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何去何從中,尋一束通靈之光
繪畫,是從事藝術創作者一生都在用生命實踐和思索的事情,不可或缺的是思考、激情、執著、努力、勤奮、展現、機遇……,是個體在用時光書寫的一種狀態,是自我內心世界表征為孤獨、執著、情懷與情趣的現象。在面對當下多元素的藝術語境和寬泛的載體形式下,前人似乎已經在諸多方面都已窮盡,或者說都有了一些代表人物,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人,處于全球信息大融合與科技高新迭代的當下,我們既要快速處理轉眼易逝的信息碎片,又要蹲守生活常規與分析事態變遷走向,還要真實的面對自我內心世界,我們如何去守心、懂情、執愛在一條不偏不倚的求藝路上,走穩走好,是每個人把握人生坐標的前提。
陳遠波是一位出生于湖南懷化的80后年輕藝術家,他是湘西走出來的富有才華和情義的胡子哥,他對繪畫創作充滿著極大的熱情和激情,他的身影漂泊在各地,經常出去寫生、交友、游玩,在行走中無時無刻不在學習、思索、體悟和反思一些問題與現象,2008年從江漢大學油畫專業畢業后,就開始以職業繪畫為生,2013年在揚州成立自己的工作坊,在南京、在成都、在北京,在動態的計劃中,同時他也能沉得住心憋得住氣守著一片靜的空間安靜的創作,他有時候喜歡以黑色為背景,藍色為基調,把腦海中構思好的草圖,在畫布上以表現主義的方式大筆揮灑、涂抹、覆蓋、觀摩、保留、修改,再意象性的找到關聯在一起的局部點和色塊,形成一個看似散亂、變形、扭曲、螺旋、無章法的視覺結構圖,卻是有一定規律可循的。在他最近創作的《何去何從》系列作品中,我們就不難看出,他近些年的創作是在一條主線上縱深性的思考和摸索,從一個點伸展到另外一個點,從一個視角移動到另外一種視角上,在多方位的立體空間中切分為n個面,通過有意識的打破、重組、建構,為一幻境,為客觀真實存在的現象本身,在虛幻或真空的粒子空間里,最原始的表達自我實實在在的性情,從他早期學生時期的《星·系列》 、《越獄》 、《大師永恒》 到畢業后創作的《何去何從》系列作品,是一個從量變、質變到蛻變的過程,他對生活周遭的觀察、感悟和反思,還有對快速發展的工業文明進程帶來的各種問題,都有自己情到深處和痛點的思考。他有時候想把自己放置在城市匆匆忙忙行走的各色各樣的奔波路人之間,想發生點關系,又融入不進去,在人們躁動的心態和快節奏的生活狀態下,每天都在面對著刻板的機械化生活樣式;上班、公交、地鐵、打卡、公關、文案、人脈、交際、下班、隧道、超市、學校、菜市場、出租屋、工作室、游樂園、體育場、跑步機、健身房、旅游、美容、養生、醫院、墳墓等,我們每天面對的習以為的日常,看似是上帝早已安排的,其實在無神論者他看來,是集體無意識的躍動,也是一個個賦有鮮活生命的個體存在的痕跡,是每一個星點發出來微弱的光,并不耀眼,只有當無數個星點結合起來才是力量,是一道光芒,你怎么去觀看、思考、總結、表達,從常理的邏輯思維中跳躍出來,從多方位的角度去思索,那么在藝術創作中就容易產生一個創作的靈感,也就很容易找到一個切入點,從對生活的覺醒,到對生命的覺醒,到對靈魂的覺醒,人生是一個煉獄的過程。
有些人在觀看他的作品時,覺得是美的,卻又不知美從何來?我認為他的作品是有重量和份量的,有份量的美,應該是把生活撕碎給人看,或者在丑態中挖掘出一種生存與生命的價值美來,或者在心有靈犀中彼此遇見。尼采也曾寫到 “最高貴的美是這樣的一種美,它并非一下子把人吸引住,不作暴烈的醉人的進攻(這種美容易引起反感),相反,它是那種漸漸滲透的美,人幾乎不知不覺把它帶走,一度在夢中與它重逢,可能在它悄悄久留我們心中之后,它就完全占有了我們,使我們的眼睛飽含淚水,使我們的心靈充滿憧憬。”
冷述早 2017.6.21 寫于宋莊

《何去何從~3月30號》 布面油畫 120X150cm 2016
對 話
冷述早:80后獨立策展人
藝術家:陳遠波
述早:你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對繪畫感興趣的,開始介入到這個領域的初衷是什么?
陳:小時候就開始對繪畫有興趣,感覺繪畫是一種神奇的表達,有著無限的秘密和誘惑力!初衷也是因為它的神奇、無限秘密的誘惑,把我帶入了繪畫的領域,像一頭好奇的牛一樣闖入這片土地,邊看邊吃草尋覓這片領域,也是對個人生活所向的熱愛!

