林早年的親筆信非常少見,提及歌德的更是罕見。此為威廉·格林寫給德國挪威哲學家、物理學家亨利克·斯特芬斯的妻子、弗里德里希的女兒喬安娜的告別信。
此信寫于威廉·格林23歲那年的圣誕前夕,時他正在德國哈雷接受治療,并與斯蒂芬斯一家一同居住。回家途中路過魏瑪時,在詩人阿希姆的安排下,他與歌德會面。見面之后,格林感慨千萬,他在信中特地用了大量筆墨描繪這次邂逅。
此信共分三部分敘事。信首威廉抒情種種,他在哈雷期間所受到的斯蒂芬斯壹家的照顧讓他難以忘懷,“喬安娜壹直送我上了車,獨自坐在歸去馬車上,寒風陣陣,我實在不愿離去,但又不該止步于此……”。隨后,威廉在交代了他離開哈雷后的經歷,他先后謁見兩位作家,分別是本尼迪克·特諾貝特和大作家歌德。當時歌德身患重病但依舊神采奕奕,兩人相談甚歡,歌德像是面對壹位久違的老友壹般自在,謙卑且友善。第三部分則寫于威廉逗留于耶拿期間,敘述了威廉的家常瑣事。
值得一提的是,《格林童話》的創作便源起阿希姆等人的民間詩歌集。格林兄弟大約從1806年開始搜集民間故事,《格林童話》第一卷出版于1812年,共收錄了86篇童話故事。隨后的版本添入新的故事,并逐漸成為了享譽世界的童話故事集。
30×23cm
RMB: 80,000-120,000

2018西泠春拍
Lot 3039
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1875)?詩稿《美人》
文稿 一冊(附證書)
說明:此為安徒生詩歌“Det Skj nne”(《美人》)手稿一冊三頁,包括大理石花紋板冊頁封面。全詩以“One is, one who will not pass away”開頭,共四個章節,安徒生此詩歌應是為紀念某位年輕的藝術家而作,該詩第一次出版于1860年3月31日。安徒生的親筆簽名詩歌面市極少,此件保存精美,存當時裝幀。
28×21.5cm(冊)
RMB: 60,000-80,000
西泠印社二〇一八年春季拍賣會拍賣日程
預展:7月4日7月5日(周三至周四)9:30 - 20:00 7月6日(周五)9:30 - 18:00
地點:浙江世貿君瀾大飯店(杭州市曙光路122號)杭州黃龍飯店(杭州市曙光路120號)
拍賣:7月7日至7月9日(周六至周一)
地點:浙江世貿君瀾大飯店(杭州市曙光路122號)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