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連貴·藝術簡介
張連貴1944年生,1966年畢業于哈爾濱師范大學藝術系。美術教授,曾任齊市教育學院院長,第九屆市政協委員,黑龍江省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現為市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
美術作品多次參加國家、省展覽,《雪霽》參加全國第一屆山水畫大展,《北方的雪》等參加“全國青年畫展”,《家鄉的土地》等參加中國美術館舉辦的“北方風情畫展”,《生命》《北方牡丹》獲全國高師院校‘魯藝懷’大賽優秀獎發表在《藝苑》上,《油飄達鄉》獲全國教師畫展二等獎。《根》榮獲黑龍江省“群星杯”金獎。作品多次在日本、俄羅斯、臺灣、香港、法國等地展出,曾隨市展團赴日本布展,被日本宇都宮市聘為友好市民,多次舉辦個人畫展受到社會各界好評。《中國畫家》、《中國書畫》《藝術與收藏》,《東方水墨》《東方美術》等刊物都作過專題介紹。作品還被“ 北京晚報網”“雅昌網”“人民美術網”“泰山畫家網”“泰山西苑收藏網”“中國書畫苑網”等多家網站專題推介,作品在廣州、山東、甘肅等地展出,作品被國內、外人士收藏。
蓍有《白描花卉》《白描人物》由黑龍江省美術出版社出版,《張連貴國畫作品優選集》《張連貴國畫作品選》分別由遼寧和天津美術出版社出版。《張連貴中國畫集》由榮寶齋出版社出版,作品由西冷印社、北京大學出版社、北京工藝出版社等出版。《教學投影片制作工藝》由中央教育電視臺在全國播放。《山水畫技法解折》《水墨人物技法》《工筆花卉技法》由黑龍江省教育出版社出版。參加編寫黑龍江省中學美術教材在全省發行。
在教育崗位上工作出色1983、1984、1986連續被評為市勞動模范,獲終身從教功勛獎。被聘為哈爾濱市文史館館員。

《家隹深山有遠親》
扎根黑土地 揮灑家鄉情
我和張老師相識多年,他長年從事美術教育,培養的學生有的成了國內外知名畫家、有的成了美術學院教授,有的成了工藝設計師,有的成了中學美術教師,還有的成了社會美術工作者,可謂桃李滿園,成績卓著,在省內外很有影響。他熱愛自己的事業,一直在默默的作畫,長期在教學一線任教授,即或在任齊齊哈爾市教育學院院長時仍筆耕不輟,創作了一批具有北方特色的山水畫,作品多次參加全省及國家的畫展,并被多國家刊物刊用,被國內外有關人士收藏。在他六十歲時回到母校哈爾濱師范大學搞了一次匯報展覽,引起了轟動。人們被他繪畫水平和他的勤奮、敬業精神所折服。

《春染千山綠》
張老師是一位很有思想的人,他深諳藝術規律,確定了表現北方自己熟悉的生活的藝術創作目標。用中國的、民族的審美觀和傳統繪畫精神表現出具有時代氣息的風情。用他自己的話說,要有中國畫的傳統,現代的審美觀,即有中國筆墨凝重、洗練、靈動的韻味,以線為骨,以心象為主的造型,還要有西方繪畫的色彩感受,以表達作者思想和情感為宗旨。他筆下的老榆樹、白樺樹、黑土地、興安嶺都是“心化”了的形象,形成了自己特殊的藝術符號。

《驚蟄》
出于教學工作的需要,張老師多年研究和研習歷代大家的作品和美術理論,特別是吸收了北宋的范寬、李唐北派山水的寬厚、壯美的特色。學習黃賓虹先生的老辣、蒼潤之風,張大千先生的潑彩山水的意韻,吸收了西方繪畫的色彩表現力之長,用筆沉穩而有靈氣,講究渴筆濕墨,畫線老辣、古拙,墨色變化自如。他大膽的運用顏色,常常以色潑在紙上,利用宣紙的特殊性,水、墨、色相互融合與撞擊,形成一個意料之內和意料之外的美,每每采用“潑色法”表現那山崗上郁郁蔥蔥的樹叢,茂美渾厚的山林,層層疊疊,恰到好處。藝術是有意味形式,是美的,這一點張老師作到了。

《樂在秋高氣爽時》
“生活是藝術的源泉”是說藝術離不開生活,“搜盡奇峰打草稿”是說藝術并不是生活的原型,要高于生活。畫家游歷名山大川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激發創作熱情,提高對生活的認識增進自己的全面修養,張老師在走遍大江南北后,多次到東北農村寫生,和農民“三同”,體驗他們那種勤勞、樸實的民風;領略黑土地那種粗獷、寬厚無私奉獻的襟懷;深入大興安嶺采風,心印那種寬容、萬變不驚、堅刃不拔的毅力;堅持畫自己熟悉的生活,能扎根家鄉,發現家鄉的美,表現家鄉的美不失為一個聰明的選擇。正如張老師在一幅畫中寫道:“這里是生我養我的地方,它給我生命,它哺育我成長……”。特別是在市場大潮的沖擊下,能干于寂寞,安下心來畫畫實在難能可貴。
畫是供人們看的,優劣由大家品評,每個人都有提升的空間,觀眾和時間是最好的尺子。
我祝愿張老師在今后的創作道路上越來越好,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來!
(中國國家畫院常務副院長——盧禹舜)

《昨夜秋負過》

《興安春爽勝江南》

《塞外曲》

《雪里習花》

《一夜煦風千山綠》

《朔風吹》

《清江一曲抱村流》

《日暮蒼山遠天寒》

《山深夏日長》

《萬里秋風常作客》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