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皖臺文化交流現場合影
7月13日至18日,市場星報,安徽畫報組織的“文脈頌——皖臺文化交流”順利完成文化交流,圓滿結束。
此次文化交流團一行16人,由著名書畫家王少石、張宜克、 王士龍、曹光友、 王德康、張志能及攝影家孫平、陳年華、海心、詩人常娟等組成。在臺灣期間,他們與著名藝術家陶晴山、黃智陽、白宗仁相互一起創作、切磋。陶晴山格外高興,因為他的老師江兆申原籍是安徽歙縣人。

筆會交流

現場創作
文化交流期間,藝術家們走進臺北故宮,欣賞了無比珍奇的瑰寶;同時走進日月潭,感受無比旖旎的自然風光。大家感受深刻,著名畫家、收藏家、鑒賞家王少石先生指出,這次藝術交流對于精神文明的弘揚,對兩岸燦爛文化的交融都有著深刻的意義。從事藝術研究多年的張宜克先生同時表示,從此次活動中他深刻感受到了臺灣同胞的熱情和臺灣文化的厚重。著名作家陳登科之孫陳少卿為特派向導,他表示感受到了藝術家們的人格魅力。

前往風景秀美的阿里山

在臺灣標志性建筑101大樓合影留念
本次交流活動得到臺灣華品文創出版公司、蕙風堂的大力支持。可以說這次交流增強了兩岸同胞的友誼,繁榮了兩地的藝術事業。《臺灣導報》副社長吳惠民親臨現場,對此次活動的展開極力贊揚,該報對此次活動的完美收官進行了整版報道。王少石、張宜克、王士龍、曹光友、王德康、張志能因基本功扎實,表現出色,被授予“優秀文化交流大使”稱號。

臺灣導報對本次交流的專題報道
盡管“文脈頌”活動已經結束,但是兩岸藝術家仍在保持著交流。據悉,市場星報社將充分整合資源,不斷完善交流內容,開展更多的國際文化藝術交流。

部分交流大使在蕙風堂合影留念
* 附優秀文化交流大使簡介
安徽書畫家六位如下:
王少石,1940年生,師從蕭龍士、許麟廬。安徽省宿州人。國家一級美術師、安徽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安徽省書協顧問,曾任安徽省政協五、六、七、八屆委員、安徽省人民政府參事。擅書、畫、篆刻,雄渾厚重,蒼莽古樸。工詩文,精鑒賞,富收藏。著有《紅樓夢印譜》、《中國美術家大系·王少石卷》、《大寫意三字經》。編有《麟廬翰札·致弟子王少石》。
張宜克,字石兄,號北極野人,法通居士 。祖籍安徽五河,畢業于合肥工業大學 。現為中央文史研究館書畫院安徽分院特聘研究員、安徽省文史研究館書畫研究員、中國藝術促進會藝術顧問、美國阿拉斯加大學客座教授、國際禪意書畫院院士、安徽省江淮詩書畫研究院副院長、安徽省蕭龍士藝術研究會副會長、安徽新媒體集團藝術顧問、星報藝術中心顧問、安徽國藝書畫院藝術總監、合肥五月風書畫院藝委會副主任。
王士龍,號芒碭山人。1955年生,安徽碭山人。曾擔任安徽省工藝美術終極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現為安徽省文史館特邀研究員;中央文史館書畫院安徽創作基地特邀研究員;中國書畫院安徽分院副秘書長;安徽省黃山畫會副秘書長兼辦公室主任;安徽省黃山書畫院畫師;安徽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安徽現代書畫院副秘書長;《皖風》雜志美術編輯。
曹光友,中國工藝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國禮特供藝術家、安徽曹氏宗親聯誼會名譽會長、李鴻章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美協培訓中心特聘畫師等。
王德康,1964年生,安徽合肥人。自幼隨著名畫家馬彬先生習畫,主攻傳統山水,中國書畫函授大學國畫班首屆學員。現為民盟安徽省書畫院常務副秘書長。
張志能,安徽合肥人。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中國文化藝術人才協會第三屆副主席、安徽省中國畫學會理事。
臺灣書畫家三位如下:
陶晴山,國立藝專美術科。應邀國內外參展多次,個展于臺北、基隆、新加坡、日本。曾任中國美術協會監事、中國畫學會秘書。現為中國國際美術協會顧問、中華畫院顧問、基隆美術協會會長。榮獲金爵獎。
黃智陽,別名黃陽。中國美術學院書法博士、臺灣師范大學美術碩士。華梵大學美術系教授、臺灣師范大學美術系兼任教授。曾任華梵大學美術系主任、廈門大學客座教授。重要現代書法研究學者,參與海內外重要展出,作品曾收藏于國美館、北美館、中國文字博物館、中國美術學院等
白宗仁,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學博士、系主任、敎授、研究生導師。亞太墨彩藝術聯盟理事長、中華兩岸文化藝術基金會副理事長、中華畫院秘書長、國內外個展二十馀次、聯展百馀次。參加中國第十、十一、十二屆全國美展。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