《何去何從~3月25號》 布面油畫 50X150cmX3幅 2017
述早:在藝術鄰域,有你喜歡的藝術家嗎?喜歡他的什么?
陳:當然有的!凡高是最早知道的藝術大師,也是最打動和感染我的,首先聽凡高的故事很真實、痛苦、很具藝術生活代表性;但我感覺他對生活及為純粹、坦誠、熱愛!我看到的是他的興奮、純真憨實、固執、精神世界豐富多彩!對藝術生活的渴望、癡戀、無情的向往!

《何去何從~11月19號》 布面油畫 60X120cm 2016
述早:你最近創作的《何去何從》系列作品,記錄你生活行走狀態下對繁忙社會下人們行走的片影,以及在站轉地劃破時空的碎片,是從生活另一視角觀察生活的忙碌與分離支碎狀態。這種人們的生活現狀和精神狀態在你的作品中有沒有完全的得到呈現和找到了一個合理的抒發點嗎?
陳:是這么些年一直處在的一個狀態,有時候反問自己,為什么去那,去那干什么,為了什么……就像高更的《我們從哪里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里去?》喚起哲理的發問!現在這還只是最初的呈現表達,《何去何從》是我的行走經歷及感受到生活忙碌追逐片影,這次展的是《晃動~何去何從》系列作品,也是最初的瞬間感悟,《何去何從》系列作品還有切割、抽片、流逝等幾個系列的延續,來對何去何從系列作品的完善。也是自己對當代生活所向的表達!

《何去何從~5月15號》 布面油畫 50X70cm 2016
述早:從你早期的《越獄》系列到《大師永痕》系列再到《何去何從》系列,是一個大的跨度,從關注大師、明星的日常和他們的事跡及創作精神,到關注普通的大眾,你的作品風格和想法,都有了大的改變,你是出于怎樣的一個考量的?這種變化是?
陳:《越獄》系列作品是最開始成型的一批作品,那是上大學時看美劇《越獄》對劇里人生的掙扎及對自由的渴望!,《越獄》系列是借劇隱喻折射出現實人的復雜欲望與內心煎熬!《大師永痕》系列是自己對喜歡的大師永痕記憶的感觸認定!《何去何從》系列是我對個人的奔波中的經歷感受,對當代繁忙生活行走狀態下的人們片影表現!從《越獄》系列到《何去何從》系列說現實點就是我從劇中回到現實生活中!
《何去何從~11月11號》 布面油畫 65X65cm 2016
述早:在畫畫之余,我看到你有喜歡玩根藝,從天然的根雕上面給你帶來什么想法和靈感?
陳:根是我們老家是湘西,從河里撈上來的陰沉木,形狀都被歲月摧殘打磨的很怪巧、很有意思!于是就弄了一些玩,動動手,把它弄成隨型雕塑,擺放在工作室!也是感受對立體的觸摸與碰撞!
展覽現場(局部)根藝 - 裝置
述早:你最近在看什么類型的書呢,有什么啟發?
陳:最近看道德經,主要是想靜下心來體會老子說的那些事觀,還有些有趣的故事列舉處事明辨厲害關系!天地間“道”清靜無為,一切順其自然,人要順應“道”!

《何去何從~16年9月9號》布面油畫 80X120cm 2017
述早:你是如何解決生活與創作、物質與精神兩者關系的,日常時間如何安排?
陳:我把生活當創作,在畫里畫外反復來去,現在的生活狀態,無時無刻在給創作做輔助,有時候買個菜回來得先畫完再吃,出行也是走到那捕捉紀錄生活的片影流光,也正順時迎合了我的何去何從系列作品,就這樣在生活中創作,創作中生活!相互支撐!對物質在成長中總會有新的追求,階段性滿足自己,是一種追求與痛苦快樂相行,只是盡量讓自己的生活好點,善待自己是一種快樂!精神追求是永無止境的,每個階段都不一樣,現在想想能安靜畫畫,那已經是最奢侈的堅守!能干點什么就盡量的多做點喜歡想做的事,盡量讓自己的生活有些滋味!生活中的瑣事多,得先把這些事情處理完畢,處于安靜舒服無慮狀態才畫的起來,下午和夜里畫畫創作狀態最好!

