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鴉片戰爭后,上海逐漸成為經濟、文化中心。聚集在那里的畫家們為適應新的審美需求,大膽革新,創造出清新活潑的畫風,改變了嘉慶、道光以后畫壇二度沉寂的局面,這個畫家群被稱為“海上畫派”,簡稱“海派”。該畫派起于趙之謙,盛于任頤、吳昌碩。著名的畫家還有虛谷、蒲華等。
趙之謙,宇扐叔,號悲庵等。他在書畫、篆刻上的造詣都很高,書法中真草隸篆無所不能,以書人印,創造出流動如云、可剛可柔的鐵線篆,質樸平穩的穩白文。在繪畫中吸收了金石的章法、筆意,效果也極佳。他的寫意花卉最為人稱道,喜畫奇花異卉,如葵樹、鱗球、鐵樹等、并常將日常菜蔬作題材,如白菜、蘿卜、地瓜、蒜頭等。布局也很獨特,構圖飽滿嚴整,繁而不亂,滿而不塞。敷色常用紅、綠、黑3種,畫面濃麗強烈,一反淡雅的格調。其堅實的筆墨和鮮明的色彩,使作品收到雅俗共賞的藝術效果,而且詩、書、畫、印有機地結合,創立了“海派”的基調。
虛谷,俗姓朱,出家后名虛白,字虛谷,往來于揚州、蘇州和上海間,靠賣畫度日。他用筆很有特色,善用戰筆和斷筆,線條斷續頓挫,中鋒、側鋒、逆鋒互用,筆斷而氣連,蒼勁而松秀。構圖虛實相生,敷色清淡,又間以重色點醒,形成質樸而又耐人尋味的藝術格調,在“海派”中獨樹一幟。
“海派”畫家既各有特色又有相近的繪畫風格,使上海畫壇出現繁榮的局面,對中國近百年的繪畫史產生過較大的影響。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