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國際17秋拍將于2018年1月21日在南京維景國際大酒店拉開帷幕,預展時間為1月19日至20日,1月21日舉槌拍賣。本次秋拍隆重推出《暢懷游藝——中國書畫》、《仁者壽——吳門名家張繼馨》、《翰墨飛逸——當代書法》、《紫韻良工——當代紫砂》、《藏古集珍——瓷器玉器雜項》等五大專場,共計500余件精品,以饗新老藏家。
一、暢懷游藝——中國書畫專場
“暢懷游藝——中國書畫專場”將于2018年1月21日于南京維景國際大酒店舉行。屆時,包括張大千、傅抱石、黃賓虹、郭沫若、錢松喦、宋文治、高二適、林散之等近現代書畫名家珍品將逐一登臺競拍。
其中新金陵畫派專題中,錢松喦《歌頌勞動人家》創作于1950年,本作品作為這一轉變時期的典范力作,完美的將自己成熟的藝術語言與當時的“新中國土地改革運動”,有效而真實地表現新的社會氣象,作為一個有效的探索和嘗試,相比于其他作品更具有美術史意義、更具經典性。
“名人信札專題”匯集了張大千、黃賓虹、高二適、傅抱石、沈尹默、章士釗、丁玲、黃胄、沈鵬、吳作人等近代知名學者、詩人、藝術家的來往信札;極具藝術欣賞價值、歷史文獻價值、收藏投資價值,征集不易,值得珍視。

宋文治(1919-1999) 江南三月
設色紙本 鏡心
題識:江南三月春意濃。庚午夏日,文治。
鈐印:婁江宋灝(朱)、文治畫印(白)、太倉人(白)
出版:《新金陵畫派人物作品選》,P175,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0年。
67cm×46cm
宋文治先生,一生創作了無數以江南水鄉為題材的山水畫,其中尤以描繪太湖地區的畫作,充滿詩情畫意,最為動人,人稱“宋太湖”。此幅《江南三月春意濃》與其他桃花盡艷的“江南春色”相比,更顯秀麗清新,展現江南水鄉柔美虛靈、清新雋秀的風光,實為難得一見的“太湖系列”代表作。

張大千(1899-1983) 石濤詩意圖
設色紙本 立軸
題識:天紳亭望天垂紳,智如亭見智慧水。風卷泉分九疊飛,如龍各欲從潭起。黃山九龍潭。大千居士。
鈐印:張季(白)
題識:大千道長寫此幀,瞿山、石濤兼而有之,圖成囑予點染數筆,比之于子久、叔明修竹樵徑也。曉汀記。
134cm×33cm
此作取法自清初黃山派,綜合了石濤、梅清的諸多繪畫元素,整幅簡潔大氣,筆致奔放灑脫,痛快淋漓,意境高古,令人神往,可以看出張大千對古人筆墨的精心研習和巧妙變通。

錢松喦(1899-1985) 春回古塞
設色紙本 鏡心
題識:春回古塞百花稠,一石一磚千載留。勛策崇山頌黔首,豐碑萬里樹神州。寫長城春色并賦小詩為頌。八十四叟錢松嵒,時居北京。
鈐印:松嵒詩畫(白)、錢(朱)、大好河山(白)
出版:1.《錢松嵒畫集》P88,江蘇美術出版社,2013年11月第一版。
2.《新金陵畫派人物作品選》,P97,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0年。
67cm×44cm
創作于84歲的這幅《春回古塞》,當為錢松喦赴長城寫生歸來之后所作。整幅畫立意雄奇,骨體堅凝,筆力雄健,墨色渾厚,具有鮮明的個性,乃畫家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師法自然的山水佳構。圖中山勢雄偉,筆墨雄渾古拙,蒼健潤澤,線條拙撲厚實,充分顯示了他深厚的傳統功力;用色上,大膽創新,使用朱砂、石青、石綠等重色,使畫面層次分明。
畫家用大量的筆墨來描繪山勢的雄偉險峻,以此來反襯出長城的偉大,與題詩中“千載留”、“豐碑”相呼應,將長城的精神描繪的淋漓盡致,可謂人畫俱老,筆到意到。

