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之余:朱萬章繪畫近作展”海報
策展人:王暢懷、李文杰
開幕式“”2017/8/26 下午3:00
展期:2017/8/26—9/19
地點:廣東省東倉里美術館(廣東省江門市蓬江區白沙大道東6號三樓,聯系電話:0750—3322333)
指導單位:江門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主辦單位:江門市美術館、江門五邑聯合美術館、江門市中國畫學會、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協辦單位:廣東三十三墟街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江門市無為社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承辦單位:廣東省東倉里美術館
展覽前言 朱萬章
依稀記得在2012年仲秋,當時我尚供職于廣東省博物館。在兼具辦公和畫室的房間中,我經常會利用余閑畫一些小畫,純粹是游戲之筆,既有蘭花,也有山水,但更多的還是葫蘆。因為是游戲,所以往往是敝帚自珍而秘不示人。說來也巧,一天中午,一位不速之客闖進了我的辦公室,看到用磁鐵固定在墻上和柜子上的畫,很是驚詫莫名。他沒想到我也畫畫。在仔細欣賞過這些全無技法、意筆草草的畫之后,他提出如果不嫌棄的話,可以到其所在的博物館做個展覽,讓大家都來鑒賞鑒賞。這位展覽的始作俑者便是時任順德博物館副館長的李健明。經過他的斡旋,我的生平首次個展便于當年十二月在廣東順德博物館所在的西山廟舉行。完全出乎我意料的是,本來屬玩票性質的一次小展,在當時的文博界和收藏界還引起不小的轟動。廣東地區的大小紙媒和主要網媒都做了及時報道,引發學界熱議。最為我意想不到的是,在展覽結束后,六十件展品中就有三十九件被收藏家看中。自此之后,找我聯系展覽的單位和個人逐漸多了起來。從2012年12月至今的近五年時間,先后在廣東的東莞、廣州、肇慶、佛山、封開、江門、中山、南海、潮州和山東的青州、四川的成都以及北京、上海和洛杉磯等地舉辦展覽。這確乎是我始料不及的。

朱萬章《此瓢今已到 山瓢知已空》34x65cm

朱萬章《涂黃抹綠再三看歲》69x138cm

朱萬章《腹有詩書肚自大》34x65cm
在多次展覽開幕式上和接受記者采訪時都談到,我的本職是書畫鑒定與美術史研究。畫畫只是學術之余的遣興之舉。在早年從事書畫鑒定時,書畫鑒定家啟功、蘇庚春、楊仁愷等就常常告誡我,要精通書畫鑒定,必須得自己拿起筆來寫字畫畫,這樣才能深入領會前人筆墨的精妙。我初不以為然,后來在千百次地說服自己以后,終于拿起筆,嘗試臨摹古書畫。時間久了,對古人的筆墨真有一種茅塞頓開之感。鑒定其書畫和寫起文章來,自然就得心應手,很能把握筆墨的異同與得失。因此可以說,畫畫既是我學術研究之余興,更是我學術研究的擴展與延伸。這完全是始學畫時未曾想到的意外驚喜。至于在畫畫中體驗到的被人認同、收藏的喜悅,也是在書齋中無法想象的。

朱萬章《葫與壺諧音是為雙福 》50x53cm

朱萬章《葫倒福到》34x65cm

朱萬章《消夏》34x65cm
因此,這便有了第三本正式的畫集(前兩本分別是2012年的《一葫一世界:朱萬章畫集》和2014年的《學藝·朱萬章和他的藝術世界》)。在這本畫集中,除蒐集最近兩年學者如薛永年、林木對拙畫的品評外,對反映我學術與藝術交融的記者采訪也收入一些,希冀讀者藉此對我有一個較為清晰、全面的認識。至于集中的畫作,也多為近一兩年以來的新作,大抵可略窺近期在藝術方面探索與嬗變的軌跡。

朱萬章《有葉誠藏用》34x65cm

朱萬章《別無幻想工奇異》34x65cm
有很多朋友常常問,你是否因畫畫而荒廢正常的學術研究?或者說,二者會不會有明顯的沖突而顧此失彼?需要說明的是,畫畫一直處于邊緣化的狀態。我只是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揮翰,以達到調劑和修身養性的目的。在相當一段時間以來,這已成為一種常態。至于因為差務在身,有時候幾個月不拿畫筆的現象也并不鮮見。因此,能湊足這樣一本畫集也算不易了。
必須提及的是,江門美術館館長王暢懷和江門東倉里美術館館長鐘耀榮是本次展覽和畫集的積極促成者。沒有他們的古道熱腸,這些零散的畫片可能至今仍散落在書房一角。東倉里美術館的關瑜和關英俊也為展覽和圖錄的梓行出力不少。在此,我不應吝惜自己的感激之情。
朱萬章
2017年7月26日于京城景山小居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