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上畫派”是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初
一群畫家活躍于上海地區并從事繪畫創作的結果與風尚
是中國近代以來最為重要的繪畫流派之一
“海上畫派”所倡導的一種新的繪畫審美觀念與方式
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對畫家們的創作仍具有益的啟迪
今天仍能從現代中國畫家們的筆端感受一二

Lot.9 吳昌碩(1844-1927) 金果實累累
設色紙本 立軸
款識:高枝實累累 山雨打欲墜 何時白玉堂 翠盤薦金果 缶
鈐印:吳昌石、古鄣
出版:2009年西泠印社出版社《浙江四大家》P30
張石園題簽:吳昌碩蘆桔圖真跡 石園居士題簽 鈐印:張克龢印、寶古齋
說明:1.文物公司舊藏
2.張克龢(1899-1959),名人玄,字藹如,一字祥庚,號石園、麻石翁。江蘇武進人。擅山水,師法王翚。書法亦深具功力,篆、隸、行、草皆擅。對金石、瓷器、碑帖素有研究。曾任上海中國畫院畫師,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會員,上海市文史館館員等。
尺寸:137×33 cm.約4.1平尺
RMB: 380,000 — 580,000

Lot.11 張大千(1899-1983) 觀瀑圖
1946年作 設色紙本 立軸
款識:奇峰屴崱壓風雷 老木虬松任剪裁 我是參禪文字外 毫端呼出石公來 丙戌秋 大千張爰
鈐印:張爰、大千居士
出版:1.《張大千傳》P165 中國青年出版社 2014年
2.《張大千精品集(貳)下卷》 P252人民美術 出版社 2015年
3.《張大千書畫作品集》P67 四川美術出版社 2013年
尺寸:107×42.5 cm.約4.1平尺
RMB: 800,000 — 1,200,000
張大千《觀瀑圖》賞析
大千先生此幅《觀瀑圖》成于1946年,此時的他還沉浸在日本投降、戰爭結束的愉悅中,并在成都、香港等地連年辦展。這時期他的創作中流露出一種超脫自然之感,尤其是高仕和仕女畫在四十年代末進入了新的階段。
“奇峰屴崱壓風雷,老木虬松任剪裁。我是參禪文字外,毫端呼出石公來”。這首詩不僅是對畫中之景的描述,更言明了其對石濤的“師承”與自身“超然”的心態。大千學石濤,可謂佳話,已達到終日不輟、夜以繼日的地步,同時為觀摩石濤真跡,不計路途之遠近,必以親身一睹為快。因此大千對石濤畫作之筆墨歷路以及意境營造等方面都有著高深的見解。石濤遭逢國破家亡的悲慘命運,為躲避迫害,皈依禪宗,心情孤寂,生活失意,自然形成他隱循超逸,抑郁恣肆的藝術個性,其筆意縱恣,用筆用墨不拘成法。而大千一生叱咤風云,聲名顯赫,故形成他風流倜儻,豪邁不羈的藝術個性。大千雖學仿石濤,但用筆用墨更注重古法與法度,用筆少一份沉郁,卻多一份空靈秀逸。
此幀《觀瀑圖》,大千采用了高遠和深遠相結合的縝密構圖,氣勢恢宏,靜謐清寂,其皴筆、點葉、渲染,無不帶有石濤印記。是圖山石高聳,方折縈回, 披麻點點,蒼茫寂寥,三疊飛瀑,直下千尺,激起水汽氤氳。 老松虬曲,高士相伴,觀得大千萬化,參得最上禪機。大千和石濤一樣,師法自然,講求氣勢,但整體透出一種超然的韻味。這是大千與石濤不同所在,其背后有深層的原因,觀者可自悟也。

