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展覽時間 -
2017年06月17日 至 07月02日
- 開幕式 -
2017年06月17日 下午15:00
- 展覽地點 -
銅仁路92號 敬華藝術空間
- 展覽介紹 -
銅仁路92號敬華藝術空間即將于6月17日至7月2日舉辦“文心造化——顧潛馨·顧炫父子精品展”,本次展覽恰逢父親節,在這個父愛融融的日子里,展出顧潛馨、顧炫父子二人工筆花鳥畫精品近百幅,這也是他們父子的首次攜手。顧潛馨先生精于花鳥,在梅景傳承之外,他于五代、宋、元花鳥之意境、氣勢、章法、造型、筆墨、設色極為用心,深得三昧。筆下的一切皆有別具一格的驚艷表現,作品已然呈現一派大師氣象,獨步海上花鳥畫壇。顧炫作為顧潛馨先生的獨子與梅景的傳人,默默耕耘,心無旁騖地專注繪畫,近二十年的磨礪之后正在怦然綻放出別樣光華,已然成為梅景書屋嫡系門人中的佼佼者。

顧潛馨 花鳥四屏

顧潛馨 富貴成雙

顧潛馨 海棠白頭
工筆畫,亦稱細筆畫,屬于中國畫技法類別,與寫意畫相對應,宋代的院體畫、明代仇英的人物畫等,都是工筆畫的典型代表。工筆畫工整細致,先用狼毫小筆勾勒,再隨類敷色,層層渲染,最終實現形神兼備的藝術效果。畫工筆畫,需忍受創作時的寂寞,忍受少有同行者的寂寞。因為,工筆畫創作周期長,費時費力,又對畫家的藝術功底也有很高要求,所以愿意畫工筆畫、能畫工筆畫的人少之又少。

顧炫 翠香零落紅衣老

顧炫 繡球春晚欲生寒

顧炫 細算浮生千萬緒
在今天這個紛繁雜亂、人心浮躁的社會里,在仿佛被按下了快進鍵的當下,少有人耐得住那份寂寞。顧潛馨、顧炫父子卻獨愛這份寂寞,守在周浦老宅中,一如既往地潛心探究書畫藝術。今日的海上畫壇,花鳥畫整體風格與百年前的轟轟烈烈大相徑庭,在各種藝術思潮和形式一日數變的當下,他們依然摯眷著傳統的遺響;他們沉穩淡定,從不好高騖遠、左顧右盼,也使得他們的作品漸趨寧靜致遠,顧潛馨、顧炫父子的繪畫正在這時代的潮流中脫穎而出。
敬華藝術空間此次為顧氏父子辦展,是為“父子的藝術對話”提供一個平臺,也希望通過提供這個平臺展示兩代海派藝術家的雅韻,讓更多書畫愛好者認識和了解海派花鳥畫的傳承與發展,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 畫家簡介 -

顧潛馨
1952年生于上海。幼時習畫,19歲師從張守成,專攻工筆花鳥。在顧潛馨作品中,我們可以品味濃厚的古意,即高雅的氣韻和有深厚的傳統功力。其立意、為象以至筆墨、賦彩,都極華麗而典雅。再看他的筆墨功夫,線條精到挺勁,變化多端,描寫物象時一筆不茍而又放松飄逸,充滿了生命的律動,這正是謝赫所說的“骨法用筆”,筆筆剛健而有活力。在他的畫上不但有黃筌的“富貴”,也有徐熙的“野逸”,精工而又瀟灑放逸。此外,崔白、李迪、林良、呂紀以及惲南田的“沒骨法”等大家的韻味也時有流露,真可謂古意盎然。
作品先后被中國美術館、深圳市博物館、上海美術家協會、新加坡河畔藝術中心收藏。
賞讀顧潛馨先生的花鳥畫作品,無論是色彩鮮艷、象征富貴的牡丹芍藥,還是水墨清淡、喻示高潔的蘭竹梅菊,總給人以一種溫柔清雅、如沐春風的感覺,那幽深而不濃烈的陣陣花香、婉轉而不激越的嚦嚦鳥語不經意間就沁人心脾,經久不散。這種如墜溫柔鄉的感覺令人聯想到民國時代的國畫大師吳湖帆,而顧潛馨先生的老師張守成正是吳湖帆的弟子,身為梅景書屋再傳弟子的顧潛馨當仁不讓地接續了那瓣悠遠的馨香。
——湯哲明

顧 炫
1978年生于上海。隨父顧潛馨學習工筆花鳥畫,后師從畫家張淵。他的作品極富個人主見,取材自然,適度運用夸張、變形,飽含當代審美的趣味,且不失國畫的抒情和含蓄。在紙上通過烘染等技法,以一種略帶憂傷卻不失古意的淺灰來制造一種氣氛、意境,表現出他作為一個青年畫家身處都市里的獨有感受,不失傳統而時代感鮮明。
現為上海書畫院畫師、上海大學美術學院水墨緣工作室畫家、上海徐悲鴻藝術研究協會會員。
顧炫的父親顧潛馨先生以及他的老師張淵先生,都是梅景書屋的后學。因為家學的影響,他的父親,將低調穩重的特質和對傳統的尊重,兩件最可貴的財富,傳給了他的兒子。顧炫在吸收師父輩繪畫養分的同時,自己也在努力突破,利用略施的紙質肌理,加入大量傳統工筆花鳥畫中未曾表現的禽鳥。題材的突破也豐富了畫面表現,用新的手法表現人與自然的關系,在背景的烘染、渲染下,借助比興、象征等抒情性的描繪,進行氣氛意境的營造。可以說,從內心審視、社會認知觀、個人審美觀來看,顧炫的作品與他同時代的人所創作的就有很大差異。度物象而取其真,通過他的作品,不僅僅拘泥于題材。一件作品,一個人,一種觀念,他的思想及其自我修養,全部融于他內在的深刻的內心獨白和真我的天然流露。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