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下旬至六月中旬,莞城美術館迎來兩個水彩展覽。5月18日, “紙言片語——化建國水彩作品展”在莞城美術館展出,集中展示化建國先生的近期創作60件,既有在路途上隨手畫的小速寫,如“天山印象”系列,也有主題性的創作,如“孤獨者”系列。5月24日,“問源和彩——當現代英國水彩與本土水彩的對話”亦如期開展,此次展覽是青島市美術館策劃的館藏展覽,共展出水彩作品63幅,其中國外水彩49幅,國內名家14幅,是一批表現語言豐富,且與中國現當代的人文生活密切相關的作品。兩個展覽均展出至6月11日。
“紙言片語——化建國水彩作品展”:以水彩探知靈魂
化建國先生從藝數十載,作為一位獨具特色的藝術家,他的藝術成就大家有目共睹,但他從未因此停止在藝術道路上探索的腳步,而是從熟悉的國畫領域轉而踏入水彩畫范疇進行不斷的嘗試。或許也正因為此,他的水彩畫作品蘊含著獨特的神韻。莞城美術館自開館之初就持續關注著水彩畫這一年輕但極具潛力的畫種,并打造成為自己的特色品牌。
化建國先生的水彩作品充滿了構成感和即視性,方寸間似乎呈現出更多的是世界之“影”,而非“實相”。他的作品有一種中國哲學意境與西方的設計構成語言結合之美,衍生出別具一格的“化氏”意趣。
他的水彩“小品”是感性記錄、情意揮灑,亦是理性探討、毫厘推敲。看起來酣暢、肆意的筆觸揮灑之下涵蓋的卻是極為嚴謹純粹的繪畫思考,還有一種獨特的解構感。有時候則更像是由線條和色彩構成的抽象繪畫——在含混之象、模糊之境,若有似無之間的畫面上研究著水彩之“意”,藝術之“境”。“得魚而忘筌,得意而忘言”,在藝術家的創作中,通常所畫之物都是傳達畫外之境的載體,而藝術家化建國似乎在自己的藝術素養和人生積淀的厚度上,對于“所畫之物”也篤定的選擇了虛化,并不斷的做減法。藝術家以此獨特的繪畫語言表達的正是自己內心的真實世界,孤而不獨,困而不惑。世間的實相只是云煙,一切堅固的都終將煙消云散。而此刻,只有“水”和“彩”的流淌、交融和滲透才是實實在在的。
“問源和彩——當現代英國水彩與本土水彩的對話”:水彩的交流與研究
從18世紀末英國水彩傳入中國以來,就對中國的水彩文化起到了重要的影響。特別是到二十世紀開始,許多英國當代水彩畫家與中國水彩畫家保持的密切的學術對話。展覽以“問源和彩”為主題,就是為了從中英水彩的當代面貌切入到二者關系的研究中,并在未來逐步擴展到“歷史”的梳理中,為研究中國水彩提供新的視角。
此次展覽是青島市美術館策劃的館藏展覽,展出作品是一批表現語言豐富,且與中國現當代的文化人文生活密切相關的作品。展覽對國內外優秀水彩畫作品的梳理、研究、展示,使大眾了解水彩藝術的歷史、傳承和發展,通過對兩地水彩的對比和研究,更深層的理解融合與創新的意義。
“交·融——南北水墨雅集活動”:從水墨到水彩,從水彩回歸水墨
兩個展覽同為水彩展,展示了化建國及中外水彩藝術家多樣的水彩藝術風格。在兩個展覽期間,畫水墨畫出身的河南省美術館館長化建國聯合青島市美術館館長郝麒,共同在莞城美術館開展“交·融——南北水墨雅集活動”,從水彩又回歸水墨,使水彩與水墨交融,使南北藝術文化交融。
屆時,也將邀請莞城美協、書協成員參與活動,與藝術家們一同交流學習。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