Lot.12 謝稚柳(1910-1997) 山茶春禽圖
1964年作 設色紙本 立軸
款識:明甫同志屬 即希正之 甲辰春日 謝稚柳
鈐印:謝稚、稚柳、魚飲溪堂
說明:上款人喬明甫,曾任中共新絳縣委書記,晉冀魯豫野戰軍后勤司令部副司令員,中共鄂豫三地委書記,孝感地委書記兼孝感軍分區政委,建國后,歷任湖北省人事廳廳長,中共湖北省委組織部副部長,中共中央組織部副部長,中共河南省委書記。
尺寸:101.5×39.5 cm.約3.6平尺
RMB: 400,000 — 600,000
謝稚柳《山茶春禽圖》敬析
謝稚柳先生融合古今中西各派,乃一代“海派”文人畫大師。在花鳥畫創作中,先生非常重視對傳統的借鑒,其扎根于陳老蓮,汲其溫婉,去其倔強,直逼其神理。西出敦煌之后,又遠追五代隋唐兩宋之堂奧,旁及元明之水墨放逸。
此作成于1964年,是謝老贈于喬明甫同志的精心之作。喬明甫,山西夏縣人,上世紀30年代參加革命,歷經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曾任河南省委書記、輕工業部副部長、中組部副部長等職。他工作之余,雅好丹青,與當時書畫名家多有往來。此幀《山茶春禽圖》作一枝山茶斜穿湖石,其枝干虬曲蒼勁,枝葉墨綠如玉,花朵潔白如雪,泛有絲絲紅暈,淡黃花蕊點綴,更顯素雅動人。花枝之上有一鷯哥昂首而立,運筆精細,纖毫可見。一絲不茍的神貌,散發出宋人院體繪畫特有的拙樸。底部湖石則由沉厚蒼勁的點染皴擦而成,與花鳥之精細勾勒形成對比,使畫面更為立體生動。這似乎比大千先生之纖巧更貼近古人之靈魂。
先生繪畫藝術的精進不祇是對傳統技法的吸納、融合和整合,而是表現他內心的情感精神和審美意蘊。他所崇尚的美學意趣是平淡、華滋、清勁、秀雅的格調,這既有自少接受傳統儒家文化教育的根基,同時也是他個人文雅、豁達、平和、淡泊人格秉性在藝術上的反映。人如其畫,畫如其人,此作即為典型!

Lot.13 陳佩秋(b.1922) 蘭蝶圖
1959年作 設色絹本 鏡片
款識:余既滋蘭之九畹兮 又樹蕙之百畝 己亥八月燈下寫此并記 陳佩秋
鈐印:陳氏、佩秋
尺寸:79×41 cm.約2.9平尺
RMB: 300,000 — 500,000
《蘭蝶圖》賞析
近現代上海畫壇,謝稚柳、陳佩秋伉儷是成就最高的夫妻畫家。夫婦同擅書畫的雖有,但成就能并稱卓著的卻鳳毛麟角,所以現代評論家都以“管趙風流”相比擬,是為中肯之評。陳佩秋先生是近代最有才氣的女畫家之一。早在重慶國立藝專攻讀時期,就慧眼獨識,認為宋代是中國藝術發展的巔峰時期。故先生取法兩宋,無論工筆與寫意,都細心探究、心摹手追,顯示出高超的藝術水平。其仿宋花鳥,登峰造極。
此幀《蘭蝶圖》成于1959年,絹本設色,此時先生已深得宋畫精髓。“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此句取自《離騷》,屈原效仿殷商賢臣彭咸,為國家培養治國良才不遺余力,故以種春蘭、栽秋蕙喻之。先生以此句入畫,傳遞著知識份子的君子氣質,以及民族的內斂風華。蘭葉用織細遒勁線條雙勾,并施以淡彩,飄逸俊芳,綽約多姿;蘭花,高潔淡雅,玲瓏有神;石用雙勾墨骨寫意,厚重自然;一只紫蝶飛于枝頭,細足纏繞,似在吸食蘭之精華。此蝶以精到細膩筆致刻畫,正確靈動,令人神往。而雙行題款乃先生用倪云林雅體書之,書畫雙絕,雅致非凡。
此作工筆為主,加以寫意,共熔一爐,乃絹本精品之作,不可多得。早在2011年10月4日香港蘇富比拍賣了一幅尺寸相近、風格類似的水仙蝴蝶圖(見附圖),價高237萬余元。可見陳氏仿宋人花鳥、草蟲之類作品的受歡迎程度。此類佳作市場稀見,故此購藏良機尤為珍貴!
附圖


