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徽宗趙佶的自畫像,兩位聽琴的官員中,穿紅袍低頭聆聽的正是蔡京
在《藏一話腴》中,我看到這樣一個故事,說宋徽宗有一次駕臨夫人閣時,在一把團扇上題了這樣兩句詩:“選飯從來不喜餐,御廚空費八珍盤。 ”然后把團扇丟在一邊,吩咐左右,找一個懂詩的把這首詩續完。
有人就推薦一位懂詩的太學生,宋徽宗告訴這個學生說:“朝來不喜餐,必是傷食惡阻,你就按這個意思,把續詩寫在扇面上吧。 ”太學生略一沉思,詩句乃成:“人間有味俱嘗遍,只許江梅一點酸。 ”正是這句“人間有味俱嘗遍”,讓我想到了宋徽宗及其太師蔡京早年的奢華和晚年的凄涼來。
趙佶和蔡京這一對君臣、這一對兒女親家當年在保和殿和明鸞堂推杯換盞、大快朵頤的時候,無論如何也想不到不久的將來,他們的結局竟是如此凄慘,一個南竄,一個北奔,各自在無盡的苦愁中走到生命的盡頭,也許這也應了那句 “勢不可倚盡,福不可享盡”的俗語,一個人在花開富貴時不知道節制,不懂得自律,把自己一世應該享受的快樂,在很短的時間就揮霍得干干凈凈,甚至透支,待到花殘花衰需要償還那些透支的快樂時,已經沒有甘甜香鮮可以享了,只會有苦澀辛辣讓自己受,到那個時候沒有幾個不后悔的,但都是悔之晚矣。
這一點,宋徽宗和蔡京也不例外,當靖康元年的閏十一月二十五日金兵攻破汴京后,第二年的二月,他們就押著宋徽宗、宋欽宗父子以及他們的眷屬北上凱旋了,這時候的宋徽宗是從心眼里悔當初的,他愿意承擔一切罪過,愿意“以一身仰答天譴”,來替出自己的兒子欽宗皇上。可這都是一廂情愿的事了,金國的二太子斡離不當然不會答應。人家的兒子是英雄,自己的兒子是狗熊,這個作父親的肯定心里比針扎還要難受,想到幾年以前,自己還派許亢宗去金國祝賀新國主繼位哩,沒想到許亢宗寫的《宣和乙巳奉使金國行程錄》一書墨跡未干,如今已是國破家何在了,自己早成了人家案上的魚肉,想叫他不傷心都難啊!
《雞肋編》不但記錄了金兵南犯時百姓人吃人社會的凄慘,也記錄了宋徽宗父子及其家眷被押著北上的凄涼場面,一個多月后的三月十六日,宋徽宗這位太上皇總算與宋欽宗見了一面,此時雖然自己的祖國已經春暖花開,但北方的天氣依舊寒冷,此時此刻,兩位大宋的天子又餓又冷,不得不換上“胡虜”的衣服,咽下“胡虜”的粗糙食物。等到四月十四日與皇太后、皇后見面時,才知道大家自離京后到如今 “未嘗滌面”,忙跑到清澈的野水里洗把臉,大家相視而哭,不能自已。北國的生活我就不再累述了,紹興五年(1135年)四月甲子日,宋徽宗結束了北國被囚的凄慘生活,去了天國,享年五十四歲。
而在這之前的1126年8月11日,蔡京也在南下的途中死在了潭州,蔡京死去兩個月后,他的兒子蔡攸、蔡翛兄弟也被賜死,父子三人沒求同年生,但求同年死了,也算是因果報應吧。蔡京死前的境況,并不比宋徽宗好了多少,據《揮麈后錄》記載,蔡京被貶,一路南下時,半路上圣旨傳到,要把他身邊的幾位寵姬慕容氏、邢氏和武氏全部帶走,這是金國人指名索要的,蔡京不得不忍痛割愛。這還不算,關鍵是每天差人到市井中買飯時,人家一聽說轎子里坐的是蔡京,不但死活不肯賣,還指指點點,詬罵不停,這讓蔡京身心俱疲,黯然神傷:“京失人心,一至于此”呀!
想當年這二人過的是什么生活,不說已經有三宮六院還要找妓女李師師的宋徽宗了,就拿蔡京說幾個例子吧,看看這家伙把人間的快樂都享盡沒有?據《獨醒雜志》記載,蔡京做宰相時,有一次在府中宴請屬下官員,席間有一種“蟹黃饅頭”,也就是蟹黃包子,竟花去一千三百余貫錢,這是多少一般家庭多少天的生活費呀。還有一次請客,上了十個餅,這種餅是黃雀的胃(黃雀肫)做成的,蔡京府上還存有八十多塊,光這近百個餅,就需要多少個黃雀胃才能做成,大家也個可想而知的。
有一次蔡京生病,朝中大臣前去探望,大家坐在后堂的東閣中,蔡京吩咐一個婢女焚香,婢女答應一聲,走出去便不見了。大臣們滿心疑惑,過了很長時間婢女才走回來,稟告蔡京說:“香已滿。 ”接著她就卷起簾子,讓香氣從另一間屋室中飄出來,頓時大家被濃濃的香氣罩住,彼此都看不清對方。這種方法不但不會有煙火氣,還讓香氣經久不絕,幾天過去,大家的衣帽依然芳香濃郁。但弊端就是太浪費香料,一次下來,沒有幾十兩,是達不到這種效果的。這是《雞肋編》記載的事情,信不信由你。
最后再說說《鶴林玉露》記載的事吧,我說最后,是沒辦法再舉例了,這樣的事,在古代典籍中比比皆是,數不勝數,就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道不清。宋徽宗到蔡京府上串門時,都是用瑪瑙杯喝酒,他被蔡京的家小勸酒以及蔡京被他的淑妃勸酒,都是常有的事。在蔡府的酒宴上談論公事更是家常便飯,免掉蔡京的政敵開封府尹聶山,就是宋徽宗把紙貼在蔡京的屏風上擬成的,想想看,在宋徽宗面前,還有那些事蔡京不能辦呢?
扯遠了,回頭繼續說《鶴林玉露》中的故事。說一個士大夫在京城買了一個小妾,當聽這個小妾說她曾經在蔡京府上做過廚子時,就想嘗一嘗她包的包子,因為這種包子他吃過,回味無窮,一吃難忘。沒想到小妾說,“在蔡府里包包子時,自己不過是個摘揀蔥絲的角色,至于別的活,都有專門的人員負責在做,其他環節,自己都不會”。包個包子就需要那么多人,那么多道程序,蔡府的廚房之大,廚子之多,就不言而喻了。
物極必反,這么多快樂享受完之后,有的將自己一生的福享盡了,有的透支了,享盡了就無福可享了,透支了就要歸還,這是天理也是民心,不然,宋徽宗就不會到北國繼續受他的沒有受過的“苦”,蔡京也不會拿錢買不到吃的還遭人唾棄。假若當初宋徽宗多想想自己的臣民,多與老百姓同甘共苦,假如蔡京多給宋徽宗出出好主意,像魏征、包拯一個做個賢臣,我想,宋朝的天下絕不會是那個樣子,宋徽宗父子也不會落入敵手,更不會死于異鄉。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