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山漁艇
為畫者,文心兼及詩性,正統也。文心,藝之源,可載道;詩性,畫之涵養,亦脫俗。于興洋山水畫藝術取法傳統,文脈純正,心會古畫之質,融通文人精神。使其畫格質樸,古雅,清逸,靈透脫俗;如新月之出春山,晨露之澤秀竹,冬雪之藏良苗。品其佳作,心暢之,思之,似幽人獨往來與巖泉之間;萬古長空,一朝風月,得大道于數尺絹素之內。
![]()
秋山觀瀑圖卷
于興洋師古有其特色,由古追今,自宋至清,師古典之精髓,探研風格流變,師承創新,專心于臨摹,深得傳統之法。由今追古,自清末至宋,反其道而行,從明清純熟的筆墨,詮釋宋元高古的意境。主法梅清,石濤及新安畫派諸家之長,點景人物取傅抱石之古雅是于興洋山水畫的一大特色。博雅大觀,師古人之心跡,而又突出特色,使得于興洋的山水畫藝術有新安畫派之清逸,筆墨老練蒼勁兼備高古之雋猶。如作品《嘉木繁蔭》《秋山紅葉》枯筆渴墨,蒼中帶潤,披麻皴和牛毛皴兼用,筆力沉著松動。墨法清透,淡雅輕疊;透疊的禿筆點苔,自然鮮活。潤染處,略施花青和赭石;畫格清逸中顯高古。趙孟頫有言云:“作畫貴有古意。若無古意。雖工無益。今人但知用筆織細,傅色濃艷。便自為能手;殊不知古意既虧,百病橫生,豈可觀也。”只有對傳統文化的深刻領悟,詩書畫印的綜合修養才能達到“古意”高雅的境界。

《嘉木繁蔭》

《秋山紅葉》
藝術之旨在于繼承與創新,詩性情節的留守與現代意識的徘徊,是于興洋山水畫的又一突出風格。他一面敬畏古典,虔誠傳統;一面澄澈胸懷,觀照當下。作品流露出追問價值,反思存在,竭慮未來。作品《梵音》將傳統的表現手法,文人詩性的情節,現代形式感的語言融合在一起。是理性的批判,還是非理性的玩世不恭?作品中古松聳立,僧人橫排并坐,寺廟佛塔隱約其間。似乎紅塵煩擾,六根須清凈;是出廟庵尋凈土,還是入寺惹紅塵?是苦了輪回,還是辜負了佛性?是比德自喻,還是警言世喻?誰來解緣?詩性的賦予,給作品無限的空間;現代意識的融入,使藝術具備了時代的土腥氣。

《梵音》

歙縣名勝寫生
謙遜,質樸,厚道,重德是于興洋為藝處世之道。潛心研究丹青二十余載,多地考察實踐,他寫太行,貌黃山,圖大別山,以自然為師,廣博闊取,理論漸成,激發純熟。一位為藝傾注全部的書法苦行僧,定將大放丹青之色。

亭小得山多

山色無定姿

于興洋生活照
于興洋,中國畫創作方向碩士,中國教育學會書法教育委員會委員,安徽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安徽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安徽省青年美術家協會會員,合肥市青年美術家協會理事,蚌埠市書畫院特聘畫家。
2004年10月,作品《亭小得山多》入選第三屆安徽省中青年雙年展合肥
2004年10月,作品《云擁山朦朧》入選安徽省第七屆文化藝術節展合肥
2004年10月,作品《天接云濤連曉霧》獲第三屆全國青年國畫展銅獎北京
2005年8月,作品《山居圖》獲第四屆當代山水畫大展獲優秀獎鄭州
2006年10月,作品,《詩地幽居》入選第二屆安徽省美術大展
2007年5月,榮獲全國書法教師書法大賽金獎天津
2008年6月,參加《畫語錄》系列展合肥
2008年8月,參加安徽首屆臨書展合肥
2009年10月,作品《探幽》入選第三屆安徽省美術大展合肥
2010年9月,書法作品入選第九屆書法新人新作展合肥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