Lot.14 謝稚柳(1910-1997) 水殿風涼卷
1977年作 設色紙本 手卷
款識:丁巳秋暮 稚柳
鈐印:謝稚柳、稚柳
引首:水殿風涼 壯暮夫子妙筆 癸巳 長風堂建融題 鈐印:建融之印、長風堂、東海郡圖書記
題跋:右壯暮夫子丁巳秋所寫荷花鹡鸰橫幅 夫子于此君與大千張先生有瑜亮之稱 大千以豪邁勝 夫子以端莊勝 堂皇則一 早年工整而流麗 中歲后精研吾家落墨法 于放浪中見精微 雖大千亦當讓一頭地 此幅是矣怡紅快綠中棲鹡鸰一羽 筆墨細入毫芒 而精神欲飛 尤所難能 品格之高華 豈僅夫子生平得意筆 并世畫史罕見也 長風堂徐建融識 鈐印:徐孺
說明:現藏家直接得自作者家屬
尺寸:41.5×90 cm.(引首)、41.5×131 cm.(畫心)約3.4(引首)、4.9(畫心)平尺
RMB: 380,000 — 580,000
謝稚柳《水殿風涼》賞析
“天下英雄君與操,三分割據又何人”,這是大千先生對謝稚柳先生作品的題畫詩,二老一時有瑜亮之稱。大千豪邁,先生則較為溫婉。先生之藝術根植于傳統,從瀟灑謹嚴宋元規范到老去粗豪的落墨格調,先生典雅溫文的筆調像宋人小詞一樣雋永脫俗。
先生自中歲后迷戀徐熙落墨法,于放浪中見精微。此《水殿風涼》圖成于1977年,先生六十有八,為成熟時期精品。先生常以荷花小鳥為題材,此作純由宋人法度中化出,頗有宋韻。先生以落墨法畫荷葉,既寫墨葉以作枯葉,又以石綠染葉,墨彩交融,相稱相映,更為自然生動。池中水草蔓生,浮萍點綴。荷花則以朱砂勾勒,不枝不蔓,高節清雅,亭亭玉立,一羽鹡鸰棲息于荷莖之上,筆墨細入毫芒,而精神欲飛。從陳老蓮到宋元花鳥的深研才有如此精到的荷花小鳥問世,荷花的開張雅致,是先生含蓄內蘊筆墨最充分體顯,而仿宋傳統小鳥是其最為精細靈動心靈之發微。那羽毛、眼神、勁足,似欲振翅飛去,與宋人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令人拍案叫絕!
2016年12月11日廣東崇正有近似謝氏荷花小鳥(見附圖),錄得345萬高價,可見謝氏荷花小鳥頗受藏家追捧,令人鼓舞!此作現藏家上世紀九十年代得自作者家屬,來源可靠,識者自珍。
附圖


Lot.15 謝稚柳(1910-1997) 雁蕩佳勝圖
設色紙本 鏡框
款識:雁蕩泉石之勝 為覺遲賢契圖之 陸儼少并記
鈐印:陸氏、儼少、風景這邊獨好
尺寸:19.5×82.5 cm.約1.4平尺
RMB: 380,000 — 580,000
陸儼少《雁蕩佳勝圖》賞析
雁蕩山位于浙江樂清縣內,素有“海上名山”、 “寰中勝景”之美譽。清代詩人江韜叔曾于雁蕩山大龍湫前觀望良久,感嘆曰:“欲寫龍湫難著筆,不游雁蕩是虛生”。陸老曾多次赴雁蕩寫生,探奇尋幽,心師造化。
此幅陸老山水佳制著力于雁蕩泉石之勝。畫中森木蔥郁,欹斜奇崛,煙靄低徊,靈動幻變,飛瀑數迭,匯于畫面中間之泉潭。陸老古拙用筆,老辣渾厚,墨塊與勾勒點染交相輝映,盡顯山體之質樸渾厚、森木之崢嶸蒼莽。“懸崖千尺瀑,繞樹半嶺云”。蒼蒼茫茫的樹林隱透于山石之間,云氣山巒飛動縱橫,氣象萬千,郁勃之氣,游蕩其間。巨巖怪石、湍流飛瀑、流霞煙云、森森古木完美結合為一體,層次分明,開合有致,水墨交融,達至“元氣淋漓障尤濕”的極高境界,雄奇而不失蘊藉,散淡而不顯枯寂,幽深外復有暢曠,險峻處也帶秀麗,彰顯“陸家山水”的獨特魅力!

