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覽海報
展覽介紹
穿越時空概念的“后花園”
2017年6月18日下午2點,由因賽藝術聯合中糧祥云小鎮藝術社群策劃發起的展覽“時空后花園”將在中糧祥云小鎮的云庭神秘開啟。五位藝術家將以各自作品展開一場對時空觀念理解的對話。
西方文化中,宇宙是“Universe”,指的是空間存在,是空間存在的萬事萬物,并無時間的涵義。古希臘人生活在孤絕無依的海島上,與空間的自然抗爭,追求的都是自我在空間的擴展。而在東方的思想體系中,空間的宇與時間的宙是統一的,這是古人的宇宙觀。漢字用法里也是,比如“天地”一詞,天是時間,地是空間;又如“世界”一詞,世是時間,界是空間。從來都是統一的。早在戰國時代,哲學家尸佼就說過:“天地四方曰宇,古往今來曰宙。”
東西方文化中不同的時空觀念不僅在哲學方面,還大量表現在建筑、繪畫、音樂、舞蹈、書法以及人們的日常生活等方面。對西方人來說,分布在時空界面上的兩個點之間彼此獨立并具有明確界限;而在古代印度人和中國人的時空觀念中,時空中的不同點之間必然呈現出彼此“包容”甚至“重疊”的關系。東方文化的這種特殊的時空觀念,在中國古代的園林藝術及其所特有的借景方式中表現得相當明顯。這種特殊的時空觀念甚至影響了古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交往方式,形成中國人交流方式的曲折含蓄的風格。四季更迭,節氣周轉,時間不單是向前向后,也是一種循環。也因此,古人對于人事變遷、時移物換非常敏感,產生出像“雪泥鴻爪”、“白馬過隙”、“人生如寄”這樣精妙的意象和話語,那種帶一點傷感,一點禪意,但是又清醒和冷酷的平靜。
時空過隙,我們借由機緣開啟一座心中的后花園。這座花園未必都是鮮花、野草、昆蟲,它可以是我們對這個世界的某種想象,而在想象里,等待你的也將是一個無窮的世界。就像在藝術家這里,它可以是林國成那些以生命累積起來的線條,也可以是曾健勇筆下的復樂園,亦或是張春迎畫面中夢幻的園林空間,甚至是涂少輝在星空中找尋到的被遺忘的記憶。
也借由祥云小鎮,這座為久居現代都市的繁忙而又追求品質生活的人士打造的漫生活國際時尚街區,人們經過小鎮,路過廣場的噴泉,會發現夏季的云庭開啟了一座小鎮的藝術后花園。
在這里,不光有藝術品,現場還會有現代舞的演繹,古琴師的演奏,也會有花藝師創作的裝置作品與五位藝術家產生互動對話。在這里,藝術抵達生活并豐富生活,生活抵達藝術并滋養藝術。

吳允鐵 幽謐之園系列一 70x50cm 2017

林國成 白駒過隙 150cmx110cmx4 紙上鋼筆、水墨 2012

涂少輝 遺忘的星河-4 70x100x15cm 絹本 大頭針 不銹鋼 2015

曾健勇 彼得潘的夢 144x72cmx3 2015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