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眼為心—觀陳平畫有感
文丨曹星原
陳平雖然在這個展覽中修辭性地問“手眼何為?”但是看他的畫,感到他的手眼是為寫心、寫境,而不是簡單被動地模仿視網(wǎng)膜上的圖像,因此他能更是清楚地看到“繪畫死于崇高敘事的終結(jié)!”特別是他再次回到繪畫的原因不是寫實、不是敘事、更不是換取生存資源的壓力,而是幾十年前著名油畫家朱乃正的作品給他留下的記憶一直深深地刻劃在他的腦子里:“到北京王府井校尉胡同的中央美院,拜見朱老師。在一幢新樓里有間不大的工作室,三面墻裙上放滿了微型風景畫作品,有的原作甚至比我在美術(shù)雜志上看到的印刷品還要小。朱老師說在青海時常常獨自徒步大漠深處寫生創(chuàng)作,小幅面油畫比較容易控制、攜帶。”這些小作品是朱乃正在困苦中、在冰峰下、在雪地里、在焦陽中尋覓出的心靈的寄托,不是簡單的、習作意義上的寫生作品。

《憇》 布面油畫 108X85CM 2009年

《海邊》布面油畫 95X75CM 2015年
陳平筆下的人物,似乎是寫實,細看,大多是一個想象的呈現(xiàn);陳平把這種呈現(xiàn)稱為是“寫實與遷就”。從理論上看,真正意義上的寫實是不存在的,我們面對的作品都是畫家的手眼對大腦的遷就的結(jié)果。心里對此清楚的人,作品就會有明確清晰的境界,心里不清楚的人,包括那些強調(diào)跪拜自然為師的人的手眼也不可能不遷就大腦在把握和處理自然景觀時所做的整合與修正。誰也畫不出客觀的景物,只能主觀地畫出自己對自然的理解。所以寫實的過程中手眼只能遷就大腦的修養(yǎng)和主觀趣向。

《如皋小溪》 布面油畫 95X80CM 2007年

《雙人體》 布面油畫 95X75CM 2015年
米芾說畫為心?。恢炷苏π芯秤尚脑臁j惼降氖盅圻w就了他的主觀思維,因此他的作品是借客觀形態(tài)來表現(xiàn)主觀意造、是境界的渲染不是客觀的模仿。
手眼于是成為他的心靈的外在延伸。
2017年8月匆就于九龍山下

《1876.張之洞與淞滬鐵路》 布面油畫 68X42CM 2014年

《倒置的青春》 布面混合材料 160X120CM 2017年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