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聲瀑響圖軸》

《枯樹茅齋圖軸》
6月10日,位于天寧寺內的鄭板橋紀念館正式開放。在陳展展品中,有一幅鄭板橋和羅聘的父親合作的書畫,引起了不少游客的關注與好奇。
為何選址在天寧寺內?
鄭板橋在揚州的重要停泊地
作為2017年揚州文化博覽城建設重點項目之一,鄭板橋紀念館陳展分為四個部分:“故園風雨一板橋”、“漫漫征程功名遲”、“十年縣令雄心退”、“夢醒揚州一酒瓢”,較為完整地介紹了鄭板橋的生平故事,重點突出了鄭板橋與揚州及天寧寺、揚州八怪、揚州鹽商的故事。
鄭板橋紀念館為何建在天寧寺內?該館負責人解釋,鄭板橋和天寧寺的結緣,得從鄭板橋30歲后到揚州賣畫說起。
鄭板橋是興化人,16歲跟隨本鄉陸震先生學作詞,22歲時開始繪畫創作,24歲時考取秀才。其父鄭立庵逝世,留下了一大堆債務。鄭板橋無奈到鎮江焦山躲債,遇到揚州鹽商馬秋玉,相見恨晚,遂邀請鄭板橋過江,到他在天寧寺下院建的“枝上村”小住,一住就是數十天。也就在這一年,鄭板橋開始在揚州賣畫,盡管鄭板橋在揚州的住所經常變更,但天寧寺是他的常住之所。
雍正六年(1728)春天,鄭板橋時年36歲,再次寄居天寧寺讀書,備戰鄉試。雍正十年(1732)壬子秋鄉試中舉后,鄭板橋的生活明顯改善。在天寧寺居住期間,鄭板橋還邀請李鱓同住,還巧遇黃慎,三人在書畫藝術方面作了很多的交流,對各自的書畫創作有了很大的影響。
“揚州是鄭板橋人生之船航行中的一個重要停泊地,天寧寺則是一溫暖的港灣。”該負責人表示,正因為如此,鄭板橋紀念館最終選址在天寧寺。
羅聘的父親也是畫家
鄭板橋和他合作了三幅作品
在鄭板橋紀念館中,陳列展出了一部分鄭板橋書畫作品的高仿品。其中,有一幅鄭板橋和羅聘的父親羅愚溪合作的書畫作品——《松聲瀑響圖軸》,引起了不少游客的關注與好奇,原來羅聘的父親羅愚溪也是畫家,他和鄭板橋到底有何淵源呢?
據史料記載,羅愚溪,康熙年間中舉,做過小官。在羅聘剛滿周歲時,羅愚溪就去世了。羅聘聰明勤奮,所讀之書,過目不忘。24歲時,羅聘拜金農為師,學詩習畫,常為金農代筆。當時,兩淮鹽運使盧見曾喜歡與書畫名人雅集,書畫名流也以與盧見曾雅集為榮,羅聘為其坐上貴客,鄭板橋等名流也都對羅聘刮目相看。
欣賞著《松聲瀑響圖軸》,揚州資深書畫鑒定家徐進華認為,羅愚溪筆下的山水,還是傳統的技法,比較寫意,水墨淋漓。鄭板橋在這幅山水作品上題詩:“松聲瀑響滿虛亭,高士閑眠側耳聽。幾個樵夫尋不到,古苔幽徑萬年青。”從中也反映出,羅愚溪的繪畫風格與理念,鄭板橋也十分認同。
揚州博物館副館長高榮介紹,揚州博物館藏有兩幅鄭板橋和羅愚溪合作的書畫作品,分別是《松聲瀑響圖軸》和《枯樹茅齋圖軸》,都是羅愚溪繪畫、鄭板橋題識。鄭板橋和羅愚溪當年是不是在揚州合作的這兩件作品,目前還沒有確鑿的證據,但這兩幅作品也為研究揚州八怪畫家交往提供了資料。
徐進華告訴記者,鄭板橋和羅愚溪合作的書畫,不止揚州博物館館藏的這兩幅作品。上個月,他在南通博物苑鑒定書畫時,發現了一幅同樣是由羅愚溪繪畫、鄭板橋題識的書畫,這三幅書畫有異曲同工之妙,兩人到底合作了多少作品,現在還不清楚。
南通博物苑負責人介紹,康熙雍正時期的南通人丁有煜,雖不出家鄉但名聲很大,不少書畫名家常去南通盤桓拜訪丁有煜。南通博物苑還藏有高鳳翰為丁有煜雕刻的端硯。鄭板橋和羅愚溪都去過南通,拜訪過丁有煜。“很可能是在南通拜訪丁有煜,閑暇時作畫題詩抒發文人情懷,合作了一些作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