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 12 日,北京慧和天語藝術空間主辦的《新時代的"中國精神"---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中國寫意油畫家匯報展》將在北京舉行。展覽將呈現徐里、丁方、王克舉、閆平、宋克、張元、張峻明、鄭藝、唐承華、顧黎明等十位著名藝術家近期創作的新作近50幅。賀絢為展覽策展人。
文運與國運相牽,文脈與國脈相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如何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表達“中國精神”,是我們每一位美術工作者乃至文化工作者肩負的歷史責任、時代使命,此次《新時代的"中國精神"---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中國寫意油畫家匯報展》旨在把當代中國風貌和積極進取的價值觀通過融匯中西的中國油畫藝術表達出來,宏揚文化自信,構筑神形兼備的中國審美。
部分參展作品欣賞:

丁方 著名藝術家 中國人民大學文藝復興研究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綜合材料繪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

神圣山水—昆侖精神 200x300cm 2012-2014年

王克舉 著名藝術家 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油畫院特聘畫家

花正紅160.140 2011年

閆平 著名藝術家 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教授 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

太湖邊之七76x61cm 2017

宋克 著名藝術家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綜合材料 繪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

《古樹參天》宋克 布面油畫 80x100cm 2012年

張元 著名藝術家 中央美術學院(微博)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綜合材料繪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

歲月的記憶 丹培拉綜合材料200x180cm 2002—2004年

張峻明 著名藝術家 現任職于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副教授,教育推廣與合作中心副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油畫學會會員

憶江南 80x80cm

鄭藝 著名藝術家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

布面油畫30x40cm

徐里 著名藝術家 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秘書長

碧波120X60 2007年

唐承華 著名藝術家 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綜合材料繪畫藝術委員會秘書長

五月的風1705No.1 100x240cm 油畫 2017年

顧黎明 著名藝術家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繪畫系教授 博士生導師,中國油畫學會理事

《福、祿、壽》90x60cm,布面油彩,2017
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演講時說:“中國傳統畫法同西方油畫融合創新,形成了獨具魅力的中國寫意油畫”。這是國家領導人唯一提及油畫具體畫派的一次談話,確立了寫意油畫作為民族繪畫的代表性地位。
慧和天語藝術空間積極響應習總書記號召主辦《新時代的"中國精神"---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中國寫意油畫家匯報展》,其展覽作品通過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寫意手法豐富地蘊含了藝術家們對生活對時代的人文關懷和深刻哲思,吸收外來,促進文化相融。守正之外,也要以開放的心態去汲取外來文化滋養,實現共享交流。中華文明之所以經久不息,綿延長存,就在于其有海納百川的文化胸襟,有兼收并蓄的開放傳統。對待外來文化采取何種態度,考驗著一個國家的文化自信。
藝術家徐里談到,吸收外來文化即要學習和借鑒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如果沒有足夠的文化自信,將外來文化視為異類,自我封閉思想僵化,煌煌中華文明不可能歷經五千年而弦歌不輟。開放包容不會削弱中華文化的優秀內核,反而會使中華文化的主流多元豐富。越是自信就越能夠以積極態度對待外來文化,越是自信就越能在百舸爭流中紅旗不濕。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只有積極參與全球文明的對話交流,兼納百家精華,才能更好地促進中國文化的繁榮發展。
西方油畫,中國精神
本次慧和天語藝術空間主辦的《新時代的"中國精神"---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中國寫意油畫家匯報展》,其展覽作品通過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寫意手法豐富地蘊含了藝術家們對生活對社會對自然對時代的人文關懷和深刻哲思,并以各自的技法和才情呈現了各自不同的創作風貌。“寫意”在中國繪畫領域里有著極其豐富的歷史積淀和文化內涵,是中國精神及中國風格的代指。
策展人賀絢評價,作為中國美學的核心概念,"寫意"是中國繪畫有別于西方繪畫的重要特征。寫意油畫站在自身民族文化立場上,使用油畫材料的性能,以中國寫意審美價值為主體,注入中國藝術精神為氣質,創造出的具有中國民族精神和中國文化氣派的中國油畫。此次展覽邀請到的十位著名藝術家是中國當代油畫界十分具有影響力的藝術家,他們在寫意油畫的民族性語言表達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貢獻,是當代油畫發展特別值得關注的研究個案。
在這里,借籍油畫這樣一支外來的畫種與本土文化之間的沖突與融合的張力,凸顯民族精神的特質與文化自信的回歸,并由此帶來的這個蘊涵著中華民族“藝術國魂”的繪畫流派更為豐滿的遠方呈現。作為中國美學的核心概念,是中國繪畫有別于西方繪畫的重要特征。寫意油畫站在自身民族文化立場上,將西方與東方融會貫通,呈現出絕美的“中國精神”的視覺表現。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