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歡 · 中國古代書畫
本專場藏珠蘊玉,尤為可珍者如下:
王鐸的《送嵐如草書卷》。為王鐸在清順治四年、農歷丁亥、五十六歲時所書,時值其降清的后三年。此卷長290厘米,堪稱巨制,布局極為精心,草法精熟,俯仰得體,欹側錯落中有奇構,如此長幅巨作,無一懈筆,其情感的表達含蓄內省,如江河行于崇山大嶺之間,隨勢宛轉,沖撞逆回,浩浩蕩蕩,傾瀉奔流。其技巧絕倫,才情獨具,是王鐸精品之作中的又一番氣象。誠不易也。
清初四僧之一的髡殘山水《白云隱者》,畫面重山復水,開合有序,繁密而不迫塞,一種奇辟幽深之境躍然紙上,圖中高山流水,房舍儼然,人物閑靜,傳遞出天人合一之境。從“杜邨所藏”、“秀生”、“黃肇”、“詠雩”、“南海黃氏天蠁樓印記”等藏章可知,此軸曾經清代吳紹浣及民國時期嶺南工商巨子、嶺南著名大藏家黃詠雩等遞藏。
同為四僧之一的八大山人《松芝圖》亦驚世駭俗,圖中老松頂上不著一葉,下面枝葉倔強生長,靈芝和山石等一起構成一種奇崛之勢,從風格看,當屬八大山人晚年佳作。
董其昌的數件佳作中,尤以經李鴻球的“劍花樓”和王季遷“懷云樓”遞藏的《行書手卷》最為可寶。
藍瑛是明末畫壇異軍突起的一個杰出畫家,人稱“浙派殿軍”,明末清初學他畫法的非常多,孫杕、藍深、陳老蓮等均為其中佼佼者,本專場恰有藍瑛、孫枤、藍深之佳作,可一窺當年浙派的流變。
嶺南畫派的開山祖居廉所繪《芳蘭圖》及十幾個扇面亦是難得一見的逸品。















639 / 王 鐸(1592-1652) 草書送嵐如老親翁
手卷 水墨紙本
丁亥(1647)年作
題識:送嵐如老年親翁巡江南。蕭蕭秋風今又來,與君頻醉十八臺。天河夜涼蛟龍眠,仆夫整韉胡為哉。抗疏不辭權貴哆,樹勛豈在蓬雚里。持斧南行天氣清,匣中光怪垂金蘂。丈夫敉世當有用,縱奸容骪多泥滓(言從前之弊)。君不見,埋輪不屑工薄書,又不見,避驄棱亦讋豚魚。澄氛孚惠蘇蒼生,經世平生行豈虛。男兒及壯圖大事,心力堅強輕赑屃。況是兵荒滯瘡痍,何忍虱官兼酷吏。狐貍歡躍得意乎,賂鼎蹤跡何處避。我今罍酌送君行,大艫長纜聲觥觥。震古英雄毋乃是,吳山鐵色天崢嶸。政遐閑遨湖際寺,巃嵸霜照紅芙蓉。北旋高旃等離過,太丘雪花吹天風。故人冠蓋京華滿,楊監無階頗稱善。老夫坎壈僥倖余,頭白堪羞還蟲篆。看君盡掃昏霾毒,讓我山中理牛飯。丁亥八月十一日早起被衣書。博嵐老教正,王鐸具草。
鈐印:王鐸之印、煙潭漁叟
后跋:文安書法自明末迄今鮮有出其右者,余□□真跡甚伙,而此卷為送人按巡江南之作□,他書頗不類,然細視之殊有逸氣,□□□□可珍也。壬午仲夏六悔翁茹綸常書。鈐印:茹綸常印、文靜、求之于古、我法
上款人:嵐老即李蔭巖,字嵐如,別號莪居,永城李支揚之子,明思宗崇禎十二年舉人,清順治三年進士。
出版:《王鐸送嵐如草書卷》,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03年。
著錄:《王鐸書法全集》第五冊P1692,河南美術出版社,2001年11月
字26.5×290 cm. 約6.9平尺
后跋26.5×23 cm.約0.5平尺
RMB: 6,000,000-8,000,000

