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9日,涇上丹青•全國中國畫作品展暨當代中國名人名家精品展開幕式在“中國宣紙之鄉”——涇縣隆重舉行。安徽省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虞愛華,安徽省文聯黨組書記何穎,市委常委、秘書長、宣傳部長吳愛國,縣委書記耿鵬,縣委副書記、縣長孫廣東等省市縣領導,中國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杜軍,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書法篆刻院執行院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教育委員會主任曾來德,中國國家博物館書畫研究創作中心負責人石峰,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黨委書記于光華,安徽畫院名譽院長王濤,中國國家畫院藝委會秘書長、研究員劉建,安徽省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張松,安徽省美術家協會主席楊國新、中國美協《美術》雜志社長、總編輯尚輝,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副所長鄭工,《中國美術報》執行主編王平,安徽省美術家協會秘書長謝宗君等評委、專家、美術理論家出席上丹青•全國中國畫作品展暨當代中國名人名家精品展開展儀式,并觀展。

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胡文軍主持開幕式

宣紙股份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朱大國致辭

涇縣人民政府縣長孫廣東致辭

安徽省文聯黨組書記何穎致辭

中國美術家協會黨組成員、副秘書長杜軍致辭

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虞愛華宣布展覽開幕
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虞愛華宣布展覽開幕,視察調研宣紙小鎮建設,還來到世界最大宣紙“三丈三”生產車間,觀看了“三丈三”巨宣撈紙、曬紙和剪紙過程,對宣紙工人的精湛技藝贊嘆不已。
本次活動由中國美術家協會、安徽文聯主辦,安徽省美術家協會、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承辦。本次活動共收到投稿作品5800余件,經初評、復評,共評出入選作品255件,其中入會資格作品59件;“當代中國名人名家精品展”共展出劉大為、呂章申、楊曉陽、徐里等當代中國名人名家創作的精品力作30余幅。這些參展作品題材、形式多樣豐富,反映了中國畫創作現狀與水平。

安徽省美協主席楊國新接受采訪
楊國新采訪中表示,展覽現場讓人很震驚,藝術發展至今,還需要一大批年輕人介入。一個展覽的舉辦,也是培養、發現新人的平臺,給年輕人一個展示藝術才華的平臺,是一件高興的事。此次展覽水平很高,得到了各方特別是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對安徽美術家以后的創作有所推動,有所思考。不斷深入生活,走出畫室,接收社會發生的重要事件,從而創作出能反映時代精神、當代藝術審美的優秀作品。

中國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杜軍接受采訪
杜軍在采訪中表示,通過參觀宣紙制作這樣的形式,讓更多藝術家尊重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每位藝術家在繪畫創作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紙和藝術之間的交融,對紙的理解和紙的紙性表達都是不一樣的,但是創作的藝術作品給觀眾會帶來非常好的視覺效果。此次展覽的作品種類廣泛,有花鳥、工筆、寫意、山水、人物等,作品質量較高,整體也是一個反映當代中國畫發展的展覽,給全國中青年藝術家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
活動期間,還舉辦了“宣紙與當代中國畫創作學術研討會”,邀請多位美術理論家和名家評委、獲獎作者、宣紙大師、大國工匠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新時代宣紙與中國畫的發展。

研討會現場
近年來,作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宣紙傳統制作技藝項目的代表性傳承單位和全國文房四寶行業龍頭企業,又是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示范基地、國家級文化出口示范企業、中華老字號、宣紙標準起草單位——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抓住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機遇,發揮“紅星”宣紙品牌優勢,積極“走出去、引進來”,與中國美協、中國書協、國家博物館、國家畫院等各級藝術機構和各大藝術院校加強交流與合作,成功承辦中國美術家協會年度工作會議和培訓班、中國國家畫院國畫展、中國國家博物館書畫家作品展、中國書協副主席包俊宜書法展以及一系列展覽,讓宣紙與繪畫藝術的完美結合。同時,該公司在全國八大美院設立了紅星宣紙獎學金,加強與廣大書畫藝術家的聯系,吸引有關藝術機構和書畫家來涇縣寫生創作,讓“中國宣紙之鄉”成為中國美協和國家畫院創作寫生基地。
本次活動是“中國宣紙之鄉”踐行黨的十九大精神、傳承與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服務于中國美術事業的具體行動,也是廣大藝術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秉承藝術為人民的理念,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的集中體現。
據悉,活動將持續到12月25日。


部分展覽作品

劉澤榮 呂冠美合作《山鄉晨暉》尺寸220cmX180cm
劉澤榮在采訪中表示,這幅作品表現了大別山區農村地區改革開放后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安徽畫家,對安徽的山山水水有著一定的情懷,這幅作品運用傳統的筆法創作了半個月的時間,最終通過評選入選了此次畫展,也感到非常開心。

陶莉作品《不期而遇》
陶莉在采訪中說道,自己的這幅作品花了四個月的時間,從立意、構圖到截稿,想把羊駝植入到人文環境中,想表達一種人與人之間的關懷與關心,雖然畫的是動物,但具有擬人化的意境。

胡玉作品《九色夢》

張緒祥作品《云卷云舒》

權玉良作品《夏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