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悲鴻的《立馬圖》
1945年春,時任農林部長的62歲的周詒春因事要去西北,他時居重慶沙坪壩的好友、國畫大師徐悲鴻,特地畫了這幅《立馬圖》以贈,為周紀行,并題款識:“寄梅賢兄將有西北之行,悲鴻寫此贈別。癸未春仲,沙坪壩上”。
徐悲鴻的《立馬圖》,是特為其好友周詒春(字寄梅)特別繪制的。徐悲鴻先生筆下的駿馬,活力充沛,雄強彪悍,駿瘦勁健,馳騁四野,無疆不羈,栩栩如生。用筆上筆意通達,一氣呵成,出于天然;用墨上清潤渾然,形神俱佳,氣韻雄健。全畫墨色濃淡層次分明,虛實相間,盡其靈而足其神,觀者能感受到強烈的震撼力。
徐悲鴻為周詒春畫這幅《立馬圖》的時候,正是抗日戰爭艱苦的階段,徐悲鴻所執教的南京中央大學,為了躲避戰爭的災難,早已遷到了山城重慶,徐悲鴻也隨之遷到重慶沙坪壩的中央大學教書。值此周詒春即將踏上西北旅途之際,徐悲鴻這個極為“文化”的以畫送別之舉,彰顯出這兩位中國名人之間的友誼之深厚、之純潔、之高雅。
徐悲鴻在畫上題寫的“寄梅”,其實有兩層含義:其一,這里的“寄梅”,既是指周詒春的字;其二,這里的 “寄梅”,是在一語雙關的用典。這里面的典故,是一個中國傳統里最經典的“表達親朋問候”的典故。
周詒春年長徐悲鴻 12歲,但是他們之間卻出現過好幾個相同之處:一個是徐悲鴻為周詒春特作這幅 《立馬圖》的時候,他們倆都居住在重慶,周詒春住在歌樂山新店子,而徐悲鴻則住在沙坪壩;一個是他們都曾經出任過國家高校的校長,周詒春是創辦了清華大學的老校長,徐悲鴻則是中央美術學院(微博)的院長;另一個共同之處,就是都曾出國留學:周詒春留學美國,而徐悲鴻則留學日、法;他們還有一個相同之處,就是他們都曾是全國政協委員,周詒春是第二屆全國政協特邀委員,而徐悲鴻則是第一屆全國政協文學藝術界別的委員。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