649 / 髡 殘(1612-1692) 白云隱者
立軸 設色紙本
辛亥(1671)年作
題識:白云有隱者,遙望白云深。隱者豈嘗見,白云無古今。曾為怡老寫此,云翁見之,過余雙樹軒索畫,聊寫此以應之。辛亥秋月電住石溪殘道人。
鈐印:電住道人、石溪、介丘
藏印:杜邨所藏、秀山、黃肇沂詠雩、南海黃氏天蠁樓印記
藏者簡介:1、吳紹浣,字秋嵐,號杜邨,安徽歙縣人,清乾隆三十一年進士,精賞鑒,所藏法書名繪甚伙。
2、“天蠁樓”為近代嶺南著名詩人,文物鑒藏家,工商巨子,進步愛國人士黃詠雩的齋號。
88.8×35 cm. 約2.8平尺
RMB: 2,000,000-3,000,000

按:髡殘山水受黃鶴山樵影響最深,程正揆有詩贊之云:“石公慧業為超乘,三百年來無此燈。入室山樵老黃鴨,同龕獨許巨然僧。”其用筆善于禿鋒渴筆,以干筆皴擦,筆墨荒疏蒼率,乍看似粗頭亂服,實則孤高奇異。如此作云山滿紙,章法繁密,畫面酣暢而又嵡郁樸厚,確是佳作。

648 / 八大山人(1626-約1705) 松靈芝壽
立軸 水墨紙本
題識:八大山人寫。
鈐印:八大山人、何園
172×61 cm. 約9.4平尺
RMB: 2,500,000-3,500,000

按:欣賞八大山人此幅作品,是在閱讀一個大孤獨、大悲寂的靈魂,仿佛觸摸到他在三百多年前的巨大孤獨和傲岸,感受他在三百多年以后仍然散發出來的強烈生命氣息。畫面左上角署有“八大山人”款識,總是豎筆連寫,看起來有時像“哭之”,有時像“笑之”,據說代表著他作畫時的心情。八大耳順之年后,是其繪畫藝術較為成熟的階段,并以“八大山人”署款者為代表。畫面中的松石畫法還是繼承徐渭一路的用筆。松枝縱放潑辣、氣完韻足、古樸淡雅、豐姿卓約。松、石、靈芝三者相應,姿態各異,似乎是八大的自我寫照:心如石堅,命如松壽,阻擋不了他的重生渴望,他還在頑強地等待春消息。

643 / 董其昌(1555-1636) 行書
手卷 水墨綾本
引首:董香光行書卷。癸已初夏,蘇士澍敬題。鈐印:天池蘇氏、世澍、長塵
釋文:蕭廉貞入山學道,年四十,餌柏葉,采諸花為丸,又取桑葉雜黃精朮煎等服。年八十,白發落,齒生。常誦黃庭經,每有虎伏在床前,欲起,先以杖驅虎,如犬前行。王探字養伯,學道終南,遇太玄仙女,授以藏景化形之術。遂能與日月同光,云霞合變。有人謂曰:聞師善于變化。試為之,乃化身為一樹,其人乃持斧斫之,又化為一石,復以火燒之,又化為波水,復以土壅之,又化為火,復以水沃之,又化為一鳥,復以網罩之,又化為猛虎,復以刃擊之,又化為死人,故人懼而走,至數里復見探如舊,乃禮謝之,復化為浮云高升天際。
題識:其昌書。
鈐印:玄賞齋、太史氏、董氏玄宰
藏印:劍花樓、瀏陽李鴻球字韻清鑒藏、劉希獻印、懷云樓圖書印
著錄:《劍華樓書畫錄》P23,臺北大中書局1971年
正文27.5×278cm. 約6.9平尺
題跋:27.5×104 cm. 約2.6平尺
RMB: 1,200,000-1,600,000

645 / 董其昌(1555-1636) 行書臨蘇帖
手卷 水墨紙本
壬戌(1622)年作
釋文:東坡書黃泥坂詞后。予在黃州,大醉中作此詞,小兒輩藏去稿,醒后不復見也。前夜黃魯直、張文潛、晁無咎共坐。三客翻倒幾案,索篋笥,偶得之,字半不可讀,以意尋究,乃得其全。文潛甚喜,手錄一本,以遺予,持元本去。明日得王晉卿書,云:“吾日夕購子書,不厭近。又以三縑博兩紙。子有近書,當稍以遺我,毋多費我絹也。”乃用澄心堂紙、李承晏墨書此遺之。元祐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題識:壬戌重九后一日漫展蘇帖偶臨,董其昌。
鈐印:宗伯之章、董氏玄宰、玄賞齋
藏印:平安館葉氏藏、阿瑛、葉氏東卿、顧齋心賞
注 :(一)“平安館葉氏藏”“葉氏東卿”為清代學者,收藏家葉志詵收藏章。葉志詵(1779-1863),漢陽人,學問淵博,曾游于翁方綱、劉墉門下,長于金石文學之家,能辯其源沅,剖析毫芒。收藏金石書畫甚富。
(二)“顧齋心賞”、“阿瑛”為孫仲瑛收藏章。孫仲瑛,名璞,號顧齋。中山人,曾任孫中山秘書。富收藏。
(三)題簽者:趙賢,江蘇無錫人,號岑齋,又于幻春書屋主。性好書畫,參摩古本,孜孜不倦,功力深遂。為人所重。
24.5×143.5 cm. 約3.2平尺
RMB: 300,000-500,000

