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涉險的快感海報
N3 Gallery將于6月10日推出新展“涉險的快感”,展覽由王鵬杰策展,展出馬軻、徐赫、趙銀鷗三位藝術家的重要繪畫作品。作為一家位于798的新晉畫廊,這是繼去年年底推出首展“三人畫展”(夏小萬、毛焰、馬軻),4月上旬推出“清流:品格鏡鑒與美學的重申”(段建偉、馮良鴻、馬樹青、邵帆、譚平)之后的又一場重要展覽;三場展覽共同形塑起畫廊關注架上繪畫新經(jīng)驗的基本走向。
在策展人王鵬杰看來,“涉險”暗合了中國當代藝術家在面對劇烈變動的中國環(huán)境必須實施的行動——主動進入危險和不確定的狀態(tài)中,反擊固有藝術體制、僵化審美傳統(tǒng)、各種意識形態(tài)的巨網(wǎng)。在這個劇變的大環(huán)境下:一邊吃力地消化著近代以來的龐大歷史遺產(chǎn),一邊瘋狂地擁抱全球化時代的發(fā)展契機,敏感的個體意識處于撕裂和重組當中, “涉險”的繪畫無論采用何種手段與語言,都充滿著懷疑和智性,并時時以展露畫家內(nèi)在精神為念。繪畫的快感雖具有享樂的含義,但也有承擔未卜風險的意味;當繪畫追求自身的冒險時,它就逐漸沖破了使之屈從的形式框架和繪畫傳統(tǒng)的束縛——這也正是藝術家“涉險的快感”。

涉險的快感海報
本次展覽邀請馬軻、徐赫、趙銀鷗這三位長期生活在中國的70后畫家,他們都經(jīng)歷過中國從集體主義極權文化向資本主義現(xiàn)代文化轉型的完整過程,這些藝術家正處于藝術生涯和人生軌跡的關鍵時期,憂患意識明顯,自我認識比較深入,創(chuàng)作經(jīng)驗也比較豐富,但對自己的不滿、對藝術飛躍的渴望也更為強烈,他們對于“涉險”有著真實的渴求。他們畫中的造型語法和空間意識是精神化的,不是對故事和念頭的直接顯示。這些畫家都傾向于敞開感性,將繪畫狀態(tài)引向檢討個體真實性的軌道上來,著力于個體感性及潛意識的有效釋放。他們都渴望沖決自我、走向個體精神與繪畫本體的雙重自覺,在繪畫行為與思想立場上都關乎“立人”與“自由”的現(xiàn)實命題,盡管各自的問題意識具有很大的差異性。中國當代繪畫的推進不再依賴進化論邏輯和英雄主義的造反精神,而要依靠實實在在的個體奮斗,每一位畫家在自己的問題域當中不斷深入,在客觀上就參與了全新文化體系的建設,從馬軻、徐赫、趙銀鷗等畫家的身上已能看到這種征兆,雖然只是征兆,但荊棘中的道路似乎確實變得清晰起來。

馬軻 《丑角2017》 布面油畫 200cm×150cm 2017

馬軻 《掘墓鞭尸之二》布面油畫 200cm×150cm 2017
馬軻早年的非洲之行,對他的世界觀和藝術觀都是個強烈的刺激,那里隨處可見的暴力、情色、失序混雜著從遠古穿越到現(xiàn)代的原始力量,讓他大開眼界。相較于眼前激烈社會的攝人偉力,藝術若仍舊糾結于形式、語言、技法,既可笑又荒謬。這充滿異質(zhì)經(jīng)驗的世界幫助他徹底揮別過剩的“人文熱情”,也不再迷戀繪畫表層的魅惑性,將視野瞄準表現(xiàn)生存處境和廣闊現(xiàn)實的方向。2000年初,他已確定,任何形式或技術導向的繪畫體系對于描述復雜的當代生活基本失效。于是他選擇比較自由、鋒利、主動的“類表現(xiàn)性”手法,在他看來,這樣的手段與感性才可能勉強真切地描述當代中國的魔幻現(xiàn)場。

徐赫《安迪沃霍爾的瑪麗蓮》 油彩 丙烯 150cm×130cm 2012

徐赫《誰能抵抗大海》油彩 丙烯 155cm×130cm 2007
徐赫的繪畫似乎從21世紀初就混雜著復雜的情結與感性,野生、奇特、瑰麗、妖冶的審美傾向,非經(jīng)典形式主義的畫面結構,直率而挑釁地回應中國傳統(tǒng)繪畫史的愿望,都在他的繪畫中展現(xiàn)出來?!栋舜笾B》、《它的國》充滿濃郁的中國式筆墨趣味;《龍圖》、《吞石》著力于對單純形象荒誕感與變形趣味的探索;《你從哪里來》、《毛》、《哭泣的達摩》透露出被后置的歷史所顯現(xiàn)的魔幻感。徐赫腦子中的敘事議題是龐雜而充滿意趣的,不同文化背景和藝術體系中的形象感與視覺范式都成了他下鍋的“佐料”,一盤“雜燴”以一種怪味被烹出,五味雜陳卻又耐人尋味,敘事的拼貼與形象的改造,對應著全球化知識背景下的當下文化體驗,是一系列并不拋棄傳統(tǒng)軌道的后現(xiàn)代式畫面,而不同于所謂的后現(xiàn)代繪畫的區(qū)別也十分醒目,即他對作者主體性的固執(zhí)堅守、對可控的感性的反復確認。

趙銀鷗 《2008.33 》布面油畫 110cm×70cm 2008

趙銀鷗 《2016.70 》布面油畫 110cm×140cm 2016
趙銀鷗曾接受過魯迅美術學院油畫系嚴格的具象繪畫訓練,曾經(jīng)冷硬、結實的風格非常“魯美”,也能看到她對德國現(xiàn)代具象畫家(比如迪克斯)等人的學習歷程。但這種學院式的藝術框架根本無法滿足她對表達的需要,在與紀錄片導演王兵生活的那些年里,她的創(chuàng)作狀態(tài)與生活態(tài)度都因持續(xù)的沖擊而產(chǎn)生了斷裂式的變化。這些年里,她的生活很難說有太多世俗意義上的幸福感與甜蜜感,常常充斥著焦慮和壓抑的氛圍。另外,她直接參與了王兵的多部紀錄片制作工作,目睹了許多讓其驚嘆的現(xiàn)實碎片。自2004年,她開始了多年的“康復系列”繪畫實踐,這既不是主題創(chuàng)作,也不是形式、語言的實驗和表現(xiàn),而是直面另類現(xiàn)實的“目擊”與“反應”記錄。在此次展覽的繪畫中,她以一種赤誠的姿態(tài)近乎瘋狂地擁抱自己的精神境遇,介于大紅與橙紅的色彩似乎暗示著血崩一般的淋漓痛感,也毫不掩飾地將自己內(nèi)心最真切(或最陰暗)的意識赤裸地暴露出來,像這樣幾乎不加修飾的感性坦露,在近些年的中國繪畫創(chuàng)作活動中是罕見的。
此次展覽將持續(xù)到8月20日。

涉險的快感海報
展覽信息
涉險的快感
策展人:王鵬杰
藝術家:馬軻 徐赫 趙銀鷗
展期:2017.6.10—8.20
開幕時間:2017.6.10 16:00
地點:北京市朝陽區(qū)酒仙橋路798藝術區(qū)706北三街 N3 Gallery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