錢松喦(1899-1985) 歌頌勞動人家
設色紙本 立軸
題識:細作精耕產量加,原來土地已還家。一門絕早田中去,臉放紅光心放花。一九五○年十二月,寫此歌頌勞動人家,錢松嵒。
鈐印:芑廬詩畫(白)、南郭草堂(朱)
題跋:這是父親在土改時所創作并題詩一首,實屬難得。癸巳錢心梅。鈐印:錢(朱)、心梅(白)
說明:附錢心梅鑒定證書。
102.5cm×67.5cm
傳統筆墨 簇新風情
——錢松喦《勞動人家》欣賞
新中國建立之后,在現有的筆墨形式語言與表現新的社會面貌和熱情之間如何取舍,是橫亙在所有藝術家面前、亟待解決的迫切問題。在當時的社會歷史條件下,最容易做到的顯然是完全拋棄已有的筆墨形式和藝術語言,而代以全新的、完全新中國化的表現形式;或者脫離體制之外(盡管很難)對事實上正發生日新月異改變的社會現狀熟視無睹、充耳不聞,仍堅持自己已有的藝術語言;而最難做到的則是如何將自己成熟的藝術語言與當時的社會熱情完美結合起來,有效而真實地表現新的社會氣象。毫無疑問,“新金陵畫派”是這一特定歷史時期最成功的藝術團體之一,其中錢松喦算是將這種努力推進得最為徹底的代表人物之一,創作于1950年年底的《歌頌勞動人家》可以作為這一轉變時期的典范。
在筆墨形式上,《歌頌勞動人家》還是比較傳統的。除了人物,近景中的山水的勾勒、描畫、設色,都能看出錢氏早期的深厚功底。而畫面上對肩犁、荷鋤、挎鐮的一家子的精心刻畫卻完到地表現了當時環境下的人物精神面貌和心態;尤其是騎在牛背上的小兒,不僅頗有辛棄疾詞中“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般略帶狡黠的天真和淳樸味道,更有作為新社會的見證者和未來的建設者的審美存在和審美期待。此亦可見出作為傳統藝術功底深厚的藝術家,錢松喦對社會生活的體驗和觀察自當得上“別具慧眼”。
這幅作品是對1950年冬開始進行的新中國土地改革運動的藝術性謳歌,同時也是他深入社會生活、以藝術語言表現新時期社會建設面貌和場景最初的代表作。盡管在兩者結合的形式和有效性上,《歌頌勞動人家》與創作于12年后的《紅巖》《常熟田》相比似乎還有一些不一樣的地方,但作為最初的實踐和探索,《歌頌勞動人家》卻遠比《紅巖》、《常熟田》之類作品更具有美術史意義、更具經典性。

傅抱石、柳亞子、冰心、陳垣等 《川沙張伯初重游泮水唱和》原稿
1956年手稿本
1冊 紙本
鈐印:羿樓、傅、謝冰心、陳垣之印、巨山、張公愈、陸梅汀印、竹齋、瞿慶普章
題簽:川沙張伯初先生丙申重游泮水唱和原稿,陳名珂署。鈐印:文襄六十以后作(朱)
尺寸不一
唱和詩作,古已有之,簡單說來,就是以詩作相和贈答,出乎一心,同詠一題,或思友懷人,或相互勸勉,或有言志向,或傾訴際遇,甚至懷古憶舊,游景玩趣,萬事皆可入詩唱和。1956 年,滬上學者張志鶴有感而發,作“丙申入泮六十周年書感”詩一章,眾多學界名家,社會賢達如陳垣、柳亞子、傅抱石、冰心、陳名珂、等俱以詩相和,匯成《川沙與張志鶴唱和》一稿,洵為美談。
張志鶴(1879-1963),字伯初,又名訪梅,晚號寒叟。上海川沙龔路鄉人。青年時期思想激進。曾與黃炎培等亡命日本,回國后參與創辦浦東中學。民國年間,曾任江蘇省民政司總務科長,兼代教育科長,回川沙后任川沙縣勸學所長、教育局長、交通局長等職。1931年被選為浦東同鄉會理事,翌年,被聘任同鄉會會務主任。1953年,被聘為上海市人民政府文史館館員。曾輔助黃炎培編纂民國《川沙縣志》。主持川沙教育14年,著有《我生七十年的自白》、《劫余錄》、《晚嚶集》、《丙申入泮六十周年書感》。

高二適(1903-1977) 沁園春·雪
水墨紙本 鏡心
題識:敬録毛主席沁園春詞雪一首,一九七三年一月,高二適。
鈐印:高二適印(白)、舒父(朱)
95.5cm×170cm

林散之(1898-1989) 杜甫客至
水墨紙本 立軸
題識:少陵《客至》一首。丙辰十月廿日,林散耳。
鈐印:林散之印(白)、大年(朱)
出版:《中日友誼詩書法手卷·林散之》,文物出版社,2010年,林筱之主編。
140cm×32.5cm