631 / 鄒之麟(明) 茂林仙館
立軸 水墨絹本
題識:茂林仙館。大癡所作,其草草用筆處自有一段神駿,非后世沈啟南輩所能仿佛也。
鈐印:臣虎、鄒之麟印
出版:《中國繪畫總和圖錄讀遍》P233,東京大學出版會1998年。
122×38 cm. 48×15 in. 約4.2平尺
RMB: 1,000,000-1,500,000

634 / 藍 瑛(1585-1664) 泉石水仙
立軸 水墨綾本
題識:羞容勻薄粉,翠袖捲輕蘿。切莫凌波去,江頭冰雪多。西湖外史藍瑛。
鈐印:藍瑛之印、田叔
154×45 cm. 約6.2平尺
RMB: 300,000-500,000

632 / 藍 深(清) 松巖避暑圖
立軸 設色絹本
題識:松巖避暑。高房山畫師二米,余此幀從房山參出,藍深。
鈐印:藍深之印、謝青
出版:《青島市博物館藏畫選》圖五一,文物出版社1991年出版。
說明:此件為退陪之物。
168×46 cm. 約7.0平尺
RMB: 600,000-800,000
注:藍深,字謝青,浙江錢塘(今杭州)人。清代畫家,藍瑛孫。山水得其祖傳,妙于錯綜變化,悉合法,書亦灑落。晚年客游鳳翔,著《過秦草》。

646 / 孫 杕(明末清初) 平安圖
立軸 設色絹本
庚寅(1650)年作
題識:庚寅九月漫士孫杕戲作。
鈐印:孫杕之印、漫士
詩堂:公父文伯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績,文伯曰:以歜之家而主猶績乎?敬姜曰:居,吾語女。夫民動則思,思則善心生;逸則淫,淫則忘善;忘善則惡心生。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土之民,莫不向義,勞也。士朝受業,晝而講貫,夕而習復。庶人以下,明而動,晦而休,無日以怠。今我寡也,爾又在下位,可忘先人之業乎?仲尼閱之曰:季氏之婦知禮矣。平山大侄持平安圖,倩予書贊,吾聞旭昭弟夫人寡居而勞不怠,猶敬姜也。侄當念母之勞亦文伯功,故不為艷辭綺語,特節此文以贈。茍能善是奉養無怠,世澤甚綿遠,豈直平安己耶?七十四老人愚伯父奐齋玙題。鈐印:奐齋、方草印、文起齋
題25.5×45.5 cm. 約1.0平尺
畫103×45.5 cm. 約4.2平尺
RMB: 100,000-150,000

647 / 惲壽平(1633-1690)臨文征明 仙桂新枝
立軸 設色絹本
題識:(一)霓裳瑤闕對仙郎,曾御仙風到玉堂。酒醒月明清夢曉,滿身金粟露華香。徵明。
(二)紫泥金印屬仙郎,丹桂陰濃白玉堂。自是根從天上種,孫枝奕奕繼清香。王守。
(三)玉宸仙吏紫微郎,月殿東頭鎖桂堂。寫出孫枝榮老幹,依然清露襲天香。彭年。
(四)衡山墨桂深得趙承旨風韻,洗脫纖塵天趣泠然足稱墨林仙品。鈐印:寄園。
(五)薇垣簪筆待仙郎,初聽云璈醉錦堂。無數彩霞騎鳳下,月中先折一枝香。臨文待詔仙桂新枝圖并和原韻。南田壽平。
鈐印:叔子、壽平之印、南田小爰、甌香館
翁斌孫邊跋:宣統庚戌十月都下墨寶齋穆客以此來并門求售。值奇昂,傾囊乃得之。希世之珍,贊嘆不盡。舊藏石谷子仿王晉卿采菱圖有南田長題,與此可稱雙璧,其幅式亦相似。笏居士翁斌孫記。
簽條:南田草衣臨文待詔仙桂圖,辛仿蘇所貽。
注:從邊跋及簽條文字可知,此作為翁斌孫舊藏。翁斌孫(1860-1922),常熟人,翁同書孫子,光緒三年進士及第,以侍講銜任翰林院檢討。富收藏。后歸辛仿蘇(1876-1928)名耀文,號仿蘇,廣東順德人,光緒舉人,家世饒于資而富收藏,精鑒賞。
51×33.5 cm. 約1.5平尺
RMB: 300,000-500,000

