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至10月7日,《大象》——駿方畫廊簽約畫家唐洪勝先生個人作品展即將在唐山美術館開展。

唐洪勝(勝)筆名大象、犇牛、無形居士,1958年生于河北唐山。畢業于河北師范大學美術系,師承劉大為、石齊,曾擔任國內知名報社美術編輯,國家一級美術師。現為中國石齊藝術研究院終身職業畫家,榮寶齋畫院劉大為工作室畫家,中國文化部中國翰墨緣書畫院院委會主任兼秘書長,深圳正地美術館副館長,中國國畫協會會員、中國美協江西省協會會員,駿方畫廊藝術顧問、簽約畫家,盛氏書畫合作畫家。

《鐵軍之歌》,197x197cm 作者:唐洪勝

《惠女風情》
唐洪勝先生作品師承劉大為水墨、石齊色彩,中西合璧,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藝術表現力,其獨創線條之美沖古鑄今,大氣磅礴。人物作品構思巧妙,或禪風佛骨,或大氣凜然,或泰山如尊,厚重穩健又不失仁心俠善。處處體現出畫家博大的胸襟和奮發向上的精神。
唐洪勝先生筆名“大象”,取自《道德經》“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這是由老子提出的中國古代文學理論中的一種美學觀念,意在推崇自然的、而非人為的美。喻指“越是大的成就往往越穿透悠遠,越是大氣度的往往越包容萬物。”
唐洪勝先生獨特的《大象》題材作品正寓有此意,充分展現了畫家內心世界的強大和包容,以及畫家深邃的文學修養與內涵。

《觀世音》
主要藝術經歷/參展、獲獎、收藏:
2007年至2009年 中國石齊藝術研究會 研修。
2009年至2010年 榮寶齋畫院劉大為工作室高級研修班 研修,作品《繡太陽》被榮寶齋畫院永久收藏。
2011至2012年 中國國家畫院 劉健工作室 研修。
2014年3月 作品《惠女風情》入選中國國家畫院導師工作室教學10周年系列成果展。
2014年11月 作品《惠女風情》從4000余幅成果展入選作品脫穎而出,再次入選中國國家畫院導師工作室教學10周年系列成果精粹展(僅100幅)。
2015年4月 作品《海的女兒》入選中國美協舉辦的第三屆2015“泰山之尊”全國中國畫、油畫作品展。
2015年5月 作品《鐵軍之歌》入選中國美協與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的“鐵的新四軍?紅色記憶經典美術作品展”,獲優秀獎,作品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并將全國巡展。
2015年8月 作品《麗人麗日麗家園》入選中國美協舉辦的“水墨彭城”全國寫意中國畫作品展。
2015年7月 《唐洪勝重彩創作展》在駿方畫廊舉辦,共展出唐洪勝個人創作巨幅作品26幅并接受唐山電視臺、唐山廣播電臺專訪。
2017年4月25日至5月2日 《大象無形》唐洪勝個人作品展在山東青州隆重舉行,展出作品四個系列共68幅。
2017年9月29日至10月7日《大象》唐洪勝個人精品展即將在唐山美術館開展,展出作品約40幅,同期《翰墨青州》山東青州盛氏書畫展覽作品12幅。
執教多年,多位弟子考取中央美術學院(微博)、國家美術學院等國家頂級藝術院校。
唐洪勝先生作品獲獎情況、被國家博物館、榮寶齋畫院等收藏情況:
《鐵軍之歌》,197*197cm,作者:唐洪勝,創作年代:2015年,入選中國國家博物館《抗戰70周年》大展并被國家博物館收藏。
《鐵軍之歌》,197*197cm,作者:唐洪勝,創作年代:2015年,入選中國國家博物館《抗戰70周年》大展并被國家博物館收藏。
《觀世音》98*197cm,作者:唐洪勝,創作年代:2012年,深圳正地美術館收藏。
《惠女風情》98*197cm,作者:唐洪勝,創作年代:2015年,中國國家畫院十周年精粹展入選作品。

唐洪勝和恩師劉大為

唐洪勝和恩師石齊
唐洪勝先生作品師承劉大為水墨、石齊色彩,中西合璧,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藝術表現力,其獨創線條之美沖古鑄今,大氣磅礴。
人物作品構思巧妙,或禪風佛骨,或大氣凜然,或泰山如尊,厚重穩健又不失仁心俠善。處處體現出畫家博大的胸襟和奮發向上的精神。
唐洪勝先生筆名“大象”,取自《道德經》“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這是由老子提出的中國古代文學理論中的一種美學觀念,意在推崇自然的、而非人為的美。喻指“越是大的成就往往越穿透悠遠,越是大氣度的往往越包容萬物。”
唐洪勝先生獨特的《大象》題材作品正寓有此意,充分展現了畫家內心世界的強大和包容,以及畫家深邃的文學修養與內涵。

“大音息聲,大象無形”唐洪勝先生作品師承劉大為水墨、石齊色彩,中西合璧,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藝術表現力,其獨創線條之美沖古鑄今,大氣磅礴。
人物作品構思巧妙,或禪風佛骨,或大氣凜然,或泰山如尊,厚重穩健又不失仁心俠善。處處體現出畫家博大的胸襟和奮發向上的精神。
唐洪勝先生筆名“大象”,取自《道德經》“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這是由老子提出的中國古代文學理論中的一種美學觀念,意在推崇自然的、而非人為的美。喻指“越是大的成就往往越穿透悠遠,越是大氣度的往往越包容萬物。”
唐洪勝先生獨特的《大象》題材作品正寓有此意,充分展現了畫家內心世界的強大和包容,以及畫家深邃的文學修養與內涵。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