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覽海報
由中國油畫學會、江蘇省文化廳、蘇州市人民政府聯(lián)合主辦并永久落戶蘇州的“江南如畫——中國油畫作品展(2017)”于5月23日在江蘇蘇州美術(shù)館正式開幕。經(jīng)過面向全國公開征集作品,并由中國油畫學會組織國內(nèi)專家開展兩輪初選和終評,已評選出163件入選作品,其中包括10件顏文樑藝術(shù)獎獲獎作品和20件顏文樑優(yōu)秀獎獲獎作品。此外,詹建俊、靳尚誼、許江、全山石、鐘涵、聞立鵬、張祖英、閆振鐸、羅中立、韋爾申、楊飛云、郭潤文、范迪安、王勝利、孫景波、宋惠民、楊參軍、雷波、沈行工、陳世寧、王克舉、白羽平、閆平、謝東明、井士劍、王易罡、任傳文等30余位國內(nèi)知名油畫家的作品特邀參加展覽。
“江南如畫——中國油畫作品展”是我國油畫界重要的學術(shù)品牌,曾獲文化部全國美術(shù)館優(yōu)秀展覽項目殊榮。它依托江南深厚的人文歷史、獨特的自然環(huán)境,對推動中國油畫的創(chuàng)作以及東西方藝術(shù)交流融合起到了積極作用。

《樺林金秋》 (紙板貼布油畫) 40厘米×50厘米 2010 聞立鵬

《江南凝翠》 ( 布面油畫) 170厘米×270厘米 2017 錢兆峰

《歷史的風景——江南》 (布面油畫) 100厘米×190厘米 2017 劉玉龍

《樓間急雨》 (布面油畫) 120厘米×90厘米 2014 鐘涵

《石和藤》 (布面油畫) 130厘米×162厘米 2017 詹建俊

《塔吉克阿依古麗》 (布面油畫) 120厘米×113厘米 2017 全山石

《西湖一隅》 (布面油畫) 50厘米×60厘米 2017 靳尚誼

《小沉香之七》 (布面油畫) 38厘米×42厘米 2017 黃鳴

《雪平線之二》 (布面油畫) 50厘米×300厘米 2013 許江
宛在水中央
許江
陌上花開,江南最美的季節(jié)回來了。
江南之美在水,在霧,在水墨一般的暮靄中,岸上和水中一樣疏朗而靜謐的鏡像。曾有人問:當你遠離水鄉(xiāng),那水中的鏡像還存在嗎?瞬間,議論紛紛,水聲喧嘩。有的說,當然還在。就像水棲的屋閣水畔的人,只要他們在,倒影就在。有的說,當然不在。那倒影是我們觀望的結(jié)果,吾不觀,影如何能在?
無論說在與不在,想的都不是倒影,而是人。我們向外界看,不可得見,故曰“不在”;向內(nèi)心看,尤其向曾經(jīng)體驗過的生命相看,向內(nèi)省自覺的我心相看,倒影依舊,鏡像日新。當年六祖述解“幡動、風動、心動”的禪語,道斷此類命題的宗案。“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那秋水方盛,伊人在水之一方,上下求之而皆不可得。那種企慕與惆悵才是人類情感的真正主題。
繪畫也如鏡像,它是萬物在人心的倒影。只要有水就有倒影,只要有人就有繪畫。倒影與實物相依,繪畫與生活相伴。若有風雨,倒影變得動蕩而破碎,船槳劃過,無數(shù)波涌漣漪浸沒了鏡像。繪畫卻不似這般脆弱,風雨波涌也是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是更為詩意的一部分。觀風雨、覽江山,其中萬不得已者俱是內(nèi)省自覺的我心。由此我心,人類在繪畫中觀看自己。
“江南如畫”展覽隨著夏花開候,回到這里。這一季與往季又有不同。從去年八年蘇州文獻展中我們了解到,長三角一帶是油畫最早引入中華之地。那水鄉(xiāng)的倒影、水鄉(xiāng)的詩性最早進入中國油畫藝者的視野。如今近百年過去,油畫的創(chuàng)造已成波瀾,那么,那種讓生動的現(xiàn)象世界點亮內(nèi)省自覺的我心的創(chuàng)造可有端倪?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溯流追尋,我們正在那詩意汪洋的中央。
顏文樑藝術(shù)獎 · 獲獎作品

陳坤林 《暮將來臨》160x90cm 布面油畫 2016

付勝輝《時光荏苒》120x110cm 布面油畫 2016

陳彥百《 三十分之一的秒的進退》170x450cm 布面油畫 2016

高連保 《舊日的筆記》120x120cm 布面油畫 2016

黃少鵬 《憶江南》200x160cm 布面油畫 2017

汪鶯鶯 《在南京-Yujie》180x135cm 布面油畫 2016

劉玉龍《 歷史的風景-江南》100x190cm 布面油畫 2017

錢兆峰《 江南凝翠》170x270cm 布面油畫 2017

莊重《 影之舞之三十四》130x194cm 布面油畫 2014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