625 / 居 廉(1828-1904) 文姬歸漢
鏡片 設色絹本
乙亥(1875)年作
題識:一、文姬歸漢,乙亥二月居廉撫古。鈐印:古泉
二、此圖以前人本細致寫出,雅逸生動,法古而出于古人之外,居古泉有如此之妙也,山陰金麟。鈐印:云嵒
藏印:思簡齋
33×38 cm. 約1.1平尺
RMB: 120,000-180,000

626 / 居 廉(1828-1904) 芳蘭圖
立軸 設色紙本
題識:飛瓊衣袂倚風輕,羅襪都無塵土生。昨夜月明人共見,佩環初試步虛聲。文銓五兄大人鑒正,居廉。
鈐印:古泉、可以
100×46 cm. 約4.1平尺
RMB: 80,000-100,000

612 / 居 廉(1828-1904) 佛手
鏡片 設色絹本
戊戌(1898)年作
題識:戊戌新春為裕堂仁兄大人鑒正,隔山老人居廉。
鈐印:古泉
D: 25 cm.
RMB: 20,000-40,000

621 / 居 廉(1828-1904) 紡織娘
鏡片 設色絹本
題識:次垓六兄大人鑒正,居廉。
鈐印:古泉
D: 26 cm.
RMB: 20,000-40,000

622 / 居 廉(1828-1904) 水仙蜜蜂
鏡片 設色絹本
題識:乙亥花朝居廉寫。
鈐印:古泉
D: 26 cm.
RMB: 20,000-40,000

614 / 居 廉(1828-1904) 荔枝螳螂
鏡片 設色絹本
丙子(1876)年作
題識:植三仁兄大人鑒趣,丙子中秋,居廉。
鈐印:古泉
D: 24 cm.
RMB: 20,000-40,000

651 / 今釋像(馮百礪題贊)
鏡片 設色紙本
詩堂:澹歸大師法號今釋,俗名金堡。為明崇禎御史,正色立朝,見嫉于權閹,逃虎坵,遁跡梵剎。江浙陷匪乃南下廣州,入禺南雷峰海云寺。依天然老和尚,賜號今釋,自號澹歸。助陳子壯勤王募兵籌餉,子壯殉難,收其尸,慮事洩,奔澳門。時澳已為葡領。可避滿虜,乃匿于望夏村觀音堂,得明末義士建普濟禪院。亡明義民附者甚眾,為邏者注目。知不可久居,繼席于丹霞關,坐?法于禪語,機鋒寓民族正義。是以有識之士往依尤眾
年暮示寂于平湖陸氏園香華山,積泣禮者千余人。歸骨于丹霞山,建塔。清康熙間,尚書徐乾學撰有塔銘,乾隆時為粵督李侍堯刨毀。平日著作有編行堂集,有行都奏議。粵中疏草,夢蝶庵詩集、丹霞集、臨清集、澹庵集、丹霞日記冊多種。有梓行者,有未梓行者,為滿吏搜火毀不盡也。礪祖居雷峰山麓課余常隨喜海云,時住持老和尚培芳為先君方外交是以常到其方丈所。上人等說佛門逸事。聞澹師嘗掛簞于海幢,當家和尚役為燒火僧,不慣炊事,每破盤盎。時粵吏某為師。同年,便服往訪,不獲面。身世已露,旋他往茶向景德造盂百事償所耗,今有保存完好之青色澹歸缽者,人皆視如珍寶。蔡公德誠藏有澹歸師真像,因得瞻仰。丙申春馮百礪敬題。鈐印:馮百礪。
字32×39 cm. 約1.1平尺
畫44×39 cm. 約1.5平尺
RMB: 300,000-500,000

699 / 朱九江(清) 文稿
手卷 水墨紙本
引首:朱九江先生手書文稿,博陵蘇庚春題于五羊城。鈐印:春華、蘇、庚春
題識:一、欲言千萬,臨筆翳如,報謁起居,心訴何極,次琦頓首。
二、此第舉其大約而言之,未可拘為定率。鈐印:朱子襄審定
三、妙音經續言,竊以天道化生萬物,重賴坤成。男兒志在四方,尤須內助,同甘獨苦(文略)。
注:其部分著錄于《朱九江先生文集》。
題21.5×96 cm. 約1.9平尺
21×123 cm. 約2.3平尺
RMB: 150,000-200,000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