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羽烹茶圖》
趙原的《陸羽烹茶圖》圖繪以陸羽烹茶為題材,用水墨山水畫反映優雅恬靜的環境,遠山近水,有一山巖平緩突出水面,一軒宏敞,茅檐數座,屋內峨冠博帶、倚坐榻上者即為陸羽,前有一童子焙爐烹茶。
“山中茅屋是誰家?兀坐閑吟到日斜。俗客不來山鳥散,呼童汲水煮新茶。”圖文并茂,鑄造了士大夫煙霞痼疾與泉石膏肓的精神世界,也從一個側面折射了元代的社會思潮。

元明趙原《陸羽烹茶圖》局部高清大圖(一)
乾隆御筆:古弁先生茅屋閑,課僮煮茗霅云間。前溪不教浮煙艇,衡泌棲徑絕住遠。
《陸羽烹茶圖》為水墨畫,畫面圖文并茂,鑄造了士大夫煙霞痼疾與泉石膏肓的精神世界,從一個側面折射了元代的社會思潮。此圖山石皴法的側鋒圓轉,樹點墨法的粗重厚實,無不著意經營,缺少空靈虛曠、自然無為的韻致,特別是濕筆淡墨的運用,還未能打破宋人的陳式。此圖表現了文人隱居閑適的生活。遠山近坡用披麻皴,皴筆圓轉虬曲,頗多側鋒,樹法書落,學董巨而有變化。“畫師今趙元,東吳諒無雙”是當時對趙原繪畫的評價。“畫師”是對職業畫家的稱謂,元代職業畫家的繪畫題材、畫風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文人畫家的影響,于此圖可見一斑。

元明趙原《陸羽烹茶圖》局部高清大圖(二)
窺斑題詩:睡起山壘渴思長,呼童剪茗滌枯腸。軟塵落碾龍團綠,活水翻鐺蟹眼黃。耳底雷鳴輕著韻,鼻端風過細聞香。一甌洗得雙瞳豁,飽玩苕溪云水鄉。
《陸羽烹茶圖》圖繪遠山起伏,水面遼闊,臨溪筑有草閣,叢樹掩映。閣內一人坐于榻上,當為陸羽,一童子擁爐烹茶。陸羽(733-804年),字鴻漸,自稱桑苧翁,又號東岡子。湖州竟陵(在今湖北省天門市)人,性詼諧,閉門著書,不愿為官,一度曾為伶工。他與女詩人李季蘭、僧皎然頗有友好,尤以嗜茶著名,并對茶極有研究,著有《茶經》三卷,世稱其為“茶神”。陸羽以后便成為淡泊清高的文人崇拜的偶像。

元明趙原《陸羽烹茶圖》局部高清大圖(三)
趙原,元末明初畫家,生卒年不詳。趙原一作元,字善長,號丹林,莒城(今山東莒縣)人,一作東平(今屬山東)人,寓吳(今江蘇蘇州)。明太祖洪武間征至中書令,為宮廷畫家。洪武五年在昆陵作聽松圖,此頃被征至京圖往賢著功名者像,應對忤旨,被殺。趙原師承董源、巨然,也參用李成、郭熙畫風。曾與顧德輝、王蒙、倪瓚交友,工山水,善用枯筆濃墨。兼能竹石,當時在平江一帶負盛譽。

元明趙原《陸羽烹茶圖》局部高清大圖(四)
趙原自題:山中茅屋是誰家?兀坐閑吟到日斜。俗客不來山鳥散,呼童汲水煮新茶。

元明趙原《陸羽烹茶圖》局部高清大圖(五)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