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流傳甚廣的“比目魚段子”:康生說“我用腳趾夾根木棍都比郭沫若寫得強”,果真如此嗎?

著名的比目魚段子
(段子出處將藏在本后留言中,敬請留意)
我們不妨從廣東崇正2017年秋拍“九藤書屋”即將上拍的幾件拍品來說說康生和郭沫若,來看看真實生活中的康老與郭老究竟是文人相輕?還是“好基友”?

九藤書屋是原國務(wù)院副總理谷牧的書齋名。
郭沫若給康生寫畫評詩:
《贊魯赤水畫菊》

康生 錄郭沫若《贊魯赤水畫菊》詩
水墨紙本 鏡片 35×20.5cm
廣東崇正2017年秋拍拍品
這是郭沫若1962年1月12日寫的一首詩,康生抄錄。
從詩的內(nèi)容看,我們可以腦補一下當(dāng)時的場景:康生用“魯赤水”的筆名畫了一幅菊花圖,得意地跟郭老展示,郭老連連大贊,為示隆重還即興作了這首評畫詩。
詩中先說“曩有齊白石,今見魯赤水。齊魯是比鄰,赤白各有韡。水激石生瀾,石因水增媚。”然后對比兩人之風(fēng)格:“一以多為富,一以少為貴”,接著大贊康生的菊花畫得妙。妙到什么程度?妙到看畫已覺菊香四溢,妙到“屈子不敢飧,陶令不敢抹”,就是說,這菊花好到屈原不忍飲花露,陶淵明不忍采摘的地步。最后來了一句:“齊老九十六,魯公一萬歲”。
全是溢美之辭,康生大悅,欣然抄錄之。
下面一件康生的墨菊,究竟有多好呢——

康生 墨菊
署名:魯赤水
康生曾用名“魯赤水”,直接叫板齊白石。
廣東崇正2017秋拍“九藤書屋”舊藏專場有一開康生致陳秉忱的信就是明證。
信中康生寫道:“因我從來不喜草蟲畫,總是覺得這是女畫家的體裁,以前許多畫評家盛贊齊白石的草蟲畫得好,大吹其現(xiàn)實主義,我只是心中竊笑而已。”
“竊笑而已”,真是酸爽!

康生 致陳秉忱信札
廣東崇正2017年秋拍拍品

陳秉忱(1903-1986)左一
陳秉忱亦是山東濰縣名門之后,他的曾祖父是清代著名金石家陳介祺。建國后長期在中央機關(guān)和中央領(lǐng)導(dǎo)身邊工作,曾任毛澤東主席秘書。對古文字學(xué)、考古學(xué)、圖書管理學(xué)、歷史學(xué)、邏輯學(xué)等都有很深的造詣。且喜收藏,擅書法,繪畫和舊體詩亦佳。
康生不喜齊白石,“圈中人”郭沫若當(dāng)然知道這一點。所以,讀《贊魯赤水畫菊》猶覺有味!
下面專門就廣東崇正2017年秋拍九藤書屋專場中的幾件作品來談?wù)?ldquo;郭&康”。
郭沫若:
謙恭之下不掩文豪之氣

郭沫若(1892-1978)
幼名文豹,原名開貞,字鼎堂,號尚武,四川樂山人,精通數(shù)國語言,于甲骨、典籍、金石、文學(xué)、詩歌等廣為涉獵,是中國新詩的奠基人之一和我國歷史劇的開創(chuàng)者之一,也是著述等身的大學(xué)者、大文豪和社會活動家,1952年曾獲“加強國際和平”斯大林國際獎。
除上述“贊魯赤水畫菊”詩之外,從目前“九藤書屋”舊藏可見反映“康郭互動”的手跡來看,在郭沫若,還有致康生的信(見下文),有為康生考釋萊子侯石刻的文章(見2016年春拍“九藤書屋藏明清書畫專場”480號拍品),有寫給康生妻子曹軼歐的3米半高巨聯(lián)(如下)。

郭沫若 行書五言聯(lián)聯(lián)
水墨紙本 立軸
351×70cm×2
釋文:走路兩條腿;建國一盤棋
款識:軼歐同志座右,郭沫若
鈐印:郭沫若
廣東崇正2017年秋拍拍品
對聯(lián)雄渾壯闊,韻味無窮,極具風(fēng)骨!

