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shù)家: 陳燕飛、柴一茗、顧村言、李潔、裴晶、潘曦、孫燕平、翁雪松、余啟平、姚興文
合作品牌:璞素、積慶堂
出品人:許華琳
展覽統(tǒng)籌:裴今梅
策展人:陸芳菲
開幕時間:2017.08.25 15:00
展覽時間:2017.08.25 -09.30
展覽地點:言午畫廊(上海市閔行區(qū)新鎮(zhèn)路1399號寶龍大廈1樓)

當十三知道我們知道它是公貓時20x30cm 2016 李潔
“左琴右書”中的琴與書,其實是一個整體。古人說琴棋書畫,首提在琴,琴音之松沉曠遠,清逸儒雅,能雪躁靜心,感發(fā)心志,抒寫性情;至于“書”,此處更多指向書寫,清代劉熙載在《藝概》中說:“書者,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或者可以說,琴與書,說的都是如其人,如其學,而其中,更有一種與文脈、學養(yǎng)相關(guān)的性情與暢懷處。

古樹系列16號 綜合材料+布面水墨 50×60cm 2017 翁雪松
這一展覽之所以以此為名,也正在于看到當下中國書畫面臨的一些困境與問題,一方面是琴心與文心的缺失,另一方面,也在于書寫性與真正寫意暢神的缺失。這種缺失的根源與這一百多年來西方影響的藝術(shù)教育當然關(guān)系極大。

關(guān)于竹子的若干變格 墨,竹紙 2015 潘曦
然而,中國文化是有著悠久的歷史與深沉廣闊的自信的,經(jīng)歷了彷徨與摸索,總有一些同行者依然會沉潛于自己的內(nèi)心,于中國文化中的性靈寫意一面心有所會,繼而以自己的筆墨抒寫性情與一種自在之意:比如,這次展覽呈現(xiàn)的這些書畫家,余啟平、裴晶畫中的造境與弦外之響,陳燕飛、孫燕平、姚興文書法的求拙與對形式的探求,顧村言畫作的文氣與真率之意,潘曦的淡遠與婀娜輕盈,柴一茗筆下的魔幻與恣意放任,翁雪松筆下蒼茫的山石,李潔畫作的造型稚拙與設色渾厚,雖然風格不同,但卻各自在當下特有的方式踐行著中國的“琴書”傳統(tǒng)。當然,還有袁野流水般的悠遠琴音。
從中,可見其人其性其情,而支撐起他們的作品深度的,正在于背后的琴心與文心。
——此之謂“左琴右書”。

行草橫幅60x180cm 2017 姚興文

梅霞 110×68cm 2015 陳燕飛

頗得湖山趣不知城市喧 34×34 宣紙彩墨 2017 裴晶

蒲石圖 55×34cm 顧村言

戲游曲 - 新詠05 2012 22x13cm 宣紙彩墨 柴一茗

http://n.sinaimg.cn/collect/transform/20170823/Ekx9-fykcypq4803826.jpg

左琴右書 150x50cm 孫燕平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