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書畫專題
董其昌的這件《赤日清涼圖》是他摹古而出新的上佳之作,丘壑林木溫潤華滋,筆墨熟而后求生,真個達到了董氏在其《容臺別集》中提到的“樹如屈鐵,石如畫沙,絕去甜俗蹊徑”之境界。畫面下方坡石上的樹木勾勒用線如春蠶食葉,自然成文;樹葉連擦帶點墨瀋淋漓。這件作品對八大山人的啟發應是不小,以至于八大很多山水畫作中的雜樹都在致力摹寫此本。
畫面上方有董其昌題跋:“赤日無閑人,綠天有傲士。種樹不幾株,清涼總相似。此綠天庵詩也,余夏日北窗坦腹展玩是圖,兼為臨之,頗得清涼滋味。玄宰并識。”
然而更吸引我的是左側陳繼儒的跋。陳繼儒在跋文中說:“思翁見人索畫如邀淵明入社,不無攢眉之苦;而其閑窗信筆,又自有出神入化之妙。”
陳眉公也是有明一代大家,論畫往往數語,直中肯綮。跋語中用了一個典故,曰:“淵明入社”,典出晉·佚名《蓮社高賢傳·不入社諸賢傳》:“陶潛嘗往廬山,使一門生二兒舁籃輿而行。時慧遠法師與諸賢結蓮社,以書詔淵明。淵明曰:‘若許飲則往。’許之,遂造焉,忽攢眉而去”。
眉公用陶潛對于宗教羈絆的反感,來比喻思翁在索畫者促逼中創作的苦惱。也揭示了一個真理,唯有在閑窗凈幾,偶然欲畫的自由創作狀態下,才能任性靈之筆將翱將翔,與宇宙大化同呼吸,誕生出神入化之逸品。
作為一個畫者,我深深地理解眉公跋中所云,亦更覺此作之珍貴。
(柳南海)

董其昌(1555-1636) 赤日清涼圖
立軸 水墨紙本
說明:此作經劉恕,渠晉鉎遞藏。劉恕(1759-1816),清代著名書畫家,藏書家,字行之,號蓉峰,吳縣洞庭東山人,舉人,官至廣西右江道,家世殷實,善鑒書畫。曾為蘇州留園主人,當時留園被稱作劉園,又稱寒碧山莊。渠晉鉎,號鐵衣,山西昭馀人,翁同龢門生。山西晉商渠本翹(1862-1919)長子,山西作家渠川的父親,美籍華人收藏家翁萬戈的三姑父。富收藏,藏印“昭餘渠鐵衣珍藏書畫印”。
著錄:《董其昌全集·二》(容臺集)第609頁,上海書畫出版社,2014年5月。
97×40cm 38.19×15.75in 約3.49平尺

題款

局部

王蒙(1308-1385) 山齋松風圖
立軸 設色紙本
37×57cm 14.57×22.44in 約1.9平尺
說明:(一)著錄于康有為《萬木草堂藏畫目》。
(二)康有為舊藏并題跋,且有奕繪、顧太清夫婦等人題跋。
(三)奕繪(1799-1838年),字子章,又號妙蓮居士、太素道人。承襲多羅貝勒,賞戴三眼花翎。頗有名氣的清宗室詩人。顧太清(1799-1876),名春,字梅仙。鑲藍旗人,為貝勒奕繪的側福晉。她為現代文學界公認為“清代第一女詞人”。晚年以道號“云槎外史”之名著作小說《紅樓夢影》,時有“男中成容若(納蘭性德),女中太清春(顧太清)”之語。

康有為題跋

奚 岡(1746-1803) 仿梅花庵主山水
立軸 設色紙本
說明:鄧芬舊藏并題簽。鄧芬(1894-1964)字誦先,號曇殊,別署從心先生,廣東南海人。幼年聰慧,詩、書、畫、音樂無一不精。擅人物,鳥雀。被張大千譽為“嶺南第一國畫家”。
123×35cm 48.43×13.78in 約3.87平尺

錢杜(1764-1845) 西園重巒圖
鏡心 設色絹本
249×68cm 98.03×26.77in 約15.24平尺

錢杜(1764-1845) 西園重巒圖
鏡心 設色絹本
249×68cm 98.03×26.77in 約15.24平尺

黃慎(1687-約1770) 天官賜福圖
立軸 設色紙本
出版:《黃慎全集人物畫》下,第214頁,福建美術出版社,2012年4月。
202×111cm 79.53×43.7in 約20.18平尺

玉畹梵芳(1348-1424) 蘭竹圖
立軸 水墨紙本
說明:玉畹梵芳,日本室町時代著名禪僧,曾任建仁寺、南禪寺住持,水墨畫家,以畫蘭最為著名。備受將軍足利義持禮重。
99×36cm 38.98×14.17in 約3.21平尺

佚 名 羅漢圖
立軸 設色絹本
124×39cm 48.82×15.35in 約4.35平尺

朱德潤(1294-1365) 山水圖
立軸 設色絹本
著錄:1.《書畫記》卷六第508頁,吳其貞著,人民美術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一版。
2.《容庚學術著作全集:歷代著錄書目續編》第212頁,中華書局,2012年1月第1版。
3.《中國書畫全書》第八冊第115頁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第1版。
說明:“朱氏澤民”印鑒可參見《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第287頁。
178×86cm 70.08×33.86in 約13.78平尺

局部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