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品人:魯 文
策展人:于 量
展覽總監:葛高路
主辦方: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院、魯東大學藝術學院、南京文化創意產業協會
承辦方:南京芥墨藝術館、魯東大學當代水墨研究中心
開幕時間:2017年11月18日15:00(星期六)
展覽時間:2017年11月18日——2017年12月2日
展覽地址:南京芥墨藝術館(南京市中央路302號創意中央文化產業園)
天池石壁圖記
2016年,策展人于量與芥墨藝術館魯文、葛高路以“經典與關照”主題出發,旨在探討經典的傳承、經典與當下及現實的關系,通過一年多時間的準備、梳理,在浩瀚的美術史中選擇了元代黃公望《天池石壁圖》為研究個案。是圖現存兩幅,分別為北京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經過實地考察和對作品的圖像剖析,則以北京故宮博物院的藏品作為本次展覽主題的母本。

元 黃公望 天池石壁圖 絹本設色 139.4cm×57.3cm 北京故宮博物院
天池石壁地處蘇州以西30里的吳中區天池山。黃公望、董其昌、沈士充、陸治等名家均有同樣題材的山水傳世。2017年春夏之交,特邀請杜小同、徐鋼至此開展了為期一周的考察。登高望遠,寫生揣摩。山河依舊,物是人非。重溫經典,不禁心有戚戚然。

蘇州天池山實景
天池石壁跡 序
文/于量
藝術是生命與宇宙之間的悟性圖式。發展是形態的一種,既表明縱向的與傳統的傳承本質,更強調橫向的當代性,突出最具創新意味的多元并存和異彩紛呈。
經典最為重要的是,作為啟范所具備的解釋和再創造意義。經典的藝術成就和美學主張在很大程度一路延汲渴澤,從文化建構與批判的角度觀察當下水墨,水墨的終極目的仍是需要不斷地進行創新。無愧師古取則,新創任遠。
經典觀照現代,如何去掉歷史的包袱,去表現和探索新的藝術表達,并在新的社會環境和新的知識結構下應變,拓展了更具現代視覺沖擊力的表現和注入特有的精神內涵和審美氣息。在解讀、資取、重構先賢的基礎之上形成了當下的水墨圖像。
經典觀照現實,是學術本身的需要,內省理路,以探討水墨繪畫的演進、文化藝術變化的發展根本原因。無論經典,還是當下,水墨的表現有異曲同工之妙,與當代形似而神合。
我們應該對待藝術保持相當的客觀評介,強調經典的傳承,但過程的變異、轉換,重要的是我們更多的是應該將其放在“自識”的角度,從而拓寬現有的知識范圍和行為方式,來重新建立對經典的認知來塑造一個當下的表達。并且可以形成嶄新的風格。這是正在創造的、曾經已有的被共同主線維系的當下。
是為序!

杜小同
1972年生于陜西富平,現居煙臺
1995年畢業于西安美院附中
1999年畢業于中央美院國畫系水墨人物畫室獲學士學位
2009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微博)中國畫學院獲藝術碩士學位
現為魯東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當代水墨研究中心主任

徐 鋼
1978 年生于蘇州東山
1993 年師從亞明先生學習中國畫
1998 年至2002 年就讀于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
2002 年至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院任教至今
2014 年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博士研究生畢業,獲文學博士學位,師從周京新教授
現為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院國畫系副主任,副教授
歡迎朋友11月18日下午蒞臨現場!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