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兩年的精心建設與籌備,上海寶龍美術館即將于2017年11月18日正式開館。
上海寶龍美術館是在寶龍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健康先生提出的“弘揚傳統文化精髓、推動當代藝術發展”辦館宗旨下創辦的,將集中展示近現代及當代藝術作品,構建一個新的“百川匯流”館藏體系。開館在即,這座被寄予厚望的美術館,將逐漸揭開神秘的面紗。

上海寶龍美術館開館展海報
自主學術視角:全面回溯與展望東方美學體系中的現當代藝術
探尋東方藝術文脈,是上海寶龍美術館學術定位的核心所在。故此,開館展邀請吳從容先生為策展人,提出“尋脈造山”的開館展主題,為現代以來,東方美學在當下時代的發展現狀,與未來的趨勢和可能性,進行系統性的梳理,另辟一條與當今西方主流完全不同的徑途。

“尋脈造山——寶龍美術館開館展”海報
屆時,開館展將對中國歷史尚未完全展開的東方現當代藝術進行力圖全面的回溯和展望。
包括有關良、丁雄泉等十數位中國現代藝術先驅前輩的畫作;還邀請了從30年代到90年代生人的橫跨一個甲子的藝術家如丁立人、夏陽、尚揚、周春芽、劉進安、徐累、曾梵志、劉煒、郝量、張目達、陳量、董琳等,八十余位藝術家的三百余件作品涵蓋了繪畫、書寫藝術、雕塑、建筑、園林、影像以及戲曲、琴等古今各藝術形態。
形態豐富的作品,通過視覺藝術與聽覺藝術的交匯,整體呈現自傳統生發而出的當下藝術發展。這種當下美術館罕有的當代東方審美主張,表現了“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尋脈造山意愿,更表現出既不過分唯西方標準是從,又著眼于東方美學融入當代的探尋。
參展的部分作品

夏陽《龍》

尚揚《董其昌計劃-26》

徐累《午夢千山》

劉煒 《山石》
“百川匯流”的館藏體系:貫通中國藝術的近現代與當代脈絡
寶龍美術館創辦人許健康先生是雅好收藏的儒商。從任伯年、齊白石、張大千、李可染、石魯、黃胄、吳冠中、黃永玉到蔡國強等人的作品,都是許先生近年的精品珍藏。
在此基礎上,上海寶龍美術館開館時還將推出許先生以父親名字命名的“書藏樓收藏展”,精選近現代以來的全國書畫名家名作150余件。作為開館后的常設展,這是許先生重磅收藏的首次整體亮相,也是首次與公眾“零距離”的相約相見。
從“尋脈造山”到“百川匯流”,兩個大展既使寶龍美術館的展品與藏品珠聯璧合,有機統一;又將中國近現代藝術及當代系統化貫通,以期建構一個上海寶龍美術館獨一無二的體系化收藏模式。
參展的部分作品

齊白石 《咫尺天涯-山水冊》

黃胄 《歡騰的草原》

蔡國強 《天梯》
獨占地域優勢:填補國際樞紐藝術空白,打造文化新地標
上海寶龍美術館位于閔行區七寶商務生態區內的核心位置,占據了上海虹橋國際樞紐藝術新高地這一坐標,也是閔行文化公園內首個開業的文化藝術場館。
在空間上,占地面積23,000平方米,擁有500至1100平方米的大小展廳共十個。其中,有具備博物館級國際標準的恒溫恒濕展廳,有挑高達5至9米的現當代藝術展場空間,可滿足不同形式、體量規模的藝術展覽需要。另有可容納近兩百人的演出廳,及大小會議空間可用于舉行各類學術交流活動及小型演出。
在做好專業展覽的同時,上海寶龍美術館兼顧學術研究與公共教育,通過名家論壇講座、藝術專題研討、教育活動、培訓項目等多種形式服務社會大眾。還將注重藝術與生活的結合,營造融合藝術、生活、美感的空間,呈現具有藝術感的家具、用品等,滿足人們對生活和對美的追求,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和幸福感。
此外,還特別強調會員制服務的設立,提供涵蓋個人、家庭、企業等多種會員服務,并獨創性地開設了為每位會員每日免費提供一杯定制咖啡的品質服務,借此希望寶龍美術館成為藝術愛好者交流互動的最佳平臺,在洋溢出藝術浪漫氣息的咖啡味道中欣賞、交流、感悟藝術之美。

企業引入文化標高:拉升民企對美術館的深度認同感
作為寶龍集團五大產業之一的寶龍文化,依托集團二十多年積累的雄厚實力,以傳承中華文明,推動當代文化藝術為己任,已先后成立了寶龍美術館、書藏樓、寶龍畫院、寶龍藝術中心、言午畫廊和寶龍拍賣等文化藝術機構,形成了包括公益文化事業、收藏與藝術品創作、藝術品經營與拍賣在內的立體全方位文化產業鏈,擁有一整套完整的專業體系。
寶龍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健康先生表示,建立寶龍美術館,一方面是發展藝術產業,更重要的是用來回饋社會,讓更多人欣賞到藝術,對美、對中華民族文化精髓產生感覺,熱愛并完善自我。開館后的上海寶龍美術館,將承擔起對公眾審美教育的歷史責任,由從前針對美術史流于表面梳理轉變為深耕細作,最終真正的實現讓藝術融入生活,藝術引領生活的新的社會理想。

寶龍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健康先生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