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石如在清代書法篆刻史上影響深遠,下開吳讓之、趙之謙、吳昌碩等人之風氣。生前印章未輯錄成譜,傳世印作極少,見于印譜也僅百十余方。2017西泠秋拍特推出鄧石如閑章一方,是其“印從書出”理念的完美體現。

鄧石如
乾隆四十三年(1778)初春,時年36 歲的鄧石如從懷寧出發,過長江,循新安江順流而下,舟至歙縣附近,與53 歲的程瑤田相遇。波瀾壯闊的江水,見證了當時頂級藝術家與”一線學術帶頭人”的邂逅,并以熾烈之勢,開啟清代碑學思潮。
一位胸有方心的布衣,草笠芒履,浪跡名山大川,以“頑伯”之姿,最終成為“上掩千古,下開百祀”(康有為語)的宗師級人物,堪稱傳奇。

窺頑伯堂奧,一代宗師身后,是文化昂進的時代。正是乾嘉樸學家對鄧石如藝術的認可和推揚,促成了鄧石如的成功。清代中晚期這二百年的碑學實踐,給我們留下諸多思考遐想的空間。藝術創作背后,有強大的理論支撐。宗師背后,清代學術集體轉向的內在理路,是浮鷗得以抒懷的云水一片。
“印從書出”——鄧石如在書法上的突破,也意味著印學上的成功!鄧氏篆書取法漢碑額取斂勢,鄧氏印章取法漢額取縱勢,展示出與浙派不同的“剛健婀娜”、“鐵鉤鎖”的藝術風格,極大豐富和拓寬了印章的表現內涵。
“印從書出”——即自家書體,融入了印人的學養、審美的理想。鄧石如的藝術探索,對后世影響巨大,之后吳讓之、徐三庚、趙之謙、吳昌碩、黃士陵,無不對其推崇備至。


2017西泠秋拍 郭若愚藏印暨名家閑章集粹專場
3485
清·鄧石如刻壽山石閑章
1797年作
印文:芍農
邊款:嘉慶丁巳冬日頑伯作。
出版:1.《完白山人印譜》,吳隱輯,西泠印社鈐印本,民國五年(1916)。(據真微印庫記錄)
2.《修盦所見印存》第五十一冊P9,楊延生輯,民國五年(1916)。(據真微印庫記錄)
3.《鄧石如印譜》P5,香港博雅齋,1978年。
4.《中國篆刻叢刊卷·鄧石如》P71,日本二玄社,1984年。
5.《增補鄧石如印譜》P16,武漢古籍書店,1990年。
6.《鄧石如篆刻》P46,孫慰祖編著,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年。
7.《篆刻年歷1051—1911》P340,黃嘗銘編,臺灣真微書屋出版,2001年。
8.《篆刻全集6》P47,小林斗盦編,日本二玄社,2001年。
9.《鄧石如書法篆刻全集》下卷P360,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年。
10.《鄧石如經典印作技法解析》P49,戴家妙著,重慶出版社,2006年。
11.《中國歷代篆刻集萃7》P42,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年。
12.《中國歷代印風系列·清代徽宗印風(下)》P40,重慶出版社,2011年。
說明:郭若愚舊藏,由其家屬提供。
1.8×1.8×5.1cm
鄧石如一生刻印不多,流傳下來被認可的作品更是罕見。其以獨具新面的篆書入印,對整個印學史的發展都具有里程碑意義。
在清代統治大肆提倡和組織之下,乾嘉學者對古代典籍進行大規模整理、注釋。“小學”從研究文字入手,“考據學”憑藉金石為依據,釋經證史。金石學更是“彪然成為一學科”,促成了此際書學領域的“尚古”心態。
“芍藥成叢當戶出”。安徽自古有種植芍藥的傳統,這種深根植物,正如樸實的清代學人,在歷史深厚土層中,發揚求實的學風。芍藥根鎮痙鎮痛,不也正是一劑良藥,彌合著清初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那種宏偉博大的批判精神在之后年代的斷層么。

談清代碑學,首論鄧石如。談鄧石如,繞不開圍繞在他生前生后,發現、培養、扶持、推介的研經學者們。他們的學術地位或政治身份顯赫,不乏封疆大臣、大學士、一流書家,更有泰山北斗式的人物:乾隆三十九年(1774)鄧石如于壽春書院初識梁巘,經其推薦,求學于梅镠。梅镠對鄧石如毫無保留,家中庋藏全面開放,秦漢以來金石善本具全。乾隆四十三年(1778),鄧石如邂逅程瑤田,三次“追陪杖履”,得渥親風教,程瑤田無私地運用自己的人脈資源,提攜鄧石如,結識汪廷龍、戴震、金榜、金農、翁方綱、王念孫、羅聘、巴慰祖、吳騫、錢大昕、畢沅、王鳴盛、顧廣圻、阮元、焦循等人。
“農”開舊田,路溢新市。乾嘉學者的開創性工作,更是為后續古文獻、歷史學和考古學等眾多領域都提供了思想養分。上世紀下半葉,一大批楚國竹簡的發掘出土,便吸引著郭若愚先生分析研究,積四十年之功,著《戰國楚簡文字編》。與之相伴的,便有此枚“芍農”印。
西泠印社二〇一七年秋季拍賣會
預展:12月20日至12月22日(周三 至 周五)
拍賣:12月23日至12月25日(周六 至 周一)
展拍地點:杭州·浙江世界貿易中心展覽廳、浙江世貿君瀾大飯店三樓世貿廳(杭州市曙光路122號)
聯系電話:0571-87896778、0571-87812580
12月23日
A廳
09:30 中國書畫近現代名家作品(同一上款)專場(一)
11:00 中國書畫扇畫作品專場
13:00 中國書畫海上畫派作品專場
14:30 中國書畫近現代名家作品專場(二)
16:00 現代中國繪畫的誕生——中國畫稿專場
19:30 中國歷代青銅器專場
20:00 西泠印社部分社員作品專場 暨劉質平藏弘一法師墨跡專題
20:50 從國立藝專到中國美院——“國”“美”九十年紀念專場
21:50 現當代油畫作品專場
B廳
09:30 中國歷代庭園藝術·石雕專場
10:00 華藏寶相·歷代造像藝術專場
13:00 中國歷代瓷器專場
15:30 中國歷代紫砂器物暨茶文化專場
19:00 中國名家漫畫·插圖連環畫專場
20:30 中國當代玉雕大師作品專場
12月24日
A廳
09:30 中外名人手跡專場 暨長言聯書法專題
14:00 中國書畫古代作品專場
19:30 東方瑞麗·珠寶與翡翠專場
20:30 西方古物專場
B廳
09:30 文房清玩·古玩雜件專場
13:00 萃古熙今·文房古玩專場
14:00 道入匠心·文房古玩專場
15:00 居敬堂·文房古玩專場
19:00 郭若愚藏印暨名家閑章集粹專場
20:00 文房清玩·田黃暨名家鈕工專場
20:40 文房清玩·近現代名家篆刻專場
12月25日
A廳
09:30 吉金嘉會·金石碑帖專場
10:00 古籍善本專場
13:00 文房清玩·歷代名硯暨古墨專場
14:00 中國園藝盆景專場
B廳
09:30 西泠印社滋補養生專場
10:30 中國陳年名酒專場
13:00 中國歷代錢幣專場暨郭若愚先生舊藏錢幣專題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