郭沫若致康生信札
1962年作
水墨紙本 手卷14.5×86cm
廣東崇正2017年秋拍拍品
郭沫若在此信中談到,自己在去八寶山的途中,推敲自己的詩詞《滿江紅·讀毛主席詩詞》,里面改動了兩處,將“比興遠超風(fēng)雅頌”改為“典則遠超風(fēng)雅頌”,把“新史詩”改為“今史詩”,并把全文抄呈康生請予指正。
“請指正”當(dāng)然是客套,意趣契合者,也就是現(xiàn)在人所謂“好基友”之間才有此互動,卻是真的。
郭沫若首先是個詩人。他是中國新詩的奠基人之一,他的《鳳凰涅槃》曾選入中學(xué)課本,詩中雄渾悲壯又充滿浪漫主義的意象和那對在“除夕將近的空中”“飛來飛去”即將浴火重生的“鳳凰”至今仍鮮活地存在于很多文學(xué)中年的記憶中。
詩人之外,郭沫若還是古文字學(xué)家、考古學(xué)家、社會活動家、劇作家、甲骨學(xué)家……
他的才情是全方位的,但尚意的“詩人特質(zhì)”是他之精神源所,在他留下的書法中,大字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他張揚的個性和雄渾壯闊,如2015年春拍“九藤書屋”專場中的巨擘大字“建設(shè)”(見2015年春拍“九藤書屋藏名家書畫”專場396號拍品)和上文所述巨聯(lián)“走路兩條腿,建國一盤棋”。
郭沫若在書法藝術(shù)上的探索與實踐歷時70余年。辛亥年間,青年郭沫若從宋四家出發(fā)的書法就開始受到關(guān)注,10年后,隨著他的著名詩集《女神》問世,其書體更廣泛地顯露風(fēng)采。后來,他旅居日本,由金文甲骨入手,以字辯史,借史鑒今,創(chuàng)立了古文字研究的科學(xué)模式。及至后來重慶時期、新中國時期,郭沫若無不處在學(xué)術(shù)和政治的風(fēng)口浪尖。學(xué)養(yǎng)的長期濡染使他的翰墨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加上他尚意的詩人特質(zhì),以及大時代所賦予的民族精神,以及大風(fēng)大浪的政治環(huán)境,郭沫若的書法充分表現(xiàn)出其大學(xué)者、大文豪風(fēng)范:無論長篇巨制,抑或短箋小札,用筆都十分肯定、果斷。書寫自作詩詞,不論舊體新體,均爽勁灑脫,運轉(zhuǎn)變通,極富時代氣息。


