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剛,1958年出生于云南省昆明,1982年畢業(yè)于四川美術學院。多次參加國內外的藝術展覽,作品被國內外多家美術館、畫廊、以及私人收藏。
從九十年代中期開始,他運用近現(xiàn)代中國流行藝術的風格表現(xiàn)革命時代的臉譜化肖像,傳達出具有時代意義的集體心理記憶與情緒。這種對社會、集體以及家庭、血緣的典型呈現(xiàn)和模擬是一種再演繹,是從藝術、情感以及人生的角度出發(fā)的,因而具有強烈的當代意義;曾于1997年榮獲英國coutts國際藝術基金會所頒發(fā)的亞洲當代藝術家。張曉剛的主要作品有《全家福》系列、《天安門》、《血緣:同志120號》、《大家庭》等。
他們實際上是同一個人,又是整個時代所有人的影子。
他們憂郁、壓抑、迷茫。
他們既是個體的人物,又是中國缺乏個性的整個群體。
他們被置于一個特殊的、個人服從于集體、個性被完全抹殺的背景下。
我們能夠感受到傷痕正在流淌,感受到中國式家庭的歷史性創(chuàng)傷,這些作品紀念著那個時代的關于家庭的記憶。
張曉剛將舊照片中的靈韻放大,他通過皴擦是手法建立平面性和消除繪畫的某些特質
張曉剛畫畫特別喜歡皴擦,用較為干澀的顏料在畫布上慢慢用筆擦出背景、形面的質感。
因為皴擦的緣故,其色彩往往呈現(xiàn)出含混的漸變而使畫面變得朦朧,因而平添了一種記憶性。
張曉剛還是那么鐘情于他的灰色,他用這種高級灰這一看似沒有任何感情包蘊的失語色彩,將這種灰色的潛力發(fā)揮出來,成為了包蘊了無數(shù)情愫的顏色。
從九十年代中期開始,他運用近現(xiàn)代中國流行藝術的風格表現(xiàn)革命時代的臉譜化肖像,傳達出具有時代意義的集體心理記憶與情緒。這種對社會、集體以及家庭、血緣的典型呈現(xiàn)和模擬是一種再演繹,是從藝術、情感以及人生的角度出發(fā)的,因而具有強烈的當代意義;曾于1997年榮獲英國coutts國際藝術基金會所頒發(fā)的亞洲當代藝術家。張曉剛的主要作品有《全家福》系列、《天安門》、《血緣:同志120號》、《大家庭》等。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