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史相傳唐代大畫家張萱以善繪貴族仕女、宮苑鞍馬著稱,楊家兄妹的故事也常常出現在他筆端,《宣和畫譜》就記載他畫有《虢國夫人游春圖》、《虢國夫人夜游圖》、《虢國夫人踏青圖》等作品,后世多有摹本,現存最早的《虢國夫人游春圖》為北宋內府收藏畫院摹本,藏于波士頓博物館。
而銘廣本次秋拍呈現的此圖,當為后世傳移模寫的《虢國夫人游春圖》,據人物、服飾、山石、樹木的時代風格來看,當屬明代作品,再辨明個人風格,為精工細麗的工筆人物畫,與仇英較為接近,更進一步推敲,與仇英之女仇珠極其相似。

設色絹本 230X157.5cm
仇珠是明代女畫家,號杜陵內史,“明四家”之一仇英之女,自幼聰穎內秀,隨父寓居蘇州,受環境熏陶,畫風繼承家父。在吳門女畫家中,其畫可與文俶媲美。擅畫人物、山水、樓閣,長于人物故實和大士像功德畫。通曉筆墨之道,作品細密精研,多用工筆重彩,筆意不凡。人物仕女,傳神入化、細密艷逸,沒有浮躁媚俗之氣,衣紋線條剛健流暢,酷類其父。

本圖作19名人物,前呼后擁,中間幾名女子身份高貴,當是虢國夫人及其姊妹,開臉、發型、服飾,皆作明代后期美人風格,與唐人無涉,與仇英極似;衣紋花樣,筆法勁健流利;鞍馬圖案,設色精工華麗;柳樹老干新葉,籠以曉煙,以見晨景層次;草石細密潤澤,渲染精微。
整個畫面山石用細筆勾畫,再加青綠三礬九染,見筆見墨,不流于俗,頗具功力,符合師承仇英的畫風。煙云籠繞處,有華麗的亭臺樓閣,前景處還有漢白玉石橋,細柳風拂,梅花初綻,正是一派春意,顯示出宮苑中的典雅和富貴,一行人騎馬款款前行,正符合杜甫《麗人行》詩意:“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頭上何所有?翠微盍葉垂鬢唇。背后何所見?珠壓腰衱穩稱身。”
全畫尺幅巨大,景色空闊,而抓住了主角仕女描摹形態,富余浪漫典雅的氛圍,此種宮苑仕女題材,最適懸于室內,富麗堂皇,極具裝飾性,又值得仔細玩味。
小編認為此圖雖無名款,但刻畫細麗,尤見筆墨色的熟練運用,學仇英,定為仇珠畫當無不及也。
清代錢大昕跋仇珠畫有言:“杜陵內史濡染家學,寫洛神飄忽若神,一掃脂粉之態,真女中伯時(李公麟)也。”可謂實至名歸之論。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