《何去何從~9月23號之二》 布面油畫 65X65cm 2016
述早:你5月6日在揚州大偉威士忌酒吧舉行了一場油畫作品的品鑒展,對于這個展覽,你收獲到了什么?
陳:主要是給身邊朋友匯報下近兩年的生活創作狀態及展示新作品,這幾年南京揚州兩地生活!也撐著這個機會約朋友聚一下!在大偉威士忌酒吧做展覽也很有意思,聊聊藝術作品品味威士忌感覺挺好,與美術館畫廊情況不一樣,比較放松,氣氛愉悅好玩!也認識新的朋友及藝術愛好收藏者交流收藏藝術作品!還有邀約做類似的展覽!算是好玩有意思的事情!
《何去何從~4月28號》布面油畫 150X120cm 2016年

陳遠波
職業藝術家,現居南京揚州
1985年12月25日出生于湖南湘西懷化,瑤族
2008年畢業于江漢大學美術學院油畫專業
參展履歷
2017年 遠波油畫藝術品鑒展(揚州)大偉威士忌酒吧
圈里圈外(南京)新城市當代藝術中心
北京夏季展17 恩來美術館 北京
京湘籍藝術家回鄉展 皓聲藝術館 長沙
對等發聲——面鏡ART王江東/陳遠波雙個展 東視圣軒美術館 北京
湘湖精神——在京湘籍藝術家聯合展 上上國際美術館 北京
2016年 奕·境(南京)圈外藝術館
空凡現當代藝術展(無錫)程及美術館
新當代2016藝術聯展(蕪湖)蕪湖美術館
新騎士當代藝術展(上海)M50雅巢畫廊
藝術南京(南京)愛丁堡酒店
寫生中國(南京)三江學院美術館
新當代海南環島采風展(海口)國新書院藝術館
2015年藝術南昌國際博覽會(南昌)國際博覽中心
新騎士聯盟展(南京)圈外藝術館
揚州首屆雕塑作品展 揚州市文化館
揚州建城2500周年歷史工程題材創作展 揚州市美術館
<<緣創*藝術作品展>> (揚州)
《和聲*不異而同》南京國際美展即鳳凰山藝術園簽約藝術家全國巡展,南京鳳凰山美術館
長沙美廬美術館
上海虹橋當代藝術館
2014年陳遠波繪畫印象展 揚州雙博館藝術文化中心
南京國際美術展 南京國際博覽中心
亞洲青年藝術家提名展 北京798藝術工廠
中國新銳繪畫獎邀請展 北京Hi藝術中心
江蘇省中青年美展 南京江蘇省美術館
泰山美術作品展 山東泰山美術館
揚州市中青年優秀作品展 揚州市美術館
龍川畫派書畫展 江都博物館
2013年印象揚州個人畫展(揚州)
2009年武漢漢陽造青年藝術展(武漢)
2008年武漢漢陽造藝術展(武漢)
《何去何從~4月9號》 布面油畫 110X180cm 2016

《何去何從~10月26號》 布面油畫 65X65cm 2016
結束語
陳遠波是一位行動者,是一位生活者,是一位孤獨者,同時,也是一個有著對藝術執著信念的藝術家,他最近創作的《何去何從》系列,是近些年來在奔波中,對周遭社會現象、景觀、生活事態等各方面的萃取與提煉,是對當下繁忙生活行走狀態下的人們片影的一個寫照,以及在站轉地劃破時空的碎片,也是從另一視角觀察生活的忙碌、分離與支碎的狀態,是晃動、切割、抽片、流逝等幾個系列作品的最初瞬間靈感的撲捉和對客觀社會現象的感悟,在主體自我內心訴求中,達成吻合,也是個人情愫與集體記憶歷數當下生活必然的一種情感表達。在此,祝賀他越畫越好,永遠年輕有魄力!
陳遠波喜歡描述各種車站的場景,這短短的一瞬間,包含著關于生活,關于記憶,關于時光流逝的思考,這短短的一瞬也可能包含著追求自身價值的那一瞬堅持的難能可貴,或者對自己現狀苦惱的無能為力,然而時空永遠是在流動的,他不可能為了某個人的意志而停滯,遠波老師畫作中的形象與空間的扭曲恰恰就表現出了這種動態,他雖是在表現個人意志的主觀性,卻又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一種對宏觀世界的把握。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