郭沫若(1892-1978) 颯爽英姿
水墨紙本 立軸
題識:菊蘭同志,一九六四年夏,郭沫若。
鈐印:郭沫若(白)
71.5cm×41cm
郭沫若,原名郭開貞,字鼎堂,號尚武,四川樂山人。是我國現代著名的無產階級文學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書法家

郭沫若(1892-1978) 暮色
水墨紙本 立軸
題識:國光大夫屬,郭沫若。
鈐印:郭沫若(白)
說明:上款人“國光”為李國光,原江蘇省中醫院院長。
92cm×41cm
郭沫若在書法藝術上的探索與實踐歷時 70余年。他以行草見長,筆力爽勁灑脫,運轉變通,韻味無窮。他在文學上的成就使他擁有了人格的浪漫與文化思想的深刻,轉換成書法作品時,即有了“意”的揮灑與“韻”的天成。其書體既重師承,又多創新,展現了大膽的創造精神和鮮活的時代特色。對此,沈尹默有詩評曰:“郭公余事書千紙,虎臥龍騰自有神。意造妙摻無法法,東坡元是解書人。”
二、仁者壽——吳門名家張繼馨國畫專場
92歲高齡的張繼馨先生是享譽全國的花鳥畫大家,先后在國內外舉辦展覽60余次,出版專著60多部。19歲時,張繼馨先生拜吳門畫派著名花鳥畫家張辛稼先生為師,成為吳門花鳥畫傳人之一。
此次“仁者壽——吳門名家張繼馨國畫專場”共有39幅寫意花鳥畫以及寫生作品,包括了張老在不同時期的多個代表性作品,如《荷塘欲雨》、《蜂來一徑春》、《澗底百萬花》等。這些作品,真實生動地再現了張老數十年來在傳承明代吳門畫派寫意花鳥歷史文脈基礎上,探索江南現代寫意花鳥新圖式過程中的努力,為中國寫意花鳥畫如何在繼承優秀傳統繪畫遺產基礎上邁向現代,提供了一個可貴的借鑒范例,必將在美術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值得我們深入研究探索下去。

張繼馨(b.1926) 澗溪百萬花
設色紙本鏡心
題識:澗底百重花。九十一叟,馨子。
鈐印:繼馨(白)、大吉羊(朱)
69.5cm×137.5cm
70多年來,張繼馨先生堅持傳承吳門寫意花鳥畫之血脈,以現實主義的手法為我們呈現了一個爛漫紛呈的繪畫世界。他的作品融中西而貫南北,工寫皆能。豐富的人生經歷又使他的作品呈現出一種明朗之氣、宏博之象、生動之情、新奇之態,藝術風格卓然獨立于中國花鳥畫畫壇。

張繼馨(b.1926) 荷塘欲雨
設色紙本鏡心
題識:荷塘欲雨。馨子。
鈐印:張(朱)、繼馨(白)、癸未羊(朱)、水鄉情(朱)
124cm×246cm
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美術史論教授左莊偉,曾高度評價張繼馨先生的花鳥畫:“在繼馨老的畫中不僅融合中西,而且貫通南北,畫法上也不再堅守黃家的重彩富貴或徐熙的水墨野逸,徐黃兼收并蓄,在他的花鳥畫中有工有寫,有亦工亦寫、有大工小寫、有墨有彩、有淡墨淡彩,也有重彩濃墨,在創作過程中可見其隨心所寫,隨情而運筆墨色、隨意而創造自己的審美畫境。因此他的花鳥畫享譽江蘇乃至全國花鳥畫壇,成為當代新吳門畫派花鳥畫的掌門大家。”

張繼馨(b.1926) 尋覓圖
設色紙本鏡心
題識:尋尋覓覓自成行。馨子。
鈐印:繼馨(白)
96cm×178cm
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周積寅,評價張先生花鳥畫說:“其筆下之花鳥、草木、蟲魚的形象都來自于生活,形態各異,生動傳神。章法或密,多而不塞,靈空透氣;或疏,少而不空,以少勝多。常以江南水鄉背景,生活氣息極濃,表現了地方特色。以情寫景,寄情于景,傳出了鳥語,寫出了花香,抒發出畫家對新時代無限愛戀之情。”
三、翰墨飛逸——當代書法名家精品
當代書法名家專場共征集精品六十余件,均為當代書壇中堅力量,力求為廣大書法藏家以及愛好者獻上一場書法盛宴。