郭沫若 草書《水調(diào)歌頭·贊焦裕祿》
水墨紙本 冊頁 24×102cm;于立群題簽:24×17cm
廣東崇正2017年秋拍拍品
畢竟是詩人,郭沫若喜歡自書詩。而這首《水調(diào)歌頭·贊焦裕祿》,郭沫若書寫了前后兩個版本,并注明:“贊焦裕祿詞殊不稱意,大加修改”。
修改前全文如下:
甘愿同艱苦,一心為人民。
敢向激流躍進,哪怕病纏身。
日日先憂后樂,事事鞠躬盡瘁,百代仰斯人。
蘭考焦裕祿,耿耿鐵精神。
鹽堿凈,水澇治,風(fēng)沙馴,詠歌聲起。
一命換來戶戶春,楊柳東風(fēng)萬里。
借問桃源何處,實踐是梁津。
偉大紅旗展,光天日月新。
修改后全文如下:
偉大紅旗展,雄心壯志伸。
敢上青天攬日,奮迅縛鵬鯤。
活用毛詩毛選,事事調(diào)查研究,一意為人民。
蘭考焦裕祿,耿耿鐵精神!
鹽堿凈,內(nèi)澇治,風(fēng)沙馴。
弦歌聲起,楊柳東風(fēng)萬戶春。
若問津梁何處,專在躬行實踐。
獻出此身心,群眾中來去,光天日月新。
查閱資料,修改后版本與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館館藏珍品大系·手稿卷》中收錄的郭沫若手稿一字不差。據(jù)查證,《手稿卷》收錄之手稿是寫在“中國科學(xué)院”信箋上的,上面還有郭沫若本人的一處改動,就是將“事事先憂后樂”改為了“事事調(diào)查研究”。可見,“九藤書屋”舊藏本應(yīng)在“中國科學(xué)院信箋”本之后。
此詞世人所知還有《郭沫若全集·文學(xué)編》第五卷《沫若詩詞選》中的另一版本。
《沫若詩詞選》版全文如下:
贊焦裕祿(水調(diào)歌頭)
紅日照天下,涌現(xiàn)振奇人。
盡管病魔纏繞,奮起棒千鈞。
甘愿粉身碎骨,敢下五洋捉鱉,倒海索奇珍。
蘭考焦裕祿,耿耿鐵精神。
鹽堿凈,內(nèi)澇治,風(fēng)沙馴。
弦歌聲起,楊柳東風(fēng)萬戶春。
借問津梁何處,萬事認(rèn)真實踐。
全意為人民,群眾中來去,天地共翻身。
《全集》的編者在文后特意注明:“本篇最初發(fā)表于一九六六年《人民文學(xué)》第四期,題為《贊焦裕祿同志》,收入《沫若詩詞選》時有較大改動。”
讀到此處,不難發(fā)現(xiàn),《人民文學(xué)》第四期發(fā)表稿之前的還有從未出版不為人知的原始稿本,即為“九藤書屋”所藏之本了。
(以上部分資料來自劉運峰撰《郭沫若對<水調(diào)歌頭·贊焦裕祿>的改動》一文,文章刊于2011年3月3日《今晚報》)
由此看來,“煮詞燉句”原是詩人本色,大文豪如郭沫若者亦不例外。

郭沫若 行書自作詩《黃洋界》
1965年作 水墨紙本 鏡片 38×16.5cm
廣東崇正2017年秋拍拍品
1965年5月下旬,毛澤東重上井岡山,寫下了《水調(diào)歌頭·重上井岡山》和《念奴嬌·井岡山》二首詩詞。同年六七月之交,根據(jù)主席的提議,年逾古稀的郭沫若從廣東東江轉(zhuǎn)入江西,先訪問了瑞金葉坪、大柏地和贛州,而后從泰和上了井岡山,并沿著毛主席走過的路,跑遍了江西大地,前后17天,寫下了大量詩詞,其中就有這首《黃洋界》。黃洋界海拔一千多米,群峰疊起,山勢險峻,云霧翻騰,勝似一片汪洋大海,一望無際,故又名“汪洋界”。
此件即應(yīng)九藤書屋主人之請所書。
康生
恃才傲物但惟學(xué)問是尊

康生(1898-1975)
原名張宗可,字少卿,曾用名趙溶、張溶,乳名張旺,筆名魯赤水,山東膠南人,名門之后,曹汶張氏后人。曾經(jīng)擔(dān)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等職務(wù)。康生出生于書香世家,自小耳濡目染,故精通傳統(tǒng)文化,工詩詞、善篆刻、擅書畫、精鑒定,同時也是中國戲劇的資深研究者。筆名魯赤水、張三洗等,左右開弓各體皆擅,書法高古。
除抄錄郭沫若“贊魯赤水畫菊”詩之外,從目前“九藤書屋”舊藏反映“康&郭互動”的手跡來看,在康生,有在郭沫若的巨擘大字“建設(shè)”旁,以章草小字書寫“高舉毛澤東偉大旗幟……”之長題(見2015年廣東崇正春拍0396號拍品),有萊子侯石刻初拓本上抄錄郭沫若的考釋文章(見2016年廣東崇正春拍480號拍品),還有,在康生致陳秉忱信中,康生則談到陳秉忱給郭沫若刻的一方印章,饒是好玩,也算是“郭康互動”的一處證明。

