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館以“不息”為主題,展示了一系列當代藝術家與手工藝人共同創(chuàng)作的作品,如蘇繡傳承人姚惠芬、姚惠琴姐妹與藝術家鄔建安合作的《骷髏幻戲圖》系列,與邱志杰、湯南南合作的《精衛(wèi)填海》系列,與湯南南合作的《遺忘之海202》;此外,還有由姚惠芬團隊獨立完成的蘇繡作品《馬遠十二水圖》。

蘇繡自古以來便有繡畫的傳統(tǒng),刺繡與繪畫形成了富于文人雅趣的應答,近代以來,又開始與西方繪畫對話。本次展出的作品,是與當代藝術的對話,也是與傳統(tǒng)的對話。上百種針法,富于挑戰(zhàn)性、相互沖突地集合到一起,完成了鎮(zhèn)湖刺繡的一次自我突破。

蘇繡《骷髏幻戲圖》局部圖
本次展覽因為將非遺引入威尼斯雙年展,在國內(nèi)引起了巨大爭議,各種關于非遺和當代藝術的刻板印象,在自媒體上廣泛傳播。孰是孰非,需要更深入的探討;探討,需要更深入的了解。本次講座,有意避免從當代藝術切入,而是從非遺入手,為聽眾創(chuàng)造一個安安靜靜聽傳承人講述的機會。
是販賣土特產(chǎn),還是中國藝術的自我突破?是保守倒退,還是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與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當代藝術界爭論了這么久,我們不應該遺忘非遺傳承人作為當事人的聲音。
6月29日下午15:30,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BMW非遺保護創(chuàng)新基地主辦的“姚惠芬:蘇繡與威尼斯雙年展”將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A區(qū)A301報告廳舉行,主講人為姚惠芬、俞宏清和姚惠琴。歡迎大家前往,近距離聆聽蘇繡傳承人講述她們與威尼斯雙年展的故事。
姚惠芬,蘇繡藝術家、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蘇繡)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首屆中國刺繡藝術大師、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姚惠芬出生于蘇州刺繡世家,從藝近四十年,師從牟志紅及任嘒閑,是沈壽第四代傳人,精通各種針法,首創(chuàng)“簡針繡”技法,擅長人物肖像、油畫及中國寫意水墨畫的繡制。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