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洲之路》 180x180cm
寄情筆墨——陳天的書畫藝術
世賓
“自由散漫”作為一個詞或者一個詞組,從識字起就被作為貶義詞灌輸給我們;在老師的評語中,如果出現“自由散漫”幾個字,那你就會被掃入差等生里面了——我們的教育總是在努力把人塑造成循規蹈矩的隨從。但我是多么心儀這個詞,就像我在佛家的典籍里看到“得意忘形”時所能感受到的逍遙狀態——有如掙脫牢籠的輕松感;“自由散漫”這個詞給我喜悅,給我從庸俗、秩序、規矩中脫身出來,保持一種獨立、隨性和自我完善的自由感。自由是西方政治學一個重要的概念,它意味著個體在抗拒整體的命令時天然的權利,而散漫一詞在道家的哲學里、在魏晉名士的舉止中,已內化為中國文人在“處江湖之遠”時的生命追求。這兩個詞的組合以及對這對組合的肯定,意味著對東方與西方、現代與傳統的某種有價值的生存方式的認同。它們作為一種價值觀、一種生存方式,事實上是極其難以抵達的,它只是我們努力踐行的一個方向。



我費這么多的話語解讀這個詞,目的就是要把這個詞獻給我的老友陳天。和陳天交往已經有30年了,從青澀的少年到現在邁入中年,我們從激情和浪漫走向了沉著和豐富。與陳天30年的交往,我認為他配得上“自由散漫”這個詞,這是他的天性,也是他的藝術和人生追求的目標。從天性到藝術,那是一個多么漫長的過程,有多少反對的力量在你成長的路途中埋伏,并隨時準備消滅或把你扭曲。
在講究秩序和傳承的語境中,自由散漫意味著游離,意味著從慣性和龐大的行進隊伍中抽身出來,孤獨地投身到自我的黑暗中,從模糊和疑惑的泥濘里重新開辟出一條道路。這需要多大的能量和勇氣啊!



陳天曾經從事過當代藝術的創作,但他的主要作品是中國畫。在傳統繪畫中淫浸了幾十年,他有著深厚的筆墨基礎和對筆墨的獨特理解,但由于自由散漫的性格,他總想從強大的傳統中游離出來,也想從新時期以來中國畫變革潮流中游離出來。他的生命熱情本能地告訴他,無論傳統有著多么輝煌的成就,無論你模仿得多像,在前人的窠臼里也步也趨,也將只是一部性能不錯的復印機;而潮流式的變革也不能對應他內心的認同,或者說,他還無法割舍一直滋養著他的那些筆墨和傳統繪畫的符號:山水、草蟲、高士。也正是這種游離,使他的作品在傳統國畫領域呈現了獨特的一面:傳統的題材只是作為一種符號的存在,他所在意的是筆墨;而筆墨中,承載著他的性情、對生命的理解以及一種當下的精神。



這種當下精神就是游離,它來自陳天本身的生命訴求,也來自現代的內在動力。在傳統的文化中,整體觀、傳承是習藝者不可逾越的路徑,而到了現代,顛覆、反抗、游離成了現代獲得活力的精神源泉。正是這種游離精神的存在,才使我們在陳天布滿傳統題材和筆墨的畫面中捕抓到一股隱約的現代氣息。他的畫中的這種現代氣息不是來自題材,也不是來自筆墨精神的現代性運用,這種氣息恰恰是陳天本能地對游離的姿態的下意識尋覓和擁抱。那是一種在他的畫中埋得極深的精神氣質,這種氣質也內化到他的筆墨中。在陳天的高士圖和焦墨寫生的一系列作品中,這種氣質呈現得比較淋漓。這種游離的藝術性呈現是一個極其艱難的過程,傳統巨大的陰影或者說包容力籠罩著傳統國畫的領域,要在里面革新或者有所創造,非具備巨大的天賦和藝術自覺是無法做到的。那就是基于陳天具有對陳腐力量的掙脫的自覺和他精湛的水墨技巧。



陳天每天大量時間都呆在畫室里,與筆墨打交道;他內心中有千軍萬馬,總感覺時間不夠;他沉綿于傳統,但對現代滿懷關注的熱情。陳天深切理解現代的沖突、焦慮、疼痛,但他熱衷于描繪山石、溪流和植物,以及高士的生活:琴棋書畫、曲水流觴。他描繪隱逸,但卻仿佛不是傳統的高古和寂靜:那些如石頭般的人體,或坐或立,三三兩兩,對話論辯中,卻有一股并非靜止的潛流。那些隨意涂抹而又具有非凡概括力的焦墨速寫,山川、河流、村莊在大自然中保存完好,又仿佛有一種速度感正在穿越它們。陳天的對抗性和超越性是否在這里:他保持著對現代工業化和消費性時尚的認識和體驗,卻守護著筆墨下給人以庇護的自然;他是否企圖復活那被遺棄的技藝和與這種技藝相伴隨的生活:在喧嘩的世俗中,在保持現代的感受力中挽留住安詳和寧靜的可能?

《暮色》180x180cm

160x160cm


陳天·藝術簡歷
廣東,畢業于日本福岡教育大學,美術學碩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廣東書法家協會會員,現任職于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曾多次在中國各地、美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新加坡、馬萊西亞等國家地區舉辦個展。出版有《陳天畫集》、《陳天書法集》等個人畫集十幾種。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