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12月17日-31日《影像1+2師生作品組合展·第一回》在四川美術學院新媒體藝術中心舉行。中國當代藝術家傅文俊重點展出一組新近創作的數繪攝影作品,與兩位在校研究生張玲、吳雨航的作品開啟相互對話,以期實現四川美術學院新的教育方式,激發出更多的思想火花。
作為“影像1+2”新的教學實驗計劃的第一次活動,此次展覽由四川美術學院新媒體藝術系主辦,藝術批評家、四川美術學院教授王林和四川美術學院新媒體藝術系系主任李川教授擔任策展人。
藝術家傅文俊從四川美術學院畢業多年后重回學校,參與實施“影像1+2”新的教學實驗計劃,他表示感觸良多。“三十多年前我從這個學校走向社會,今天又回到了學校。同時我也深感榮幸,自己能夠作為這個實驗計劃第一回的參與藝術家。感謝王林教授與李川教授的策展團隊為此次展覽所作出的努力和付出的辛勤勞動。”

展覽現場
在收到四川美術學院發出的邀請后,傅文俊便投入到準備工作當中,希望自己的展出作品能與兩位研究生作品協調統一、相互契合。“以校外成熟的藝術家帶動在讀青年學子的方式,開啟一種新的相互促進的、具有啟發性的藝術對話,并在實踐中讓學生獲得課堂之外的創作理念。”
展覽上,傅文俊以數繪攝影作品展示為主,同時呈現一件效果震撼、引人深思的大型影像裝置與攝影作品《后工業時代》。這件綜合性的藝術創作,運用靜態影像、動態影像、現成品、裝置等諸多元素,突破多種藝術的邊界,服務于藝術思想的表達,通過這種組合形式讓觀眾對“后工業時代”產生主觀的、個人化的思考。

影像裝置與攝影作品《后工業時代》
“數繪攝影”是傅文俊近幾年對傳統攝影藝術的一個突破,他認為“一直以來人們都能容忍繪畫做出很多的嘗試與改變,那為什么不允許攝影做出改變呢?”傅文俊將多種繪畫元素融入數繪攝影,超越繪畫與攝影技法的運用,獲得了思想表達的極大自由空間,讓攝影作品的思想性更加突顯出來,以強烈的視覺張力為觀眾提供了一種不同的認知與另一種觀看的方式、思索的路徑。

展覽現場
此次展出的數繪攝影作品,傅文俊巧妙融入中國傳統水墨與寫意的特點于其中。在他看來,“這種表現形式我是經過了很長時間的思考最近才開始實施的,其目的是探討中國的傳統藝術與西方的攝影技術是否能夠共生共融,將純粹的科技產物與感性柔軟的繪畫表達融入到一個我認為比較合適的視覺傳達中。其實藝術創作我認為有三個點很重要,尤其值得我們注意和思考:第一,有看法,第二,有想法,第三,有方法,有了這三點就會延伸出無窮無盡的藝術思考。藝術傳達最為重要的方法就能找到理論與實踐的依據。對與錯、好與壞、變與不變都非恒定,藝術當然應該擁有廣闊的視野,寬廣的胸懷,這也符合四川美術學院一直倡導的‘師生平等,自由創作’的宗旨。”

展覽現場
這一展覽對藝術家傅文俊而言,是2017年藝術經歷的良好收尾。今年,中國美術館和位于西班牙巴塞羅那的歐洲現代藝術博物館分別針對數繪攝影為他舉辦了兩場個人展覽。此外,他還受邀參與了一系列國際當代藝術大展,其中包括羅馬視覺藝術三年展、倫敦藝術雙年展、首屆地中海國際藝術雙年展等。展望新的一年,傅文俊表示已收到幾個將在美洲和歐洲舉辦的國際展覽的邀請,另在美國和歐洲的個人展覽計劃正處于醞釀之中。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