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個人都有一個自己選擇的道路,十人十樣,千人千模。當然,出生由不得自己選擇,更不是天注定,因為,人是人他媽生的。人不管是出生還是日后的生活,始終擺脫不了家庭對他的影響。那么,這就先從楊和平的雙親說起,這里只談技藝,拒絕家常。他的母親擅剪紙,父親擅書法(寫得一手何紹基的好字),這就是他的家庭——和平年代的文化家庭。在成長的道路上,有人會變,有人開始喜歡穿金戴銀,有人開始青睞典雅大方,有人開始愛上濃妝艷抹,有人卻以慵懶為美;只能說,美是修養,是一種境界和檔次,是對人生自由的選擇。而楊和平對老莊哲學和漢魏藝術猶為情有獨鐘,他崇尚老莊以素為貴,大象無形的藝術思想和人生觀念,認為描頭畫腳,斤斤細謹,不足為訓,充其量不過是雕蟲小技,乃丈夫所不為。


楊和平的作品會讓你覺得發笑,顫動的筆觸像他在顫音,讓你覺得大男人有時像小孩,需要人哄人逗,需要激情;就如他最新的作品——情人節禮物系列,滿眼的戀愛小情趣,他的畫作你我都能看得懂,相對他的臉龐你完全不會感到作品是老氣橫秋的,他不是傳統畫作的搬運工,因為你看不出他是師法宋元,還是明清,不告訴你你能將他不成比例的蝴蝶跟“莊生曉夢迷蝴蝶”之意相聯系么?我想,他想表達的是學繪畫應該學變形。為什么呢?理由像是很多,但也可以簡單地回答,因為藝術究竟不是生活,盡管它源于生活。一個在繪畫上無拘無束,徜徉自由的人,我想稱他為筆尖上的“老男孩”。
這個“老男孩”受中國傳統文化熏陶和影響的痕跡較為明顯,重點不是他畫了瓶花、大鳥、游魚、器皿等花鳥畫題材的內容,關鍵是他想要向你傳達老莊哲學尤其是莊子著作中的那種目縱千古,心橫八荒的“逍遙游”精神,但這個老男孩顯然沒有想要強調“大鵬”、“大木”、“大器”磅礴的氣勢,反倒將他不成比例的人、物渲染的喜感十足。老男孩沒有拿自己狹隘的推理去指導旁人,沒有看到大的畫大的,因為這是比土匪更惡毒的圖財害命的行為。


楊和平自認為,藝術的起源是娛神的,原始音樂是給神聽的,原始舞蹈是給神看的,上帝也這么認為。最早人類的飾物、紋身和他們所創作出來的彩陶、巖畫、石器等等都無不充滿著不可知的神秘感和孤獨感。而正是這種神秘感和孤獨感,恰恰暗合了藝術的本質和真諦。楊和平與神同在的觀點是否準確,是否嚴謹,我們先不論,但我們的確從楊和平的作品中,看到了由上述傳統和現代兩方面觀點相互交融所孕育、催發而來的令人驚喜的化學反應。


如果從繪畫技法談起,楊和平的作品是現代意義的寫意,因為他是現代人啊,雖然師法古人但他有手機,玩IPAD啊。如果說,一定要在傳統繪畫與現代繪畫上區別,那么,前者的核心是寫意,后者的核心是構成。這個“老男孩”顯然領會了繪畫中的見好就收、適可而止、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勢。在他的筆下,不管陶器、花卉、飛鳥、魚類,抑或荷塘、景觀、文房用物乃至題款、鈐印,皆表現為點、線、面,相互對比、相互映襯、相互制約、相互呼應,著力強調形式感和裝飾性。這種不拋棄、不放棄古人的寫意,又將構成作為自己作畫的基本原則,最終達成“老男孩”的“小風格”。


“老男孩”筆下這種意象式表達愛戀的方式,天真、童趣,完全迥異于你那99朵式的傳統程式。經過“老男孩”的詮釋,讓你的情感可以自由、夸張還能變形,但絕不會失真。也與大部分人表達的情感形象拉開了距離,打造出一種別出心裁的個人色彩。看似稚拙顫抖的表達方式,一定是“老男孩”戀愛心得,能將愛戀表達到此種程度的天真,順便打破個當下畫壇千畫一面的審美疲勞,需要多少次的戀愛經歷呢?這個就不太方便八卦了。反正他不會給你一種言過其實、得意忘形、爬的高摔得狠、吹的大癟的快的戀愛方式……欲望是本能,但不可縱欲,全世界都給了你,你吞得進去嗎?
文:劉小瑋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