康生致陳秉忱信札
1965年作
水墨紙本 鏡片 35.5 ×25.5cm
廣東崇正2017年秋拍拍品
在這封信中,康生寫道:“你給郭老刻的圖章,我已看過,白文印刻的很好,不僅‘可以拿出手來’,而且直似古璽。朱文印刻得差一些。據(jù)我看似太拘于某種金文拓片,以致結(jié)構(gòu)無神,筆劃無力,且“若”字從‘□’,亦不妥當(dāng)。按散氏盤此字,是否釋‘若’,久有爭論,容庚收入《金文編》,很不慎重……”
康生致陳秉忱的信札,大致都是各種文物鑒賞與藝事活動的記錄,內(nèi)容非常豐富,從中可以一窺康生高超的鑒賞水平和審美情趣。由于是私人往來信札,臧否人物而顯得無所忌憚。
康生好炫技,當(dāng)然炫技的底氣來自底子厚。
有興趣者可進一步閱讀:
【不談?wù)巍靠瞪?ldquo;炫技”的時候,酸爽又可愛!
他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學(xué)養(yǎng)是出了名的。他一生所精研者涉及書法本體、書史、技法、碑帖、文字、篆刻、文字考據(jù)等等。

康生 跋陳叔老《黃庭堅·換鵝帖》
鏡片 立軸 24×24cm
廣東崇正2017年秋拍拍品
康生能寫能畫,寫字左右開弓各體皆擅,有“康體”之稱,除了刻印,他畫印亦古香古色,極具韻味。

康生 左書“敏求”
1962年作
水墨紙本 立軸 122 ×61cm
廣東崇正2017年秋拍拍品

康生 左書‘戒驕’
1964年作
水墨紙本 鏡片 45×89cm
廣東崇正2017年秋拍拍品

康生 墨荷
水墨紙本 立軸 111×33.5cm
廣東崇正2017年秋拍拍品
康生曾用名“張三洗”,“三洗”者,“洗心、洗腦、洗精神”也。
他還用過“魯赤水”的筆名,直接叫板齊白石,喜歡畫墨荷和蒼松,應(yīng)該還有菊花,有心者可以在崇正秋拍找到魯赤水畫的蒼松哦。
對于書法,康生和郭沫若多少還是有些不同,如果說郭沫若研習(xí)書法是沿襲古代文人的“致用”原則,那么康生對于書法,則是“真愛”,他對于水墨毛筆幾近于癡迷,這從他“九藤書屋”留下的康生手跡中可以看出。從目前可見的康生手跡看,他認(rèn)認(rèn)真真抄書,抄郭沫若在內(nèi)的別的大家的詩詞及考據(jù)文章,甚至抄語錄,甚至一些看似沒有很大意義的文字,他也不厭其煩認(rèn)真抄錄。除了“真愛”,你真的很難解釋他的書寫行為。

康生 書孫過庭《書譜》
1965年作
水墨紙本 立軸 48×27.5cm
廣東崇正2017年秋拍拍品
王力曾說:“康生的條件又是別人比不了的。他家從明清時就是大地主,家里有很多文物,他們從小就有臨寫真本真跡的條件。他參加革命后在上海做地下工作,公開的職業(yè)是開藝術(shù)照相館,標(biāo)價死貴,鬼也不上門。除做地下工作之外,他就閉門寫字。他在第三國際當(dāng)執(zhí)行委員時,閑暇時也是寫字。他寫字寫了一輩子。在延安時他騎快馬摔了一跤,損傷了腦神經(jīng)。解放后,腦病發(fā)作,就覺得四周都是嘩啦啦的延河水。蘇聯(lián)專家給他治病的同時,他用頑強的毅力用蠅頭小楷抄寫西廂記,以集中精神有利于治病。一字一句,一連寫了十幾本,居然就治好了腦病。”
從康生留下的手跡看,至少對“郭老”,還真看不出他“腳趾頭夾根木棍也比郭沫若寫得強”的傲氣,倒有一種惟學(xué)問是尊的誠意。

康生 宋澄泥硯拓
1962年
水墨紙本 鏡片 21.5×57cm
廣東崇正2017年秋拍拍品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