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劉越勝2月1日要在甘熙故居辦個人畫展,我為他高興。因為他的畫值得人們了解,值得更多的人認識。自從我認識他以來,謀面不多,但在微信里交往頗密切,他常在微信里發表他近期創作的作品,有山水畫,有青花瓷畫。

中國畫《觀云?!?5cmX68cm 作者:劉越勝
給我的感覺,劉越勝是個筆耕不輟,勤奮刻苦的畫家,但看多了他的作品,發現他的作品不是一個“勤奮”二字可以總結,因為在這“勤奮”的背后,你會感到他的作品任性率真,意趣深博。許多作品都是在由性而發,由感而發,由情而發的情況下揮灑而出,雖然看似隨意,信手拈來的作品,卻形由感生,神到筆隨,蘊含了他的藝術境界的水到渠成。

中國畫《無限風光在險峰》45cmX68cm 作者:劉越勝
說他的作品由性而發,是因為他的作品不媚俗,不矯情,是在性情陶然的情況下一氣呵成,因此他的作品以他的率真打動我們。好的藝術作品都是由性而發的作品,看似一戳而就,但背后卻凝聚了作者多年耕耘的心血。劉越勝熱愛山水,從事山水畫研究三十春秋,尤其專注于三峽與黃山風光的研究,不知去了多少次黃山與三峽,留下許多墨寶,就在前兩天,他又登黃山。“云山綿不絕,心胸藏翠薇,相思意無盡,落筆駐新胚。”這首詩就是他對山水癡迷鐘情的直接寫照。因此,他的由性而作的山水畫之美讓我們為之驚喜。

中國畫《玉瓶勝境》90cmX180cm 作者:劉越勝
說他的作品由感而發,是因為我們能從他的作品里看到畫家的心靈世界。從他的一山一水的筆墨里,我們能感受到作者對自然與人文思考與情懷。好的作品都是有感而發的作品,因為畫家通過他的畫格物致知,表達他對人生的思考,這種表達有的畫家是吶喊,有的畫家委婉,有的畫家含蓄。而劉越勝的山水畫卻是用含蓄、簡潔的方式表述。其山水在“似與不似之間”,用“意像”讓我們有所感悟。從而達到“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統一。因此,他的由感而發的作品讓我們為之思考。

中國畫《泰山勝境》90cmX180cm 作者:劉越勝
說他的作品由情而發,是因為他的作品讓我們親切,溫馨乃至感動,好的藝術作品都以情動人,以情悅人。這種感動是一種對自然崇敬而帶來的心靈溫暖,淡定從容。解讀他的山水畫,你會從那聚散開合、承轉呼應的關系中尋找到人生的歸屬與自由,讓你身處山巔俯瞰你的生活,重新審視你的人生軌跡。因此,他的由情而發的作品讓我們為之動容。

中國畫《峰高無坦途》45cmX68cm 作者:劉越勝
劉越勝的作品能走到今天并非偶然,除了我說的勤奮刻苦的個人努力之外,還有著引領他走進藝術殿堂幾位大師息息相關。劉越勝早年師從新金陵畫派張文俊教授,之后又就讀于李小可中國畫高級研究班,期間又拜師于傅二石門下,大師的傳授與教誨,加上他三十年執著于山水畫的孜孜追求,有了今天的成就可想而知。

中國畫《云深不見千崖秀》45cmX68cm 作者:劉越勝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