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幕時間
2018年5月20日下午3:00(周日)
展覽時間
2018年5月20日——5月30日
展覽地點
宣和美術館
主辦單位
宣和國藝
承辦單位
宣和美術館
協辦單位
宣和印畫在線 十樓 世盛老紅木
媒體支持
雅昌藝術網、中國江蘇網、藝厘米、卓克藝術網、網易新聞、揚子晚報、南京晨報、美術報、南京十八頻道等

桃源行詩意圖之一48x178cm 紙本設色 2018
《詩經》中寫“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詩人以春天柔嫩的桃枝和鮮艷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輕貌美,于是桃花被視為愛情的象征。藝術家筆下的桃花或濃烈妖艷,或雅致寧靜,于是桃花成為畫家筆下鐘情的物象。隨著時代和審美的發展,桃花在這一意蘊之外,獲得了更為豐富的文學性和審美內涵,比如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桃花源”。

情色系列之二
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記載了中國文人對烏托邦詩意的想象。懷抱漁人夢想,扁舟一葉,將俗世的烽火湮滅,一路尋春。《桃花源記》是中國文人內儒外道精神的文本延展, 也是文人隱逸精神在歷史上的一次集結,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世代追尋的一個文化意象。

情色系列之六 24×27cm 鏡片 2017
每個藝術家心中,都有一個不外人言的“桃花源”。無論是對瀲滟春光、艷若桃李的追逐,還是以桃花為意象指向烏托邦,在藝術家的筆下,揮灑著各自不同的闡釋方式。
如今,四月金陵,桃花盛開。芳草鮮美,落瑛繽紛。

秋色系列之十
在這不似人間的金陵城內,清涼門外的花市中,隱逸著一位卓然不群的畫家——湯達。湯達瀟灑淋漓的畫風與“桃花源”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詩境有著某種奇特的契合......
湯達號大野,出生于四川宜賓,歷經坎坷后歸隱于金陵。其自幼研習詩書,后經營花道,癡迷頑石,于金陵十余年間專攻水墨繪事,作品以造化為師,亦深受徐青藤、傅抱石影響,得傅二石、羅國瑋、朱道平、賀成等當代名家指點,擅寫意,長于山水、花鳥及人物。其繪畫主觀情感色彩強烈,追求寫意精神,筆墨揮灑放縱。其花鳥兼收各家之長而不拘一格,筆下四時花木運用勾、點、潑、皴等多種筆墨形態,將牡丹之雍容、荷花之高潔、竹子之蕭疏、寒梅之挺潔、桃花之絢爛的神韻刻畫的入木三分。

情色系列之十三 24×27cm 鏡片 2017
在湯達的具有代表性的“桃花源”系列作品中,畫家將自身的理想、心性、情感蘊藏于盛放如霞的漫山桃花,一脈溪水,幾抹春色中,以視覺享受引領觀者進入“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門前溪水流”的畫境。氤氳水墨將煙波浩渺的漓江籠罩了朦朧的詩意,嫣紅的桃花與壯闊的山水在畫面中碰撞出別開生面的“火花”。“心中若有桃花源,何處不是水云間”,湯達的“桃花源”系列作品注入了傳統文人畫的雅致情韻,流露出一片“誰識山中真趣味,一篙春水載花歸”的詩情畫意,亦是對“畫以人重,藝由道崇”八字箴言的最好詮釋。

秋色系列之十十六
南京無愧于“六朝古都”的尊榮,歷經千年,六朝的曠放與風骨仍綿延不窮。在這滋沃的文化土壤里成長了一批雋拔高超的現代藝術家,湯達位居其一。廣陵一夢,金陵十載,經歷人生起伏后的湯達看破世情,超然出塵,但又游戲人間,不拒喧嘩,其作品著眼于在真實世界里構建理想與詩意的生活,這是湯達用畫筆勾勒出的烏托邦,或許也可以成為你的烏托邦。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