Lot.16 吳青霞(1912-2008) 讀書品茗圖
1942年作 設色紙本 鏡片
款識:壬午首夏 背擬費子苕筆法 篆香閣主吳青霞時寓滬上
鈐印:青霞女史、花好月圓人壽
尺寸:40.5×104 cm.約3.8平尺
RMB: 80,000 — 150,000
按語:吳青霞先生,自幼秉承庭訓,師從其父臨摹宋、元、明、清各派各家工筆畫,并深得精髓。其作品介于工筆和寫意之間,筆墨勁挺流暢,色彩明潔秀麗。
此幀《讀書品茗圖》成于1942年,先生以費丹旭筆法繪之。費丹旭工寫照,亦作花卉山水,如鏡取影,尤精補景仕女,秀潤素淡,瀟灑自然,格調柔弱,用筆流利,輕靈灑脫,有“費派”之稱。此作吳青霞先生深得“費派”精神。是圖庭院幽深,環植草木,院外白霧朦朧,一主二仆于書齋讀書品茗。圖中人物開臉刻劃精工細致,園中花木屋宇清新自然,呈少見的橫幅構圖,實已脫費氏筆法,自出吳氏機杼也,實乃先生盛年力作。

Lot.17 江寒汀(1903-1963)春色爛漫
1950年作 設色紙本 立軸
款識:煥章先生大雅教正 庚寅八月寒汀居士作于海上客齋
鈐印:寒汀
按語:是作乃江寒汀先生1950年在上海畫贈友人,畫面為三段式構圖,老海棠樹從右側縱貫畫面,花枝穿插且上下呼應,底部有巨石兀立,上部和中部兩只小鳥轉盼相呼,下部花枝一只蜻蜓棲息,風格走清代華巖一路,筆墨老到,色彩明麗,形象生動,構圖穩健,色調以淡赭為主,顯得清雅而恬靜,有強烈的比興色彩。
出版:《海上名畫》上海文物商店編,1980年出版。
尺寸:140×53 cm.約6.7平尺
RMB: 180,000 — 280,000
江寒汀《春色爛漫》賞析
江寒汀先生與唐云、張大壯、陸抑非并稱為海派花鳥畫“四大名旦”, 四人可謂春蘭秋菊,各擅勝場。寒汀先生對于禽鳥的描繪,造詣極高,是近現代海派小寫意花鳥畫最重要的代表畫家。先生不但在藝術上享有盛譽,為人也極有情義,有“小孟嘗”之稱。
寒汀先生曾上溯宋元諸家,下至明清的陳白陽、徐渭、惲南田、金冬心、八大山人、新羅山人,雙鉤填彩、沒骨寫生,均所擅長。尤對任伯年、虛谷畫藝潛心揣摩,系統研究。同時家中養了許多鳥獸,以供寫生之用。其風格走清代華嵒一路,筆墨老到,色彩明麗,形象生動,構圖穩健。此作成于1950年,是為煥章先生所作。煥章即為王義平,別署清槐館主,江蘇武進人,工畫,擅人物、花卉,書法惲南田,居上海。全圖以湖石、花樹為主線,兩尾翠羽棲立花枝,上下相對,啾啾婉轉,生動異常;嫩紅碧葉間,有蜻蜓、蛺蝶翩躚其間,熱鬧非凡。整幅畫作,和諧素雅,春光爛漫,呈出凡脫俗之韻致,實寒汀先生之代表力作也!

