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7年,兩廣總督張之洞奏請擬以新法制造銀銅錢幣,堪地建廠后將其命名為“廣東錢局”。機器設備購自于伯明翰喜敦造幣廠,幣模由英國著名雕刻師艾倫韋恩設計雕刻,1889年開始生產廣東系列機制銀幣,成為中國近代機制銀幣的開山始祖。廣東省造系列銀幣在中國貨幣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其喜敦原廠試鑄樣幣、“七三反版”與“七二反版”系列銀幣等,于錢幣收藏都已具有不菲的價值。是次秋拍,有多枚廣東銀元精品華麗現身,必將為本場拍賣劃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Lot 1581
1889年廣東省造光緒元寶庫平三錢六分五厘銀幣
1889年廣東省造光緒元寶庫平三錢六分五厘銀幣(PCGS MS62),英文置于字面而俗稱“廣東七三反版”,英國伯明翰造幣廠制模,廣東錢局鑄造,是中國近代機制銀幣的開山之作,因面值比市面流通的墨西哥鷹洋重一分,虧耗嚴重,只短暫生產,便停鑄回爐,改版為七錢二分,故存世甚少,系近代機制銀幣之著名珍品。

Lot 1582
1889年廣東省造光緒元寶庫平一錢四分六厘銀幣樣幣
1889年廣東省造光緒元寶庫平一錢四分六厘銀幣樣幣(PCGS SP66),俗稱“廣東七三反版”,英國伯明翰喜敦造幣廠試鑄,鏡面精鑄樣幣,精整度明顯高于廣東版,且保存狀態為所見最佳,五彩原光,PCGS SP66為該公司最高評分,且僅此一枚。

Lot 1585
1890年廣東省造光緒元寶庫平三錢六分銀幣樣幣
1890年廣東省造光緒元寶庫平三錢六分銀幣樣幣(PCGS SP63),系“廣東七三反版”停鑄后改版,廣東錢局在“七三反版”的基礎上修改制模,亦因英文置于字面,俗稱“廣東七二反版”,是第一套在中國制模鑄造的銀幣。由于設計上仍將洋文與漢字同置一面,與后續各省鑄幣均不相同,僅壓印少量樣幣并未發行,即改版為后來量產的英文置于龍面之廣東省造七錢二分銀幣系列。“廣東七二反版”每個面額的樣幣均存世極罕。此枚為馬定祥舊藏,堪稱中國近代機制銀幣殿堂級珍品。

Lot 1586
1890年喜敦版廣東省造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銀幣
1890年喜敦版廣東省造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銀幣(NGC SP65),系廣東錢局初造七錢二分正版系列銀幣時,利用喜敦廠提供的制模工具改刻幣模,因而保留了許多喜敦原模的形態,故稱“喜敦版”。此枚為類鏡面版底,版模深峻,制作精整,光澤亮麗,品相極為難得。

Lot 1587
1890年廣東省造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銀幣
1890年廣東省造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銀幣(PCGS SP64),鋼模初印,版底呈類鏡面,光亮平整,包漿輕薄均勻,此狀態于流通幣極其少見。馬定祥舊藏,且SP級評分罕見。

Lot 1588
1890年喜敦版廣東省造光緒元寶庫平三錢六分銀幣

Lot 1589
1890年廣東省造光緒元寶庫平一錢四分四厘銀幣

Lot 1590
1890年廣東省造光緒元寶庫平七分二厘銀幣

Lot 1591
1890年廣東省造光緒元寶庫平三分六厘銀幣
Lot 1588-1591 1890年廣東省造光緒元寶鏡面精鑄版銀幣四枚,分別獲PCGS公司SP63、SP66、SP61、SP62評分,難能可貴。

Lot 1601
民國十九年廣東省造孫中山像貳毫銀幣樣幣
民國十九年廣東省造孫中山像貳毫銀幣樣幣(PCGS AU58),廣州造幣廠試鑄,未發行。1928年至1929年底,廣州造幣廠將紀年民國十三年的舊幣,改鑄成十七年、十八年版新幣,無暇鑄造新紀年幣。至1931年廣州造幣廠關閉前,紀年十九年的毫銀始終未投入生產,僅鑄有少量樣幣,是廣東銀輔幣最珍罕的品種之一。耿愛德在《中國幣圖說匯考》中記述:“紀年民國十九年的貳毫是樣幣,至少直到1952年年中,筆者只遇到過僅有的一枚。該幣是獨一無二的,現在在筆者的收藏品中。”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