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資本投資”論泛濫的藝術品市場中,出現了一種“新型”收藏家。
他們不追逐市場潮流,也不僅滿足自身喜好,而對歷史和文化研究具有濃厚興趣,把收藏和學術結合起來,進行系統收藏。這就是“學者型”收藏家。
這種將藝術品人文價值與資產價值融合的收藏觀,正與中國新名仕“人文資產”觀高度契合,也成為當代中國新名仕收藏潮流。
名人尺牘收藏,正在興起時

“原夫尺牘之為道,敘情最真而致用甚博”,無數真實的記錄使尺牘成為見證時代的重要史料之一。
名人尺牘信札,不僅是書法研究的重要依據,更對當時社會政治、歷史人文的研究大有裨益。
因此,名人尺牘收藏熱興起也就順理成章了。
“學者型”收藏體系,建構“三部曲”

經過“歷史定位與分類規劃——研究藏品建立內在關聯——建立系統性、專題性收藏體系”三部曲,符合中國新名仕的“學者型”收藏體系即可初步完成。
就當前來說,自清末至民國,可形成豐富的名人尺牘收藏體系,更可圍繞地域、關鍵人物等建立專題,正如藝術史家、美國波士頓大學藝術史系教授白謙慎說:“藝術品收藏要做進一步的推動,專題性、系統性的收藏在精神上的回報會更高。”而在資產配置上也會有不菲的回報。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