Lot.18 劉海粟(1896-1994) 墨荷圖
1981年作 水墨紙本 立軸
款識:筆墨淋漓若風狂 潑出圓荷幾枝香 參到野狐禪透澈 忽然筆法勝清湘 張敏同志雅屬辛酉九秋八上黃山散花精舍作劉海粟年方八十有六
鈐印:心跡雙清、劉海粟、曾經滄海、藝海堂
尺寸:133×68 cm.約8.1平尺
RMB: 280,000 — 480,000
劉海粟《墨荷圖》賞析
劉海粟大師不是循規蹈矩的畫家,他有其內在的“狂”, 他那不為形役、不求合矩、無法而又有法的潑墨潑彩畫,以龍蛇一般顫動凝鑄的線條為構架,猶如鋼筋鐵骨,力敵萬鈞,不僅與后期印象派的表現方法若合符契,同時又成功地溝通了清湘老人“墨不墨,畫不畫,自有我在”的精神。
是作乃先生1981年為張敏同志所作,時已八十六歲高齡。整張畫面墨氣氤氳,大氣磅礴,以如椽之筆潑寫荷葉,一上一下,一濃一淺,一虛一實,而花苞、花朵俱以雙勾寫之,聚散掩映,搖曳生姿。墨氣淋漓的背景襯托下,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氣質溢于紙外。
雖然先生自謙是參透了“野狐禪”(古來人們將沒有真正悟達禪境卻自以為因果者,稱作“野狐禪”),才“忽然筆法勝清湘”,然先生筆墨之精神始終是“中國”的,真正地領悟到了中國畫兼容并蓄,變中求進之精髓。先生曾以清湘為師,也取法缶老。而“劉氏元氣”或許才是先生作品真正的核心所在。觀者可于此作認真領悟!

Lot.68 程璋(1869-1938) 石榴孔雀
1919年作 設色紙本 立軸
款識:己未歲暮 新安瑤笙程璋
鈐印:瑤笙詩詞書畫、新安程璋之印
尺寸:149×79 cm.約10.6平尺
RMB: 40,000 — 60,000

Lot.359 吳昌碩(1844-1927)牡丹
1910年作 設色紙本 鏡框
款識:質臣仁兄屬 擬張孟皋設色 庚戌長至節 癖斯堂雨霽吳俊卿老缶
鈐印:苦鐵
收藏印:楊隆生珍藏
尺寸:33×34 cm.1平尺
RMB:80,000 — 150,000

Lot.361 吳昌碩(1844-1927)松齡千歲
1914年作 設色紙本 立軸
款識:松齡千歲 甲寅閏五月 安吉吳昌碩
鈐印:吳俊之印、吳昌石、歸仁里民
尺寸:132.5×33 cm.約3.9平尺
出版:《中國海派繪畫系列--吳昌碩王一亭心品選》P32
RMB:380,000 — 580,000

Lot.366 張大千(1899-1983) 虬松高仕
1957年作 設色紙本 鏡片
款識:乃亮仁兄哂正 大千弟張爰目翳半 年不親筆硯 幸諒其不工也 丁酉冬 同在東京。
鈐印:張爰之印、大千居士
尺寸:99×45 cm.約4.0平尺
RMB:300,000 — 500,000
按語:高士人物乃大千先生代表性題材,筆下之高士正是先生人格之化身。是圖成于1957年,是為同在日本東京之友人乃亮先生所作。從題中可知,先生已有目疾半年之久,這一年也正是先生畫風趨向寫意之高端。畫中蒼松稀疏淡雅,松下高士,著寬大衣飾,頗有魏晉之韻,拄杖回首,若有所思,其高古而不陳舊,清逸瀟灑中略帶疏懶情致,與周圍蕭疏之景相呼應,然高士漸漸稀少花白而“渾欲不勝簪”之發際、漸寬之衣帶以及凝目西向中透出的落寞與孤寂,無不透露出大千先生對故土之深思!

Lot.380 劉旦宅(1931-2011)蕉下撫阮圖
1976年作 設色紙本 立軸
款識:雋偉教授指正 丙辰 旦宅
鈐印:劉渾
尺寸:82×48.5 cm.約3.6平尺
RMB: 180,000 — 280,000

Lot.395 江寒汀(1903-1963)竹雀圖
1941年作 設色紙本 立軸
款識:擬宋人大意 辛巳午日虞山寒汀江荻寫於滬上客舍
鈐印:寒汀
尺寸:96.5×27.5 cm.約2.4平尺
RMB: 80,000 — 150,000

