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9袁思亮舊藏《禮記》二十卷
漢 (高密)鄭玄 注
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武英殿影宋刻本
原裝8冊1函 太史連紙 線裝
鈐印:剛伐邑齋藏書、師農圖書、即興而為
是書內有大量批注,為乾隆間武英殿據清宮所藏宋相臺岳珂刻本影刻,版心有“乾隆四十八年武英殿仿宋本”諸字,每卷末附諸本文字異同考證并有“相臺岳氏刻梓荊谿家塾”牌記,影刻頗精,存原版風貌。第十六卷有通篇墨批。此書經民國藏書家袁思亮舊藏,湖南湘潭人,兩廣總督袁樹勛之子,著有《剛伐邑齋藏書志》。
參閱:《清代內府刻書圖錄》第2頁圖第108頁、《中國古籍善本總目》第2頁
尺寸:28*17.5cm

1122康熙字典 四十二卷
清 (鎮江)張玉書 敕撰
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內府刻本
原裝38冊1箱 竹紙 線裝
是書太史連紙極初印,康熙內府刻本多為內廷賞賜之用,民間少見,附紅木書箱,保存完好。《康熙字典》是張玉書、陳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學者奉康熙圣旨編撰的一部具有深遠影響的漢字辭書,該書的編撰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成書于康熙五十五年,字典采用部首分類法,按筆畫排列單字,字典全書分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標識,每集又分為上、中、下三卷,并按韻母、聲調以及音節分類排列韻母表及其對應漢字,共收錄漢字四萬七千零三十五個,為漢字研究的主要參考文獻。
參閱:《第一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圖錄》第01424號、《清代內府刻書圖錄》第9頁圖版第34頁、《中國古籍善本總目》經部小學第174頁
尺寸:26*16.5

1121世宗憲皇帝御制文集 三十卷
清 世宗胤禛 御撰
清光緒二年(1876)武英殿鉛活字印本
原裝16冊2函 開化榜紙 線裝
是書為皇室奕訢奉旨輯印一百部,查無館藏著錄,存世稀少。此書為內府陳設之物,存內府庫簽,書簽、包角、函套均用明黃色,黃絲線穿訂而成,盡顯皇室華貴。此集是雍正帝文集最為完備的版本,多展現出其執政廉政思想和追求恬淡的愿望,包含其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
尺寸:29.5*18cm

1123乾隆五十一年敕封和克吉善之妻鄂莫特誥命
清乾隆五十一年(1876)內府寫本
原裝1軸1盒 織錦 手卷
尺寸:270*30.5cm

1128周易傳義大全 存三卷
明 (江西吉水)胡廣等 輯
明永樂十三年(1415)內府刻本
1冊 白綿紙 線裝
是書黑口趙體子字,開本宏闊,白綿紙撫印精良,為明初內府刻書典范,半版十行二十二字四周雙邊,《善本總目》著錄此書僅天津市人民圖書館一家公藏,存世稀少。拍品存第九卷至第十一卷,共三卷。
參閱:《第一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第0279號、《中國古籍善本總目》第16頁
尺寸:33*21cm

1129資治通鑒綱目 卷三十七
宋 (婺源)朱熹 撰
明成化九年(1473)內府刻本
1冊1函 白綿紙 線裝
是書僅《善本總目》著錄全國僅國家圖書館、安徽大學兩家公藏,存世稀少。開本宏闊,白棉紙撫印精良,較前印,黑口花魚尾,通篇臺閣體雕鐫精工,為明代內府刻書典范。
參閱:《第二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第03614號、《中國古籍善本總目》第265頁
尺寸:35.8*21.5cm

1167孟子 存三卷
宋 (婺源)朱熹 注
明初內府刻本
1冊 白綿紙 包背裝
鈐印:廣運之寶
是書鈐“廣運之寶”,白綿紙撫印精良,為明代內府刻書典范,八行十七字黑口四周雙邊雙魚尾,此行款查無著錄,存世稀少。拍品存第十二至第十四卷最后三卷。
尺寸:35*20cm

1172元史 存三卷
明 (金華)宋濂等 修
明洪武三年(1370)內府刻本
1冊1函 白綿紙 線裝
是書有嘉靖國子監遞修本,遞修本版心鐫嘉靖等年號,而拍品通篇黑口,存卷二十五至卷二十七,共三卷四十六葉,無一版遞修,皆為洪武原版,極為難得。
參閱:《第一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第01484號、《中國古籍善本總目》第241頁
尺寸:32*20.5cm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