尉天池(b.1936) 鐘山風雨
水墨紙本 鏡心
題識:毛主席詩。敦禮同志屬,天池。
鈐印:尉天池(朱)
138×34.5cm

孫曉云(b.1955) 江樓
水墨紙本 鏡心
題識:杜牧《江樓》。孫曉云。
鈐印:孫曉云印(白)、知天命之年(朱)、肖形印
97cm×35cm
四、藏古集珍——瓷器玉器雜項
本專場以明清雜項、當代玉器為主,本專場中清雍正《鳳凰斗彩尊》、《霽紅釉盤》,明崇禎《青花狩獵紋八方瓶》等精品瓷器,品相完好,均為不可多得的精品。

清雍正 鳳凰斗彩尊
H.33.5cm
斗彩又稱逗彩,漢族傳統制瓷工藝的珍品。創燒于明朝成化年間,是釉下彩(青花)與釉上彩相結合的一種裝飾品種。此瓶長頸圓腹,主體以鳳凰花卉紋為主,畫工細膩,線條流暢,保存完好實屬難得。斗彩瓷器在歷屆拍賣會中都以很高的價格成交。
2014年香港蘇富比,明成化斗彩雞缸杯以2.8億港元天價成交,刷新中國瓷器世界拍賣紀錄。


清雍正 霽紅釉盤
D.16.5cm
此盤敞口,淺弧腹,圈足,器型周正典雅,胎體堅硬致密,器內外壁皆施祭紅釉,釉色濃艷,肥腴溫潤,圈足內施白釉,落“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青花楷書款,字體秀巧雋永,外圍青花雙圈。祭紅,又名“霽紅”,為高溫銅紅釉的一種,始創于明永宣年間,因古時皇室常以其作祭器,因而得名,后世多有燒造。此盤造型優美,胎薄體輕,色澤純正,光潔勻凈,為清雍正朝單色釉瓷之精品。

明崇禎 青花狩獵紋八方瓶
H.31cm
說明:此件拍品2005年拍自蘇富比。
明代崇禎青花狩獵紋八方瓶,通體八方形,短直頸鼓腹,下束腰,平砂底,胎體細膩潔白,釉面潤澤,底部青花連體幾何紋,肩部繪勾線填色留白青花云肩紋。脛部為細長尖蕉葉紋,腹部主題紋飾以青花描繪狩獵圖,幾種動物逃竄,山石、草場、祥云陪襯,人物眾多,手持金槍、鋼叉、弓箭等,正在圍獵,氣勢恢宏,場面壯觀,人物刻畫生動形象,青花濃淡相宜,層次分明,時值金秋圍獵活動,是皇家貴族每年都要參與制度活動,目的在于鍛煉身體,增強武功膽略,突出尚武精神與永固社稷重大主題,這件實屬最佳代表作!
五、紫韻良工——當代紫砂名家精品
紫砂壺起源于宋代,到明代異軍突起,紫砂作為我國獨有的鑒賞兼顧實用的傳統茶具,也是歷朝文人墨客的賞玩之物。清朝康乾盛世紫砂壺的制作、鑒賞與收藏達到了頂峰。由明至今,紫砂壺吸引了許多收藏家,有的甚至傾其家財而搜集珍品。近幾年隨著國內收藏拍賣熱的興起,紫砂壺投資收藏群體也正逐漸擴大。
本次秋拍當代紫砂名家精品專場,精心遴選出百余件紫砂精品,涵蓋國大師、中堅實力派工藝師以及中青年紫砂藝術家的精品力作,極具觀賞、實用、投資價值。

呂俊杰 彩云追月壺
L.16cm W.11cm H.8.5cm
泥料:紅泥。
說明:附作者親筆簽署的證書。

陳富強 魚樂壺
L.16cm W.12cm H.8cm
泥料:宜興丁山黃龍山純天然紫砂泥。
說明:附作者親筆簽署的證書。
鳳凰國際2017年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拍賣信息
預展時間:2018.1.19-20 09:00-18:00
拍賣時間:2018.1.21 09:00-18:00
展拍地點:南京維景國際大酒店二樓宴會廳(中山東路319號)
專場信息
09:00
仁 者 壽——吳門名家張繼馨
翰墨飛逸——當代書法
紫韻良工——當代紫砂
13:30
暢懷游藝——中國書畫
藏古集珍——瓷器玉器雜項
咨詢電話:
15295500790(嵇)、025-83650708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