Lot.34 白蕉(1907-1969) 行書五言文房聯
紙本 鏡框
釋文:能令萬里近 已是十年游
款識:海老教之 白蕉書孫逖張喬句
鈐印:白蕉私印
按語:白蕉先生是現當代“海派”帖學書法代表人物之一。他與沈尹默、潘伯鷹并稱“書壇三杰”。先生自幼習書,宗法鐘王,深得山陰之神髓,出入晉唐而自具面目,以行草書成就最高,其書法用筆精到、氣息醇正、疏逸婉約、蕭散率真。
此件文房聯是為劉海粟老人所書。其中,上聯出自于唐·孫逖的《奉和李右相賞會昌林亭》:“能令萬里近,不覺四時行。氣染荀香馥,光含樂鏡清。”下聯取自唐·張喬的五律詩《再題敬亭清越上人山房》:“重來訪惠休,已是十年游。向水千松老,空山一磬秋。”此聯融晉韻和唐法、宋意、元明之態于一爐,乃“白氏”書生書藝化境之作!
備注:上款人海老為書畫巨匠劉海粟先生
尺寸:64.5×14 cm.×2約0.8平尺(每幅)
RMB: 50,000 — 80,000

Lot.35 沈尹默(1883-1971) 楷書五言文房聯
紙本 鏡框
釋文:倒靫收蓮的 洗研磨松煤
款識:幼涵先生雅鑒 尹默
鈐印:沈尹默印
備注:上款人幼涵先生為張宗群侄兒
尺寸:65×16.5 cm.×2約1平尺(每幅)
RMB: 50,000 — 80,000
按語:民國書法家中曾有真草篆隸四大家之謂,他們是譚延闿的真、于右任的草、吳稚暉的篆和胡漢民的隸。譚延闿先生位居四家之首,寫得一手好顏字,且是楹聯高手,向其求聯求字者趨之若鶩。
此聯是先生1930年為袁思彥所書,袁思彥,字仲頤,湖南湘潭人,清末兩廣總督袁樹勛第六子,袁思亮之弟,譚延闿之女婿,曾任國民政府行政院秘書。1930年任山東青島膠海關監督,后居上海,收藏豐富。此聯書宋代詩人陳師道“書當快意讀易盡,人畏有心事無難”二句,當是對女婿袁思彥的警醒和美好祝愿。先生的字亦如其人,其楷書點如墜石,畫如夏云,鉤如屈金,戈如發弩,豎畫多用懸針法,起筆沉著穩重,頓挫有力,使人感到貌豐骨勁,味厚神藏,一洗清初書壇姿媚之態!更為難得的是此聯書于淳化軒御制箋上,此箋手繪祥龍,都為清內庭專用,十分珍貴。譚氏以此箋書聯贈于佳婿,意義自是不凡。尤其此聯品相如新,足見原主人之心愛,此現滄海拍場,當贏賞音不少。

Lot.476 沈尹默(1883-1971) 草書 毛主席詩
紙本 立軸
款識:北國風光 千里冰封 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 原馳蠟象.......數風流人物 還看今朝 毛主席沁園春雪詞 尹默用茅龍書
鈐印:沈尹默印
戚叔玉題簽:沈尹默書毛主席詞。鈐印:戚
說明:戚叔玉(1912-1992),原名璋鶴九,山東威海人,六歲拜書法家丁佛言為師,八歲向畫家金北樓學國畫,十二歲開始收集三代銘文,進而收集石刻、碑拓。成年后與張大千等交往,博覽書畫名跡,因而在書畫篆刻藝術方面基礎堅實。
尺寸:132.5×65.5 cm.約7.8平尺
RMB: 180,000 — 280,000
按語:早在民國初年,書壇就有“南沈(尹默)北于(右任)”之說。先生字大逾方尺,小至蠅頭,取法諸家,各體兼擅,尤以行楷見長,甚至能以茅龍、竹絲作書。先生之書法妙在熟中見生,功夫得力于字外,純從學問而來。
此作先生以茅龍筆書毛主席《沁園春·雪》詞一首,其字如龍飛鳳舞,飄灑有致,卻又蒼勁老辣,內在淳雅。毛主席這首詞可謂氣勢磅礴,有“欲與天公試比高”之膽魄,先生能寫出詞中氣勢離不開“茅龍筆”的使用。茅龍筆是江門新會著名特產,五百年來一直都有生產,暢銷全國各地。茅龍筆是明代大儒江門先賢陳白沙先生所創制的書寫用筆,用茅草加工制成。因茅草的纖維粗糙,所以用茅龍筆寫出來的字,生辣蒼勁,有一種其他毛筆所難以達到的“野趣”。此作集古人多家筆意,爐火純青,耐人尋味,不但入真品之流且可居精品之列。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