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508年7月,偉大的頓悟出現在貴州龍場驛,在夏夜的一個神奇瞬間,王陽明先生悟道了,天地間獨自通達,為后來創立集儒、釋、道三家之大成的陽明心學點燃了火種。然而遺憾的是,沒有任何人看見這震爍古今的一幕。

斗轉星移,想要用藝術還原歷史時刻,還得尋找依據。2016年6月,我懷揣一堆問號赴貴州求解。然并卵,當年悟道的小洞,看上去平淡無奇,案發現場的靈感,都被王先生帶走了。

身處黑漆漆的洞中,不知道是怎樣的神示,讓先生瞬間覺悟:“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誤也。”

悟道后,先生的追隨者眾多,棲霞山的陽明洞逐漸成為他講學的地方,這里的面貌就大不一樣了!

陽明洞雖小,氣場卻很大,億萬年的能量運動一點點改變著石頭的形狀。洞里乾坤簡直就是一個哲學模型。

里面一定藏著秘密。

哈哈,沒想到王先生果然在這兒!

洞口正對的石壁上,先生抬起雙手,瘦削的身影帶著悟道的心得講學、指揮戰斗,建立起顯赫事功。他官至兵部尚書,隆慶年間被追贈新建侯。

另一個發現更讓我目瞪口呆,先生赫然守在右邊的洞口。

他驀然回首,眼神投向潛意識深處,與天性中的圣人之道匯合。這一定是頓悟的瞬間!通透浩渺、從容豁達、容光煥發。這尊石化的王先生沒有人工雕琢的痕跡,是大自然為圣人封神而作。

中國許多景點都有象形聯想,自然形成的擬人化造型,往往成為編故事的依據。比如三清山的神女峰、黃山的猴子觀海等。

三清山神女峰

黃山猴子觀海
然而,陽明洞可不玩虛的!驚現的奇跡實現了四個不可能:1.不可能因為王先生在這里講學,就有能量讓上古的石頭變成自己的身形。2.不可能巧合到小小洞內同時出現兩個酷似的形象,一個浮雕,一個圓雕。3.不可能造型正好與先生悟道、講學、指揮戰斗的生平事跡相符。4.不可能在多重巧合的基礎上,億萬年的自然成型還達到了人類推崇的美學高度。

還有一個不可能:我不可能運氣這么好,難道前人都沒看見?我感覺自己在作弊,打開了歷史遞來的紙條。

古人遺留下來的,只有王先生晚年的畫像,要重塑他37歲悟道時的模樣,必需挑選適合的超模,為什么是超模呢?要的就是氣宇不凡。
王陽明像

沒有什么可以替代陽明洞給我的暗示了,當年悟道時,一連串動作中,必定有洞里轉身的那個姿勢。

拍攝任務以神似為準。

雖然只拍一個動作,但依然很難。快門追趕、鏡頭掃射,僅分寸之差就與王先生貌合神離。

數百回合下來,終于把他關進相機,除太帥以外,像了。




形狀連上了意義,像電器接通了電源,剩下的就是辛勤勞作了。
先生建立事功的身影支撐起畫面。
轉身悟道的形象居中。

我不知道宇宙中的引力法則是如何運行的?總之,始終有一種召喚,讓我沿途撿拾視覺密碼,層層剝開心中的真實。

先前準備留白的部分,改為星空。

右下方悟道的小洞也必需通天,不然怎能悟得透徹呢?以先生晚年的畫像倒推出中年,雖沒有超模那么帥,但必需自帶仙氣。

經過一年的努力,2017年6月11日,《王陽明龍場悟道》終于完成了。這是一趟從起心動念到虛構實現的心學之旅。先生在天有靈,引導我創作,他提出的“心外無物”為我傳遞了“心內萬物”的方法,如果沒有心動,相應的多重巧合就不會出現,也無法穿越一個個暗道,最終走進這個早已注定的結局。
自然造化遂人愿,人心所向動天機。

接下來,再帶大家游覽細節。當初無感的小洞,成為畫面的最后一塊拼圖,貢獻了意義的靈性結構。



洞中一處與環境廣泛連接的鐘乳石,仿佛靈感中樞,被嵌入流動的筆觸里。


先生展開雙臂的輪廓支撐起畫面,讓石洞大開,通達宇宙。


它的原形也留在了畫面左上角,成為顯赫事功的注腳。

陽明洞里驚喜不斷,趨勢攪動潮流的奇觀出現在洞頂。

截取先生頭上那段石化的浪潮,權當波瀾壯闊的歷史背景。

彪悍的石頭、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


就連當初偶然的筆觸,也有幸留到最后,充當了炙熱的能量,注入先生的身體。

曲折的深藍線從畫外穿越石層匯入太空,如同這次偉大的頓悟,瞬間連接無限。

畫完最后一筆,我被意義淹沒。
2017年7月12日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